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梁蘭蘭同志請親家趙家幫忙給羅以嬌介紹男同志。
趙家真給介紹了,傳信到了家裡,不知出于何等的考慮,家裡把這門相親給拒了。這個後續羅傑沒有寫信來告訴她。
趙家對此心裡有怨言。
至于為什麼有怨言,這當然是他看出來的。
以前因為兩家人是姻親,趙家人見了他總是笑呵呵的叫他傑小子,噓寒問暖,過後再見到他就成了羅四弟了。稱呼的變化是心裡狀态的一種過程,映射了内心的變化。
都生份了。
趙萍跟梁蘭蘭婆媳争執時才脫口而出:趙家心裡記恨、趙萍覺得他們不地道。
對此羅傑總結了句:“是挺不地道的。”
羅以嬌不置一詞。
相親的事情看似過去了,但實際上隻是按捺了下來。
羅傑說到了精彩的地方:“趙家介紹的那戶人還挺好,給他們說了也沒有生氣,還跟趙家繼續往來,給趙家介紹了一個掙錢的買賣,趙家人想讓嫂子他們也加入,他們就準備搬出去住了。”
“也不知道趙家人想做什麼生意,我也想加入進去。”
羅傑十分羨慕,這就是有一個好娘家的重要性了。
現在廠子經營進入了瓶頸期,但個體商業發展如火如荼,因為家裡都是工人同志,羅傑對這方面比普通人了解得多一點。他已經開始擔憂起來,等他讀完書後也不知道還能不能進廠子裡工作。
梁蘭蘭同志還說過等他讀完書就讓羅傑去接她的班呢。
但是相比接班,羅傑更想去當個體戶、掙大錢。
就是這個名聲不大好聽,羅傑不敢說。
羅以嬌笑話他:“人家放着掙大錢的生意不拉親戚朋友,找外人入夥,是因為他們善嗎?”
很好,直戳重點。
羅傑一下冷靜了。
他原本還覺得他爸媽阻攔哥嫂掙大錢的行為十分不可理喻呢,他哥嫂隻是入個夥而已,又不是不在廠子上班出去當個體戶了。
他又有點不服氣:“你怎麼知道!”
羅以嬌:“我有腦子。”
羅傑:......
罵得真髒。
自改革開放後,随着大批下鄉知青們回城,個體戶正式成立後,這幾年陸續有人幹上了小買賣,暗地裡發上了大财,随着個體戶的出手大方,大家都知道幹個體戶能掙錢了,但大部分人都拉不下這個面子。
可以說這是做生意發财的最好機會。按以後的話說,現在就是一頭豬放在了風口上都能起飛,無需專業、無需能力,甚至也無需學曆,隻要能幹、想幹就能實現财富自由。
比如:車站賣炸洋芋、賣烤紅薯。
羅以嬌就聽過幾則賣炸洋芋掙了幾套房的故事,可把她給羨慕壞了。
趙家人要幹的買賣她知道,是跟人入夥去進貨,準備賣電子産品,這種東西現在是暢銷貨,新鮮,深受年輕人喜歡,但是投資也不小,拉趙家入夥的王家手頭上沒這麼多現金,從各個親戚手中借了不少外債,還差的一部分就想拉趙家這樣的入夥一起幹。
這買賣看着确實能幹,按羅以嬌現在的眼光來看也覺得挺好的,是一個可以掙錢的生意,如果有人想邀請她入夥,指不定她都要捧着錢扔進去,隻是她知道的是,王家這次去外地進貨,因為貪圖便宜的進了一批價格便宜的貨回來,最後才發現這批貨是次品,為了銷售,王家不得不虧本處理,這一趟不止沒掙上錢,反倒把本錢虧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