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州用帶着一絲謙虛卻有些傲嬌的神色一一掃視着台下的衆人,他作為陶藝協會主席的兒子,被迫着接受了這份任務,成為了此次的講師。
沈星黎看着台上的賀錦州,心中其實多多少少的也有些質疑,可這次培訓中有不少人也算是盛名在外的獨立個人陶瓷藝術家,組委會應該不會故意派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前來當講師,先靜觀其變。
主持人看着台下質疑的人,急忙出面解釋,“各位,賀老師年紀輕輕卻是博生研究生的學曆,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将國外藝術大獎統統收進囊中,這次剛剛回國,來做大家的講師。”
“各位,下面開始我們本次課程的第一節,陶藝的發展史。”
“陶藝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陶藝發展史的主要階段有5個:
1.新石器時代晚期:陶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在這一時期,中國先民時期開始使用黏土制作各種器物,這便是陶器的雛形。
2.夏商周時期:這一時期陶器制作已經相當成熟,陶器制作一般都較規整,質量較好。
3.秦漢時期:陶器生産規模擴大,瓷工藝水平提高,出現了彩陶和釉陶,充分展示了當時生活習慣和文化盛行的情況。
4.宋元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宋代的五大名窯代表了中國陶瓷工藝的巅峰水平;元代的青花瓷開始興起,成為中國陶瓷的又一經典品種。
5.明清時期......
——内容取自《百度百科》
“老師,您說的這些,我們還沒進入陶藝這個專業的大門時就已經知道了,這些東西都是大學裡老師講了無數遍的無聊知識,能不能講點其他的。”
“就是,耳朵都聽出老繭了....”
一旁其他的同學聞言也出聲附和的說道,沈星黎聞言望去,賀錦州倒是臉上無絲毫愠色,依舊是一臉雲淡風輕,一幅我早就料到的模樣。
賀錦州:“既然大家都這麼說,我這裡有一個圖片,是我博士生導師給我出的一道難題,如果大家可以回答出來,我可以直接跳過這些,給大家上點幹貨秘籍。”
“這張圖片,是一個陶罐,出土于2007年的一處農村的豬圈裡,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件陶罐的制造年代是什麼時候。”
同學一:“看陶泥和制作工藝應該是春秋時期的特征。”
同學二:“不對,應該會更早,土質的粗糙程度應該是西周。”
賀錦州看着台下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準确的正确答案,他不屑的将手交叉抱在胸前,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看大家出醜的得逞感。
沈星黎擡眼看着屏幕前的圖片輕輕地皺起了眉頭,她的目光在PPT屏幕上那張古瓷器圖片上緩緩遊移,突然她像是發現了什麼心有成竹的點了點頭。她看向四周猶豫了片刻後,語氣堅定地說道:“這是南宋時期的作品。”
坐在她旁邊的中年男子,頭發略顯花白,還帶着個老花鏡,聽到她的回答後,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
笑聲中還帶着幾分嘲笑和不屑,語氣輕蔑地說:“小姑娘,你這是在開什麼玩笑?這樣的工藝水平,南宋時期怎麼可能達到?你回去多讀兩年書再來發表你的高見吧。”
賀錦州站在講台上,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快速地搜尋着,他眼中閃着一絲不可置信的不确定。
他的視線看向沈星黎,她今日穿着淡卡其色外套,頭發順着肩膀披在身後,渾然天成的溫婉氣質。
當他第一眼看見她時,賀錦州的心仿佛就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的攥着就連呼吸都變得輕緩,他在國外的這些年,也見過不少外國美女,可沈星黎卻不一樣,不同于國外那種張揚的立體美而是獨屬于中國的溫婉,如同蘇州的暮雨,清風拂面,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驚豔和心動。
他看着她有些不确定的再次開口問道:“你說這罐子是屬于哪個時期的?”
沈星黎微微揚起下巴,目光堅定地回答:“南宋。”
她的目光在圖片罐子的線條和圖案上仿佛能透過時光的屏障,看到那個時代工匠們精湛的手藝和執着的精神。
罐子的釉色溫潤如玉,色澤深沉,每一筆刻畫都顯得格外細膩,這無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賀錦州看着台下的沈星黎,她的自信和專注也讓他不禁心生敬佩。
沈星黎頓了頓,繼續的說:“南宋時期的工藝,其實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這隻罐子從外觀上的确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風格,可若是仔細觀察,罐子裡的圖案走向和釉面材質來看,是南宋特有的工藝,罐子足邊及口沿釉薄處也可見深色胎,制作工藝,裝燒方法亦采用支釘支燒或墊燒,足底有極為規整的圓形支燒痕。
釉色以青灰、米黃為多,釉質肥潤,所以是南宋仿制春秋的器物。”
賀錦州看着她滿意的笑了笑緩緩說道:“那些精美的陶瓷、精緻的雕刻,都是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沈星黎同學,恭喜你答對了。”
“既然如此,我會兌現我的承諾,為大家奉上我在外留學期間的所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