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涵漫步過去坐下,調侃道,“這麼急,是想我,還是想女兒啊?”
穆郡主穆琳笑着說,“當然想姐姐,那幾個讨債鬼走了,姐妹們終于能輕松點了!”
其他夫人一一附和。
寒暄幾句,白涵也知道她們不是不關心女兒,也不賣關子,道,“這幾日我帶孩子們去溫泉莊子上學了洑水,都很用心,昨兒個已經都學會了,今兒個就讓她們自己去玩玩,明日再回來上課。”
白涵看着她們一臉擔心,“放心,哪能讓她們自己出去,安排了仆婦和郎中跟着呢。”
楊家大夫人李卿道,“哪能不相信姐姐,隻是姐姐怎麼剛開學就讓她們學洑水。”
白涵道,“當年陳妹妹,縱然現在過得不錯,到底意難平。”
李卿、穆琳她們年歲稍大些,白涵一說就想起來了,也不禁難過起來,當年陳瑤落水那事她們親近的都知道,記憶深刻些;白汀她們年歲小的,因為姐姐的關系,也都聽了幾耳朵,隻是知道的不太詳細,又過了二三十年,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陳瑤落水被外男救後,知道在外人眼裡她失了清白,就堅持和未婚夫退婚。
白涵她們都知道出事後未婚夫家還特意送信安慰她,她們想着人家都不在意,陳瑤也沒必要堅持退婚。
隻是,她們勸了又勸,也沒勸住她。
好的是她父母疼愛她,弟弟也願意一直照顧姐姐,要退婚也由着她,隻是不願意她青燈古佛的過一生。
畢竟,未婚夫家現在不嫌棄,堅定婚約,誰知道以後情裂,會不會成為她的罪名。
後來,救了她的寒門進士上門提親,陳家裡人仔細查了查,看那家人還行,到底不想女兒孤苦度日,就勸她嫁了過去。
現在想想又哪裡是容易,陳家幾代為官,陳瑤從小錦衣玉食;那進士家也就是個小地主,她嫁過去現在肯定難以适應。
後來,那進士被派了縣令,陳家出了些力,最後去了還算富裕的縣。現在淮陽府做府丞,妾室成群,對陳瑤還算好,重視嫡子女。隻是,有陳家、陳大人在,他也不能對陳瑤不好。
幾人腦子過了一遍,又想起來這些年和水有關的風風雨雨,頓時感慨,“姐姐遠見,防患于未然,授人以漁。如今,她們哪怕落水,也能自救,甚好。”
白涵看大家越來越傷感,轉移話題道,“你們也别擔心孩子身體,我特意帶她們去溫泉莊子學的,考慮天熱,用的溫水,隻學會後讓她們在冷水裡試過一次,出來馬上讓她們泡了溫泉,一點也不會傷身體。”
夫人們道,“白姐姐,我們把孩子交給姐姐,就是放心姐姐,哪能不知道姐姐的周全。”
孔詞調笑道,“嫂嫂比我都疼黛玉、閱閱她們,有你在,那用得着我們擔心。”
衆人調笑幾句,白涵想起來意,她把她們的孩子帶上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總要給人家母親一個交代,總要征求人家母親的同意,便正色道,“她們都很堅定,這次洑水我本意給她們五天時間,結果三天就都學會了。”
白涵早早就給各位母親們去信說了姑娘們的打算,這次也算給她們的考驗,母親們聽了且喜且悲。
白涵、穆琳、譚晏、楊苼、吳雯、李卿幾個年齡大些,生于昭明大長公主攝政早期,自幼崇拜崇拜長公主,長到十五歲,拖了家裡的關系去公主跟前當了女官,受公主教導,幫着打下手,也算近距離旁觀了公主的抗争和失敗。
後來,長公主失敗了,遠走異鄉。走前還給她們安排了後路,她們後來嫁人生子,過得還算好,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白涵幸也不幸,嫁給兩情相悅的丈夫,可丈夫卻被卷入又一輪的權勢争鬥,早逝。
譚晏、穆琳幾人聽了女兒的選擇,不禁想起長公主、想起她們的當年、想起她們的現在,不禁潸然淚下,到底說不出阻攔女兒的說,連連道,“一定會支持女兒。”
白涵欣慰地說,“我們那會兒多靠着公主攝政,隻是到底……到底勢單力薄。”她們都知道,隐在後面的話是還有皇帝,還有朝堂諸公,“現在,孩子們比我們那會兒聰明多了,她們打算從女學開始。”
夫人們到底多活了些年,聽了女學就知道孩子們的打算,“把我們拍死在沙灘上了。”
白涵道,“當年在姑蘇,林大人請了先生教黛玉,黛玉又提議,邀請了表姐妹們、族姐妹們,後來,姑蘇官宦人家的姑娘聽了,也來了,林家女學現在都在姑蘇辦的如火如荼。”
熟悉林海夫婦的孔詞道,“要麼說敏妹妹夫妻開明呢!還是他們疼女兒,黛玉提了,就同意了,現在黛玉來了京城,林家女學照舊辦着呢。”
穆郡主道,“林大人看來還是不該狂生本色!”
慎親王妃也道,“黛玉也是個好孩子。”
孔詞也道,“要不說呢,我嫂嫂給黛玉當了幾年先生,心可就完全偏過去了。”
白涵聽了,手指着孔詞虛點了點,“你啊、你啊……都是好孩子,我都疼。”
衆人笑成一團,話題又轉向兒女親事,一個個愁的。
張管事聽了張閱的吩咐,帶着兩個随從,趕忙去了李家。
這會兒已經正午了,田裡勞作的百姓都已經回家。
張管事向一個路過的漢子問道,“勞駕,李大壯怎麼走?”
這漢子看了張管事一身棉衣,體面極了,叢生敬畏,也不多話,忙道,“我帶您去。”
路過的時候,村裡人難得看見體面人,想着有熱鬧瞧,趕忙跟上去看熱鬧。
到了李大壯家門口,院子裡還站這個老婦人罵着,“秀娘這個沒用的,又跑哪去了。”
那漢子忙道,“李大娘,有人找大壯。”
李大壯從窗戶看了,想起今天救了秀娘的人,肯定和她們有關,隻是她們無聲無息的帶走了秀娘,怕來者不善,就沒躲着沒出來。
看張管事停在李大壯家,竊竊私語道,“他們家是怎麼了?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大娘轉頭看見張管事,一身體面,趕緊笑着往出走出來,以為有什麼好事要來她家,滿面春光,又有點面對貴人的谄媚,“您老有什麼事?”
張管事嚴肅道,“我家姑娘救了你家秀娘,說你溺斃了女兒,要和離,姑娘吩咐我來辦?”
圍觀的村民議論紛紛,“我說呢,她們家秀娘生了三個了,竟然都送人了。”
“沒想到李大娘盡然這麼狠,竟然把送孫女都溺斃了。”
“誰讓秀娘一個兒子都沒生下?”
“李大壯也狠心,就由着她娘。”
“我說這兩天秀娘生了,怎麼沒聽到她家喜信。原來……是三個都溺斃了,還是溺斃了才生的?”
“這都能忍,秀娘也是個軟弱的。”
“也沒聽說啊,不是說女孩家裡窮,養不起,還吹噓,要送有錢人家享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