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大明南京正心殿。
聽見宮人驚呼,守在宮門外的亦刺思一腳踹開宮門,帶人沖進殿内。
今天是大日子,身為錦衣衛指揮使,亦刺思從一個月前就開始為今天做準備。(注1)
這一個月來,亦刺思既要盯着鹵薄儀仗,又要安排護衛宮禁,更要提防潛逃在外的建文餘孽。
亦刺思已經好幾天都沒有睡過一個囫囵覺了。
随着元旦日益臨近,亦刺思的心越提越高,生怕哪裡出了差錯漏洞。
而此時,離陛下前往奉天殿隻剩短短一個時辰了,可本應侍奉陛下更換大禮朝服的宮人竟齊聲驚呼!
“陛下!”亦刺思闖入宮殿,拔刀出鞘。
尖銳的刀鋒直對安然無恙的朱棣。
見朱棣好端端地站在宮中,殿内也無刺客,亦刺思慌忙跪下請罪:“請陛下恕罪!”
同樣舉着刀的一衆錦衣衛緊跟着請罪:“請陛下恕罪!”
“無妨,朕知爾等護駕之心,起來吧。”朱棣笑道。
不待站起身的亦刺思等人行禮退出宮殿,就聽因起兵有功,被陛下提拔的太監鄭和高聲慶道:“恭賀陛下!得遇仙緣!”(注2)
啊?
亦刺思動作極快地擡頭瞟了一眼。
亦刺思這才發現朱棣此時皮膚細嫩,颌下無須,大禮服上的團龍紋在陽光的照耀下眼波流轉。
眼波流轉???
剛剛亦刺思心下慌亂,沒有發現朱棣的變化,此時再看,才發現朱棣不止返老還童,還身着仙衣。
有鄭和在前,亦刺思有樣學樣,也率錦衣衛慶道:“恭賀陛下!得遇仙緣!”
一時間,隻聽滿屋的恭賀聲。
朱棣笑着輕聲呵斥:“瞧瞧你們,咋咋呼呼的像什麼樣子!”
雖然朱棣面上不滿宮人、侍衛的行徑,但滿宮的人都知道,此時皇上定是高興的,畢竟他們陛下可不是什麼好性的主,要是真有所不滿了,可不會這麼溫溫柔柔地說兩句。
衆人渾然不知,朱棣在回大明前哄了自己多久,才能見人帶笑。
衆人更不會知道,他們陛下本來擁有一副美須的,隻是修的時候手抖,從山羊胡硬生生地修成了犬牙胡,而後越修越短,直至無須。
遠在北平,也就是後世北京的朱高熾,和他捧圭而生,實歲四歲,虛歲六歲的長子朱瞻基也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父親/祖父在推測出他們壽命和功過時的心情。(注3)
他們隻會五天後分别收到朱棣現在發出的一頓罵和一頓打。
朱棣語帶笑意,“取紙筆來,朕給世子寫封信。”
聽見朱棣遇仙緣後的第一時間要給世子寫信,亦刺思心中默默揣測上意。
陛下雖喜次子,但心中還是更中意世子啊。
那請建儲時……
*
貞觀元年春正月乙酉,大唐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回來時,殿内安靜的好像他還在始皇房間一樣。
擡頭看了一眼跪了一地、滿臉茫然的宮人,再看一眼側對着他的張阿難,李世民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餘光看見李世民憑空出現的張阿難唰地轉過身,滿臉緊張地看向李世民:“陛下!”
李世民安撫道:“好了阿難,是好事。”
将宮人叫起後,李世民快活地指着旁邊架子上的衮冕,向難掩擔心的張阿難說道:“快來看看朕身上這身和那身可有甚麽區别?”
李世民身上的這套衮冕是照着他印象中的衮冕改的,當兩身衮冕放在一起時,可以看出這兩身衮冕雖然極為相似,但還是有些細節對不上。
在搖曳的燭光中,張阿難對着好像淌着七彩流光的衮冕找不同,“陛下,此處應為火……”紋。
不等張阿難話說完,李世民就已經利落地把紋飾改了。
張阿難強行鎮定,指向下一個不同:“……此處多了雲紋。”
這回張阿難瞪大了雙眼,直直地盯着那團雲紋一動不動。
李世民笑道:“阿難,看好了。”
話音未落,雲紋消失。
“陛下!”早已有所猜測的張阿難激動破音,“恭賀陛下!”
李世民擺擺手,打斷張阿難,“行了,去立政殿。”(注4)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想找觀音婢分享他今早的奇遇了。
李世民向殿門走去,路過桌上的燭燈時,張阿難發現李世民的衣服不是好像,是就是淌着七彩流光。
李世民走到門口,突然想起了什麼,回頭指指架子上的衣物,囑咐道:“對了,把那身衮冕和通天冠也帶上。”
在改了剛剛那兩個紋樣後,李世民覺得回到大唐後變幻衣服樣式有些滞澀,不如在餐廳時順滑。
為防止一會兒自己玩過頭,變不出來衮冕和通天冠,李世民決定直接将之前的那套帶到觀音婢那裡,要是真的無法變幻出衮冕了,也能有個備用,不會耽誤元正大朝會。
*
元狩元年冬十月,大漢長安章城門。(注5)
車旁的衛青感覺剛剛車子好像忽然一輕,又忽然一沉。
衛青靠近馬車,略帶詢問的輕聲喚道:“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