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先帝也是一名女子。
在她尚為公主之時,便已對朝堂之事展現出驚世駭俗的天賦。太祖皇帝對她寵愛有加,批閱奏章、處理國務之時,從不避諱這位聰慧的小公主。她的存在,猶如璀璨星辰,在朝堂之上熠熠生輝。
及至公主長成,其光芒更是蓋過了幾位兄長。她不僅精通四書五經,言辭犀利,出口成章,更在騎射武藝、兵法謀略上造詣頗深。然而,這位公主并未因此忽略尋常女子所擅長的琴棋書畫、女紅廚藝,真正做到了才情與技藝并重。
太祖皇帝曾多次感慨歎息,若小公主身為皇子,必将成就一番非凡偉業。此言足見小公主之能力。
而當時的丞相大人,也還隻是一個四品女官,被小公主慧眼識珠,納入麾下。兩人攜手并進,相互扶持,直至女官距丞相之位僅一步之遙。。
這位女官,無疑是丞相之位的最佳人選。她才華橫溢,實幹興邦,能巧妙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又深知民間疾苦。然而,隻因她是女子,便遭到了朝中諸多勢力的阻撓。那些迂腐老臣,甚至大放厥詞,聲稱甯讓癡傻的男子擔任丞相,也不願見女子登此高位。
大夏雖不乏女官,但最高不過三品,從未有過女丞相之先例,這個提議自然遭到了一片反對之聲。而小公主一直堅定地站在女官身後支持她,為他沖鋒陷陣舌戰群儒。
小公主慷慨激昂的說:“舉賢任能,豈能以性别為尺,量才之短長?世人皆道女子不如男,卻未見我身旁這位女官,以卓越之才,勤勉之心,一次次化解危機,一次次為民生請命。她的智慧,她的堅韌,豈是那些平庸男子所能比拟?”
面對那些仍面帶愠色、心存不服的老臣,小公主語氣更加堅定道:“我大夏之所以強盛百年,皆因從不以出身定論人才,今日,我誓要為她争得這丞相之位,讓世人知曉,女子亦能頂天立地,亦能治國安邦。她的才華,不應被性别所束縛,她的抱負,不應被偏見所埋沒。”
曆經半年波折,女官終登丞相寶座,而之後不過三年,小公主的遠見卓識就得到了驗證。女官上任伊始,便以雷霆萬鈞之勢推行改革,既不過多損害老臣利益,又實施諸多惠民之策,一時間,女相大人與小公主在民間赢得了極高的聲望。
在此基礎上,女相大人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
此舉一出,反對之聲如潮水般湧來,其聲勢之浩大,甚至超過了當初任命女相之時。除了小公主,幾乎無人站在她這一邊,就連太祖皇帝也動了罷免她丞相之職的念頭。
面對這重重壓力,小公主再次挺身而出,上書太祖皇帝,言辭懇切:“倘若女子真的在才智上不及男子,即便開放科考,她們也難以超越男子。但兒臣認為,女子或許在體力上稍遜一籌,但在頭腦上,男女并無二緻。如今女官選拔僅限于世家女子,範圍狹窄,若真有文曲星轉世,卻不幸落入寒門之女體中,那豈不是天下之大不幸?”
太祖皇帝乃一代明君,雖心中有所遲疑,但最終還是被小公主的誠摯所打動,決定給女子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讓她們放手一試。
然而,此事談何容易,那小公主與女相所遭受的艱難困苦,簡直如千重高山橫亘眼前,她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重阻撓。直至後來小公主登基成為女帝,狀況才有所改善。可即便如此,直到今日,女子科考依舊無法與男子并駕齊驅。
初羽聽得如癡如醉,不禁心生感慨:“女相與先帝,真乃巾帼英雄,不讓須眉半分,就像那展翅高飛的鳳凰。我從前隻知她們為天下女子開辟了前行之路,卻未曾料到這條道路竟是如此崎岖坎坷,充滿荊棘。”
大将軍聞言,神色凝重道:“你若投身軍旅,亦是如此艱難險阻。因此,姑娘,望你深思熟慮後再做抉擇,而非僅說些悅耳動聽之辭。”
初羽坦誠以對:“大将軍,我并無遠大之志。來此,更多是希望能尋得一處安身立命之所。但我認為,軍隊之中,能力出衆者或許更為急需,而非僅有志向高遠之人。”
此時,擂台之上,初羽與另一名女子分列兩側,戰意盎然,對決一觸即發。
就在初羽一番豪言壯語之後,大将軍當即決定對她進行考驗。
第一項,便是近身肉搏之戰。
台下觀者如潮,士兵們紛紛放下手頭訓練,前來圍觀這場比試。台下議論紛紛,皆在猜測比賽結果。
“這新來的小姑娘是何方神聖?居然讓胡玉芳來與她較量。”
“明顯是以卵擊石啊,你看她們倆的體型差距,胡玉芳簡直能頂她兩個。”
“是啊,多少男子都敗在胡玉芳手下,她就算能力再強,也不至于一開始就挑戰最厲害的女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