姜渝正在家裡試驗自己的新菜。
食材很普通,就是從山上挖下來的竹筍。
竹筍分為春筍和冬筍,這兩個季節的筍子都白胖,但是在口感上有些細微的差别,冬天的春筍口感上鮮嫩,冬天的冬筍會偏澀口一點。
想要保存竹筍有幾種,可以選擇焯水後切片/塊晾幹,晾曬成筍幹,或者選擇放進壇子裡,做酸筍,這也是像酸菜魚等這些家常菜常用的配菜,會提升整個菜色的口感,增加層次性。
村裡人不愛挖筍,更喜歡等竹筍長大成竹子後,用來編織各種生活用具,比如:竹筐、竹籃、竹凳。
姜渝在自家田間地頭就挖了半簍筍,剝了筍殼後也至少有十來斤筍,他已經在竈房待了好一陣了,正在研究如何讓竹筍能一直保持着脆爽的口感。
無論是筍幹、酸筍,他們在經過加工後,在口感上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筍幹會變得柔韌勁道,酸筍有一定幾率保持脆爽口感,但它的整體口感已經發生了變化,适用範圍縮短了。
切好的竹筍瀝在竹框裡,正要接着研究,外邊傳來了敲門聲。
姜渝放下刀,在旁邊的毛巾上擦擦手,朝外走去。
開門的時候,他眼裡還有一絲期待。
姜渝獨來獨往,平時往來交際的人很少,除了羅以嬌,村裡難得有人會登門。
開了門,以羅衛仁為首的幾個年輕同志站在門口。
姜渝眼中暗了暗。
他擡眼看了下,客氣有禮的問道:“你們有什麼事嗎?”
幾個年輕同志突然感受到了壓力,不知道怎麼接話,擠眉弄眼的給身邊人使眼色,想讓别人來開這個口。羅衛仁也被人捅了一肘。
他輕嗤一聲。
惹得幾個人怒目而視。
羅衛仁壓根不搭理他們,對着面前的籃筐擡擡下巴:“我爸媽叫我給你送禮。”
其他人争先恐後,矮了氣勢:“對對對,我們家也是。”
可巧,他們都是來送禮的。
今年村裡因為姜渝提出來的科學種植方法,幾乎家家都實現了産量增加,往口袋裡多掙了不少錢,如果沒有姜渝提供的方法,他們也沒有現在的日子,村民們大都是知恩圖報的,特意給他提了點米面糖之類的答謝他。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明事理,也有人看他們送禮,在暗地裡撇撇嘴,扭頭說起閑話。
姜渝給他們提供方法,那是他自願的。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他們才不欠他。
不過這樣的終究是少數,他們被長輩攆過來,家長們可是把道理給他們講通透了的,告誡他們務必要把禮親自送到人手上。
他們年紀差得不多,但姜渝已經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姜渝在地上幾個籃筐上掃過,還是那副溫和有禮的模樣道:“我也沒幫什麼忙,你們拿回去吧。”
别人家的孩子不收禮怎麼辦?大家一緻看向羅衛仁。
羅衛仁:莫名其妙。
有人在他耳邊咬牙悄聲道:“你跟他熟一點,你說啊。”
他怎麼就熟了?
羅衛仁還沒張嘴,腰被人給擰了一把。
“艹。”過于離譜讓他憋出一句。
姜渝疑惑的看過來。
羅衛仁隻能擠出笑:“你怎麼沒幫忙了?要不是你提出來的方法,大家今年也不能過上好日子,這是大家給你送的謝禮,就是一點心意而已,不是什麼貴重的。”
貴重的他頭一個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