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以嬌滿臉失望,但說不清楚心裡還有點暗喜:“原來什麼故事也沒有啊,那也太可惜了。”
羅珍在旁邊看得最真切了,有些無語。
姐妹,你說這話的時候嘴别翹這麼高好歹還有幾分信服力。
姜渝不知道聽沒聽出來,反正很順着她說話:“讓你失望了。”
羅以嬌不死心:“其它的就罷了,哥,你家裡就沒有什麼兄弟姐妹,叔伯嬸娘們跟你争奪家财什麼嗎?”
姜渝抿唇輕笑:“沒有,我家就兄弟兩個,你是知道的。”
普通人家尚且為了一間房,存折上的數字,兄弟姐妹們大打出手,生怕自己吃了一點虧,有時候一根針一根線都要計算清楚,但姜家兄弟隻有兩個,家裡的财産早就給他們兄弟分好了,連争都不用争。
羅以嬌自己問破防了:“真好啊。”
羅珍感慨:“真好啊。”
他們有錢人還這麼簡單。
普通人家反倒沒這麼簡單了,獨生子女家庭除開外,一般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态度關系到子女得到的資源、幫扶,這也涉及到以後的贍養分配問題,總之如果父母偏心,到以後會牽扯出各種問題出來。
典型的就是資源幫扶少,在贍養分配上就少,像是什麼“我從前沒得到什麼,誰多得了,現在我就隻負責什麼了”。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貧賤家庭百事哀吧。
羅以嬌略過這個話題:“所以你最後就選了我們村。”
姜渝沒有瞞着她,說道:“來之前,我給村裡寫過信。”
姜渝在村裡做知青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幾年時間,整個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姜渝不确定村裡是不是還一如既往,所以他選擇先寫信問一問情況。這封信最後送到了王主任的手上,但王主任已經從村裡調任去了鎮上,便把王村長推薦給他,經過幾次溝通,姜渝這才決定選擇回村裡。
早年間的知青點早就沒人居住了,空下來的幾間屋一開始充作村裡的庫房、掃盲班,還開辦了幾天學校,最後拿來安置了村裡村民,現在已經通過村裡被村民購買,成了私人住宅了。
姜渝要在村裡落腳,村裡一時間還沒有空閑的房屋讓他住,王村長原本的意思是找一處空下來的老房子,像羅以嬌現在住的這樣,家裡人起了新屋後,老屋就被空閑下來了,由王村長去跟主人家協商一下,姜渝每個月給一點費用意思意思就行。但姜渝最後選擇把王主任家的房屋直接買了下來。
這果然很哥啊。
王主任家的房子可是新蓋的磚瓦房,王主任調去了鎮上後,村裡的房子都沒住上多久,想要買這種房子,價格肯定是便宜不了的。
後邊的事羅以嬌就知道了,姜渝請人把房屋内部重新裝修了下,購置了大量的軟裝家具家電,在一個清風凜冽的好日子裡,在全村村民的見證下,他款款而來,搬到了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