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沒關系,他們拭目以待。
【在目睹了美軍對中朝兩國的轟炸後,喬治布萊克對自己的立場陷入了巨大的迷茫。
他開始懷疑自己所服務的一方是否代表正義,此時蘇聯人送來了一點精神食糧。
1951年春天蘇聯駐朝鮮大使館可能是怕這幫俘虜無聊,随着食品帶過去一包書不過也隻是随手找了幾本書而已。
所以在給英國大使館的書裡隻有一本書是英文的,剩下的全是俄文的。
那本英國書是小說《金銀島》,他迅速被窮極無聊的英國外交官們瘋搶而俄文書則被布萊克獨享。
巧合的是這幾本俄文書是全套的《資本論》和列甯的著作《國家與革命》。】
伊利亞:“……”
啊這……
阿爾弗雷德:“這真的是随手找的嗎?”
弗朗西斯:“我嚴重懷疑是故意的……”
王耀:“不一定吧,不然就全是英文的了。”
亞瑟:“……過于巧了。”
【在反複翻閱了幾本書後在這個接近于通遼指定龍場的戰俘營裡,喬治布萊克的思想開始激烈的碰撞。
他了解了共産主義的原理,認為這個理論既可行也可靠。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布萊克創造性的把基督教信仰和共産主義給兼容了,自己琢磨出了解放神學的原理。
他認為人人平等、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産主義社會,這不就是基督教裡的地上天國嗎?這兩套理論就是殊途同歸呀!
在1951年的某個深夜裡喬治布萊克完成了自己的思想閉環,他認定馬克思主義是拯救人類的唯一方法,在鴨綠江邊,他悟了!】
[通遼指定龍場:監獄。]
伊利亞非常激動,果然是一位同志!
王耀:“……監獄?嗯……”
阿爾弗雷德再次一語成戳不過他依舊沒有什麼成就感。
亞瑟覺得他可能需要安靜。
【爺投共了!】
【在經過這樣的思想鬥争後布萊克的選擇大家也能猜到,爺投共了!
但是決心已下後布萊克盤算了一下自己該如何行動,布萊克認為自己有三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條是戰後留在朝鮮幫助他們重建國家,可是由于語言不通這條路迅速被否定了。
第二路是回英國加入共産黨每天寫稿登報打打嘴炮,可是他覺得這條路同樣也沒什麼意義。
那麼就隻剩下第三條路了,第三條路是利用自己的特工身份給共産主義提供情報,挫敗資本主義的陰謀。】
弗朗西斯:“看來精彩的部分來了。”
亞瑟:“……”
阿爾弗雷德:“亞蒂,你沒事吧?”
亞瑟:“目前沒事。”
但後面也許會有事。
【1951年秋天的某個深夜布萊克走出了自己的卧室,朝鮮人民軍對他的管理相當寬松,他可以自由散步。
他悄悄走到看守軍官的窗前遞上了一張紙條,好在布萊克不是典型的英國人沒有搞貝坦尼那種交付流程,紙條的内容很簡單用俄文寫着——「我想找蘇聯駐朝鮮大使館的人單獨談談」。】
阿爾弗雷德:“我感覺都不像戰俘營……”
弗朗西斯:“很顯然并無其他可能。”
亞瑟:“……不是典型的英國人?”
【在謹慎的觀察了六周後蘇聯方面終于同意了會面,蘇聯濱海邊疆去的情報負責人親自跑去會見布萊克。
出于對英國人表達婉轉的印象這位官員客氣的詢問:有什麼是我能幫忙的呢?
然而布萊克直入主題他非常直率的表示,自己是軍情六處的特工,我因為信仰馬克思主義,所以願意跟你們合作,但是我有三個條件。
第一我隻提供針對和共産主義國家的情報,絕不涉及其他任何國家。
第二我不會為我的服務收取任何金錢和物質獎勵,希望你們不要侮辱我。
第三為了保密,我在此地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像對待其他窮犯一樣對待我就好,而且不要要求我揭發任何我身邊戰俘的行為。】
弗朗西斯:“倒是簡單直接。”
伊利亞:“他的信仰很純粹。”
因為自身純粹的信仰,所以他願意铤而走險,他知道這條路的危險性。
【蘇聯情報官員仔細的把這些要求記錄了下來,又詳細詢問了布萊克的背景,然後默默地走了出去。
幾個小時後這名官員再次回到屋子,握住布萊克的手表示自己之前出于謹慎才不得不多加審查的,蘇聯歡迎任何願意為共産主義奮鬥的人,您的條件我們全部接受。
當您返回英國後我們會在恰當的時機與聯系,至于保密問題我可以保證,您的身份哪怕在盧比揚卡也是絕密。
我們在資料上隻會顯示您一個代号“鑽石”。】
王耀:“這就是他的代号嗎?”
亞瑟:“蘇聯還真是謹慎。”
伊利亞:“不然呢?直接同意?”
弗朗西斯:“那當然不行,隻不過身為對手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敵人太過謹慎。”
阿爾弗雷德:“鑽石嗎?”
【1953年4月朝戰雙方開始大規模交換戰俘,布萊克乘坐汽車被送往北京又從北京轉乘到了莫斯科從莫斯科乘機回到了倫敦。
回到英國後他專心等待蘇聯聯系自己,此時的蘇聯情報部門極有耐心他們足足等了近半年,等到布萊克被審查完畢并且修養好身心後才在1953年9月出來聯系這位「鑽石」。】
阿爾弗雷德贊賞的說道:“确實很有耐心。”
王耀:“很可惜,上面似乎并沒有說朝鮮戰争的結束時間。”
伊利亞安慰道:“總會看到的,也許在某一個視頻中。”
【雙方的溝通非常順利,蘇聯提供了間諜相機讓布萊克拍攝軍情六處的機密文件。
就這樣布萊克開始不斷偷拍一直偷拍到1954年10月他不拍了,不拍的原因是此時克格勃已經成理,這個機構整合了蘇聯多年的情報資源,然後驚訝的發現帶英已經被自己滲透的單向透明了!
克林姆林宮獲得英國消息的速度比唐甯街都快……在這種情況下布萊克再拍攝本部門的機密已經沒有意義了,盧比昂卡比他知道的還早。】
亞瑟:“……!”
太恐怖了,一個國家要有怎樣的影響和吸引力才能做到這些?!現在蘇聯才建立幾年?怎麼可能發展的那樣迅速!
這不隻是亞瑟一個人的内心想法,這是絕大多數的意識體的想法。
這無一不透露着蘇聯這個國家在未來的強大和極其恐怖的影響力。
【為了發揮更多價值布萊克主動向軍情六處申請外調,對于這樣的人才軍情六處非常重視,很快委以重任。
1955年布萊克被派往西柏林負責審核所有軍情六處在蘇聯的間諜,簡單的說當時所有從蘇聯叛變到英國這邊的人都必須先由布萊克來審查政治是是否可靠。】
阿爾弗雷德:“但從我們這個視角看來,這個重視反而像是笑話。”
伊利亞對叛變并不奇怪即使他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他很清楚的明白利益錢财對人的吸引力。
很顯然其他意識體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值得嘲笑和發問的事情,叛變與被叛變而已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非常正常。
【布萊克對這個新崗位非常滿意但他沒想到的是他接觸的第一個任務是個老北京任務。
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