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曹操這邊。
曹操此時正坐在自己的大帳中,手裡拿着兩份密報,臉色陰沉。
一份密報是他的族弟曹純送來的,裡面寫到,他們在漢水中遊的一個重要後勤基地被敵人偷襲,損失糧草四百五十萬石。
另一份密報則是來自徐晃和李典,裡面寫到,蔡瑁和張允暗中勾結了劉備和孫權,導緻他們的船隻被關羽、甘甯和諸葛亮他們在半路襲擊,三十個工匠以及造船大師皆被對方劫走。
曹操翻閱完這兩份密報後,拍案而起,眼中閃過瘋狂的怒意:
“劉大耳、孫小兒,你們竟敢斷我糧草,截我工匠,我跟你們勢不兩立!還有那蔡瑁和張允,居然背叛我!我要你們不得好死!”
(注:劉備耳朵很大,經常被敵人叫做“劉大耳”或“大耳賊”;孫權年幼掌權,曹操覺得他年輕、缺乏經驗,經常稱他為”孫小兒“。)
發洩了一通怒氣之後,曹操很快便冷靜了下來,知道眼下生氣也沒用,最重要的是要盡快采取行動,來彌補這一次的損失。
他沉聲命令道:“來人,去把文若、仲德、文和、元讓、還有文遠給我請來!要快!”
(注:荀彧,字文若;程昱,字仲德;賈诩,字文和。他們都是曹操的重要謀士。)
(注:夏侯惇,字元讓,曹操的表哥,也是被趙雲殺死的夏侯淵的哥哥;張遼,字文遠。他們都是曹操的重要将領。)
很快,曹操的幾位重要謀士和将領便紛紛趕到。
他們一進來就依次向曹操行禮。
曹操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坐下,然後讓人把兩封密信給他們輪流查看。
看完之後,衆人都紛紛變了臉色。
------------------------------------------------------------------
曹操等衆人看完了密信後,才陰沉着臉,緩緩問道:“諸位對此有什麼看法?”
荀彧是負責所有曹軍後勤管理,以及糧草調度等事宜的。
他沉思了一下,率先回答:“主公,我們的情勢不容樂觀!我軍本來準備了四個月的糧草,打算先行造船練兵,等到來年開春,大地回暖後再發起進攻。”
“可是現在,我們的糧草被燒了一半,剩下的糧草隻夠再支撐一個半月。時間緊迫,是戰是退,我們必須盡快決定啊!”
曹操眉頭皺了皺,問道:“那文若你覺得我們是該戰還是該退?”
荀彧猶豫了一下,才緩緩開口:“主公,我認為我們應該暫時撤退,以待更合适的時機。”
他看曹操的眉頭皺得更深了,連忙解釋道:“這主要是出于對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我們士兵從北方遠道而來,水土不服,現在軍中已經出現了疫病,士氣本來就不高;
一旦我們糧草被燒的事在軍中傳揚開來,恐怕會造成很大的恐慌;
第二,現在正值隆冬,寒冷的氣候和惡劣的天氣條件,對我軍的士氣和戰鬥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再加上長江流域水路複雜,航行艱難,若強行推進,恐怕會導緻軍心動搖,甚至發生不測;
第三,我們失去了重要的工匠,這使得我們無法按原計劃建造更大的戰船,增加穩定性,以提高我方士兵的戰鬥力;
而我方士兵不熟水性,在船上戰鬥力大幅下降,對戰劉備和孫權并無優勢。”
他頓了頓,目光堅定地看向曹操,語氣緩和但充滿說服力:“主公,從以上三點來看,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都不占優。若此時繼續硬拼,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再看了曹操一眼後,他繼續勸到:“我們現在撤退,不是示弱,而是為了保存實力,尋找更合适的機會。”
------------------------------------------------------------------
曹操聽了荀彧的分析,眉頭緊皺,顯然并不滿意。
他看向另外的幾個人,問道:“其他人呢?都有什麼想法?你們也覺得我們應該退嗎?”
這時候程昱走了出來,提出反對意見:“文若,我覺得你過于多慮了。”
接着,他開始一條一條地駁回了荀彧提出的三點擔憂:
“第一,軍中現在雖然出現了疫病,可是并不嚴重。行軍打仗,哪次沒有出現疫病的?難道每一次一有疫病,我們就退兵嗎?
至于你說的,怕糧草被燒之事在軍中傳開後,會造成恐慌的問題,我覺得那不足為懼。我們隻要瞞住這一情報,不讓士兵們知道就好了;
第二,你說隆冬天氣對我們是挑戰,可是那對劉備、孫權他們來說,就不是挑戰了嗎?
我們久居北方,對寒冷早就有了抗性;相反劉備他們都是南方人,他們隻會比我們更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