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渝跟着她進了門。
羅以嬌屁颠颠的給他端茶倒水,殷勤得很:“哥,海城好玩嗎?”
姜渝說道:“城裡去得少,這幾天一直住在島上。”
他都是什麼時候去城裡呢?回來和去的時候,經過的時候,偶爾也會在上島前,在城裡買一點東西。
羅以嬌點頭:“我懂,哥你是去跟家人團聚的,不是去旅遊的。”
“旅遊。”姜渝思索了會:“這個詞很妙。”
那可不,一聽就是金錢的味道。
羅以嬌挨着他坐下,問出了一個她特别想知道的問題:“哥,咱們現在會有人滿世界各個地方到處旅遊嗎?”
這個問題是羅以嬌在網上看到的。
旅遊這個話題在以後是很普通的問題,人們對于旅遊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不止是長途才叫旅遊,有時候就近去不同的地方和城市遊玩也叫旅遊,尤其是每逢各種法定假日,大大小小的旅遊城市、景區擠滿了出門的人。
旅遊,看着是玩耍性質,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物質生活的穩定,誰不感歎一句,這樣的生活實在太好了,也有人發帖子說其實早在八九十年代,也就有人已經開始去各大城市旅遊了。
在羅以嬌的印象中,八九十年代确實有一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工人同志們,但更多的都是在忙裡忙外,大家都沒有旅遊這個意識,所以她首先是不信的,但發帖的人說得挺真,她心裡就一直留下了一個疑問。正好,他哥就是這個年代的富哥,有錢有閑,問他準沒錯。
姜渝想了一會才說:“應該是有的。”
這個有,指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些家中有底蘊,本身工作又很清閑的人。這樣的人,在閑暇下來,就會相約着到處走一走,普通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有一大家子需要照顧的,閑下來能偷懶睡個懶覺就不錯了,再有多餘的閑錢去供銷社看一看,買一點好吃的就已經很滿足了,壓根就不會想到去旅遊這種事。
富哥富姐們就不一樣了,他們有錢可以買各種吃的喝的,完全不需要為了一日三餐,為了生活而發愁,反倒是去各地見識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文特色更吸引他們。
羅以嬌眼神變了:“真有啊。”
她嫉妒啊,她想的都是以後退休了全世界走一走,離她退休還有好幾十年呢,她想都不敢想的趁年輕去旅遊,别人輕而易舉就做到了,怎麼不是人和人的不同呢。
姜渝溫柔笑道:“你想去旅遊?那等我有空了就帶你去,你想去哪裡?”
“我想去看海。”作為一個内陸人,羅以嬌還沒有看過海。
姜渝記下了。
他把水杯放下,不着痕迹的問道:“剛剛門前怎麼圍滿了人?”
說起這個羅以嬌就氣。
她一點也沒有被人看到潑辣一面的不好意思,而且這可是她哥,她還想着讓她哥站在她這邊,幫她說話呢,一五一十把她為汪嬸、魏嫂子等人出主意的事說了。
着重強調是汪嬸、魏嫂子等人主動來找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