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
江南煙雨,煙雨江南。
這一路上綿綿細雨就未曾停歇過,濕哒哒的潮氣糊了一身,雖不至于如傾盆暴雨那般對趕路造成影響,但多少也不是什麼适宜出行的好天氣。可郭少卻并不因此煩悶,他與邱非一人一匹馬并肩北上,因還未曾來過此處,所以見到什麼景色都覺得新奇。
煙雨樓位于姑蘇之地,此處與餘杭相距不遠,路上用不了幾天時間。起初邱非還有些擔心郭少能否适應騎馬趕路的速度,但見郭少上馬的姿勢便知此人是個行家,于是也放下心來。兩人快馬加鞭,反倒比預計的時間更早了半天就抵達了煙雨樓附近。
早春時節的煙雨樓隐藏在朦胧細雨之中,似是江南兒女柔情似水,此地三面環河,風景宜人,若有不知情的恐怕會将此處認作遊山玩水之地,但唯有江湖中人才知,在姑蘇地界,煙雨樓的勢力不容小觑,若隻因初見的印象便輕視這樓中之人隻怕要吃大虧。
煙雨樓主早年間女扮男裝闖江湖,還未繼承樓主之位時就曾以一身飄逸的功法獨自應對過幾大門派弟子的聯手圍攻,不但沒有落于下風,更是以一敵多打得來人心服口服。
來犯的幾人都是各大門派翹楚,本就心氣高,遇上這一遭後卻都不敢再對煙雨樓中人造次。江湖上雖不知這場比武的具體情況,但聽聞這幾大門派都是如此,又何況其他那些小門派?一時間煙雨樓的名号竟被徹底打響,江湖上都道不知這煙雨樓何時拔地而起,竟出了這樣一名好苗子。在那之後,其他門派中人進入姑蘇地界時多少也都收斂了些,不再如過往那樣肆意妄為。
後來據傳這位樓主更是收留了不少身世凄慘、流落煙花之地的可憐女子,若是适宜練武便留在樓裡收作弟子,若是體質不佳,就為其尋一個好去處。本是好事一樁,這位楚樓主卻因此曾被誤傳為好色登徒子,街頭巷尾流言四起,更是有那酒囊飯袋聽了謠言便認為煙雨樓也不過同樣是煙花之地,對煙雨樓中女子多有冒犯亵渎之語。
楚樓主着實不堪其擾,也為了樓中弟子着想,這才在三年一度的武林大會上向衆人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早年女扮男裝隻為行走江湖圖方便,如今看來反倒麻煩更多,還是趁早說清為好。
四周當時一片嘩然,自然也有那不自量力的浪蕩子站出來挑釁,說若煙雨樓的樓主隻為女子,那倒沒什麼可敬重的。這位楚樓主面上也不惱,隻道既然如此不服之人都可借這武林大會與她一戰。
可那一身功夫又不會因她說出自己是女子就降低幾成,自是幾招之内便将這些挑事之人打得頭破血流,灰頭土臉地逃下了擂台,自此再也無人敢當面對此說三道四,更不敢再對煙雨樓的女弟子說什麼輕佻的诨話。
邱非本不是願意同人聊這些江湖上的閑言碎語的性子,但架不住郭少一路上都在問這個他未曾聽聞的“煙雨樓”,一來二去倒是引得邱非把自己知道的為數不多的那些逸事倒了個幹淨。到如今邱非已不會再驚訝于郭少對這些江湖事貧乏的認知,煙雨樓就跟嘉世商行一樣,在郭少這沒什麼不同,名聲好與差也不外乎是當故事一樣聽過便過了。
“你說曾經見過那位楚樓主?”郭少問。
兩人站在一條小河前,對岸不遠正是煙雨樓所在之處。郭少手中牽着的馬打了個響鼻,像是有些不滿于郭少要把它拴在這。這兩匹馬都是從驿站那租的,也不知道這短短的旅途是怎麼讓這匹馬同郭少誕生了如此深的情誼,這一人一馬全然不需磨合,甚至格外親近。
邱非看了看還在同馬“訓話”的郭少,便知他這就是随口一問,可他的思緒卻因這一問不由得飄回了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光陰。
與那位楚樓主的初識是在有一年的上元節。那年的上元佳節嘉世商行難得有上一次各分堂齊聚的“家宴”,他師父酒量差,本是滴酒不沾,卻經不得左右幾個親近的都在勸,到底是喝了幾杯,很快便醉得神志不清。三堂主蘇沐橙早年與他師父一同在江湖上相依為命,與其他分堂主相比關系要更親近些,當年的那位陶會長下意識就要找她來搭把手照看照看,卻不知這位三堂主何時從宴席上偷溜了出去,因着衆人等着勸他師父喝酒竟也無人發覺。若換做是其他人來照看邱非便放心不下,于是自告奮勇扶起葉秋回了後院,身後的宴席似是也并沒有因葉秋的離開而沉寂分毫,反而氣氛更加熱鬧了也說不定。
都說醉酒的人最難照料,醉得深的就像要扛着重石闆似的,醉得淺的又要手舞足蹈地講些胡話,可邱非卻發現踏入後院時,他師父那雙迷瞪的醉眼清明了一瞬,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便借力站直,自顧自地走回了房間,但那踉跄的腳步還是暴露了他是真的酒醉,邱非哪敢由其就這樣自己走回去,隻好三兩步跟上。
卻沒想到葉秋在房門外停住了腳,回頭看了一眼邱非後又回身輕敲了幾下門:“處理好了?”
邱非一驚——那間房是他師父一個人住的,怎麼會有人在?
但房門卻被很快推開,走出來的竟是那位席中消失的三堂主。
蘇沐橙看到邱非先也是一愣,但很快也笑着對葉秋道:“還是用了那招?辛苦你送他回來,晚上應該沒來得及吃什麼吧?快先進來。”
後半句是對邱非說的。
邱非一頭霧水地跟着進去,卻發現房中并非蘇沐橙一人,還有一受傷的女子正靠在桌邊對着燭火寫些什麼,左臂被很好地包紮過,但臉上還留有些未來得及抹去的血迹。那人與蘇前輩年齡相仿,更是同樣與葉秋相熟,見葉秋扶着門走進來張嘴便調侃了幾句對方的酒量,轉眼又看見了一旁的邱非,于是又問:“你徒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