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了一會兒,到了用膳時間,便讓丫鬟去叫孩子們過來,用膳時,張衡又叮囑了賈琏去國子監後的一些注意事項,那些人可交,那些人萬萬不可交;讓賈琏重點鑽研數算,别的學科也不能耽擱,可以多請教趙博士……
孔夫人又給素心、黛玉、張薇說了赴宴注意事項,衣服不能過于出挑,以免壓過主人風頭;多備一套衣物,以免出現意外……
“衛國公府也是皇室後裔,昭甯大長公主和衛郡王的子嗣,如今的衛國公是昭甯大長公主的孫子,前衛國公夫人是東平郡王府的郡主,一子衛若蘭,一女衛若竹。”孔夫人介紹起宴會主人。
“别擔心,她們都很好相處的,和你們娘親是閨蜜呢。”白夫人看她們有些緊張,安慰道。
“是開國時上馬能戰、下馬能謀的昭甯公主和衛國公嗎?”黛玉問道。
“是啊。”
“昭甯長公主可是黛玉偶像,隻是黛玉的天賦都在文采上。”張閱說道。
“那孔姨可帶你好好見她的後人的風采。”
黛玉高興的應了。
一番下來,賓主盡歡。
賈家一行人告辭。
賈琏、熙鳳帶着兩妹妹回家向賈母請安,賈赦直奔京郊玄真觀。
賈母問候了張家衆人的近況,聽了赴宴和女學的事,連連感歎“麻煩親家了。”
黛玉又向賈母說了要去林家祖宅安頓的事情,賈母連連感歎“黛玉辛苦了!”
又讓熙鳳跟着去幫忙,隻說黛玉今日赴宴累了,讓後日再去林家祖宅。
黛玉欣然應允,又說等收拾好請姐妹們去玩,賈家姐妹聽了,都十分高興。
到了日子,黛玉和熙鳳早早就去了,留守老宅的林管家和荼白也已早早候着,趕忙上前引着黛玉、熙鳳進府,一路噓寒問暖,怕黛玉有丁點不順心,道,“老奴給姑娘請安,見過賈二奶奶。姑娘可算回來了,您的院子已經修好了,老爺特地了您姑蘇院子的圖紙,又根據京城風格改了點,您看看那不喜歡,我們再改,一定讓您住的順心。”
荼白也道,“姑娘,子規、知更在府裡等着,我們從姑蘇帶回的東西,都已經按照您的意思歸置了。”
黛玉道,“林伯辛苦了,我再看看。”
說話間,幾人說話見到了黛玉院子,和黛玉在江南的院子幾乎一緻,隻是把窗前的一叢綠竹換成了各色芍藥,粉的、黃的、綠的,還搭了一個秋千,被鮮花圍繞,煞是好看。
林管家解釋道,“綠竹陰涼,我就擅自把姑娘院子的花換成了芍藥,老爺夫人都喜歡的,想着姑娘也會喜歡,不過,姑娘喜歡竹子,我讓她們在花園種了一片潇湘竹,到時候您想賞竹取竹園就好,也可以邀請朋友來。”
王熙鳳歎道,“這個秋千好,我看了都想玩,恨不得住着不回去了。”
黛玉道,“鳳姐姐想住,我當然歡迎。”
說着她們進了屋子,看到左右兩間布置不同的卧房,一間拔步床、壁爐,一間火炕,又設了專門的暖閣,方便她待客,新做的衣服、添置的書,都是她喜歡的,十分用心。
王熙鳳看了在心裡連連贊歎,賈家的那些仆人要是有林伯一半忠誠,她都謝天謝地了,想着得處理了,不然帶累了家裡。
林管家道,“姑娘在江南慣了,北方冬日寒冷,給您準備了兩件卧室,到時候您習慣那個住那個,我讓丫鬟找了京城流行的衣服樣式,讓繡娘趕制了幾件,給您定制的首飾今天也就送過來了,您去賈家的時候都帶着。”
參觀完,丫鬟們送了點心、茶過來,林伯說,“姑娘、賈二奶奶快歇歇,丫鬟們準備了點心,茶,你們用過後,再讓下面人來回話。”
王熙鳳連連誇贊林家的點心,黛玉說到時候把方子給她。
不一會兒,林家京城産業的管事都來請安,彙報産業狀況,黛玉一一看過,經營不當的指出問題,提出意見,經營良好的維持現狀;又安排霜痕去首飾鋪、含霜去綢緞莊、月霁去田莊、月皎去酒樓學習,子規、知更跟着林管家和荼白學習管家。
黛玉想着總不能讓一直伺候她,總要學一技之長,以後能有更好的出路,她也信任她們。
見過管事後,黛玉又和林管家讨論了宅子修繕的一些事宜,讓林管家修一個小書苑,囊括書房、畫室、琴室、繡房、鍛煉室等;修一個客院,以後用于宴客,黛玉倒沒什麼要求,直接讓林管家做主。
雜七雜八的事情處理完,黛玉和熙鳳用過膳便帶着林管家準備的一馬車東西回了賈家,林管家和荼白她們都十分不舍。
走到街市上,姑嫂二人掀開窗簾,看向外面,恰好一個藍色錦衣、帶玉冠的公子打馬而過,熙鳳連連贊歎,“什麼時候京城出了這麼一個神仙似的少年,不知那家的公子。”
黛玉沉默不語,她見了那個少年,仿若似曾相識。
黛玉對寶玉也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隻是後來的鬧劇很快打散了初生的熟悉之感,下意識的排斥起這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