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的、舅舅的、表嫂王熙鳳的、表嬸的、老師的、孔姨的、張閱的、楚楠的、穆姨的、陸沅的,還有衛若蘭的……
黛玉大概知道外祖母寫的都是想她、關心她,要她好好照顧自己,過了孝期趕緊回京的話語;但想了想,黛玉還是先打開了外祖母的信,果不出黛玉所料。
倒不是黛玉有讀心術,這兩年賈母幾乎兩個月派一批人下姑蘇,帶着賈母給黛玉準備的吃的、用的、玩的和一封信。
黛玉是賈母小女兒留下的唯一骨血,賈母隻想把小姑娘放在眼前,如眼珠子般看着,護着她長大、嫁一良人、生一雙兒女,無病無災的過一生,舐犢情深不外如是。
黛玉是賈敏、林海唯一的女兒,想要在故土為父母守孝也無可厚非。
這是黛玉與外祖母的矛盾,可這不影響賈母疼黛玉,即使黛玉沒有按着她的想法做,知道不好改變黛玉的想法,也每兩個月送東西給黛玉,要人來接黛玉,唯恐黛玉過得不好;即使外祖母不支持她去做一番事業,不支持她獨自守孝,也不影響黛玉親近外祖母。
黛玉明白一切都出于外祖母對她的愛護,外祖母是她在世上最親的人,所以,黛玉願意一次次的向外祖母解釋,願意一次次的應付賈母派來的仆人,絲毫不敷衍的寫信告訴外祖母她都做了什麼,每次親自帶人收拾好南方特産和親自做的抹額送給外祖母,承諾出孝就回京看她,不讓外祖母太過擔心。
放下外祖母的信,黛玉又想起父親留下的信。
林家的一切對黛玉而言,不外乎小兒捧金于世,可若沒有這一切,黛玉隻能投親,仰人鼻息,未來如何隻能靠别人的良心,即使留下豐厚的嫁妝,也不一定能保住。
如此,林海索性把林家的産業、人脈都交給黛玉,即使以後遇人不淑,黛玉手中掌握的一切也能保黛玉一身無憂,或讓黛玉拼一把。
林海知道,黛玉即使這幾年和姐妹們折騰群芳會,也賺了些錢,但骨子裡還是不重視黃白之物,所以,在信中一次次叮囑黛玉不要輕信他人,要把一切握在自己的手中,給自己留些後手。
這也是黛玉為什麼不直接用林家産業去發展群芳會的産業。
黛玉不在乎金錢,但林家的一切是父親留給她最後的護身符,是父親的一番拳拳愛女之心,她不能辜負。
黛玉深吸一口氣,壓住信中滾動的情緒,拆開下一封信。
長輩的信除了關心黛玉,就是要黛玉等林海三周年後快點上京;姑娘們的多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遇到的比較難言的事情,再就是,她們出京多已經快到三年,期待姐妹們能在京城聚首。
衛若蘭信中說,已請好假,已經在來姑蘇的路上了。
這兩年,衛若蘭隻要休沐就寫信給黛玉,黛玉回信,兩人多次通信,她敬他願以身百姓的志向,不輕看女子的品行,敬他郎朗君子,喜他才貌雙全;他憐她失去父母,愛她文采灼灼,愛她孝順父母,敬她明明都有,卻願意為受苦難女子努力的赤忱……
他們相隔兩地,各有理想與堅持,可他們的信卻因為一封封信,慢慢貼近。
黛玉知道,這次回京,他們該成親。
或許,他們還未相愛,但他們卻相信未來不會相負,都願意攜手走過這一生。
這兩年,姐妹們散在各地,隻每年幾封信能知道各自的境況,黛玉也隻與素心來往密切些,素心有時間就前往姑蘇看望黛玉。
當然,黛玉這兩年都在守孝,但也沒有隻守孝。
後來,黛玉想到蘇繡在京城格外受歡迎,在外地肯定也受歡迎,便拿出一個莊子,讓含霜找了一批繡娘,又散出去消息,招繡娘,江南各地有困難的女性自會找過去,學蘇繡,繡了繡品,送往京城,送給襄城的宋靜、南疆的楊梧她們,讓她們在當地售賣。
黛玉也把繡娘們畫的新花樣寄給散在各地的姐妹們。
隻要她們找過去,哪怕不适合刺繡,素心、黛玉也會想辦法給她們找好其他出路。
這樣,黛玉她們不管售賣,隻要繡娘繡了繡品,送出去讓别人售賣,雖然賺的少些,但她們花的功夫也少。
後來,除了來回路費、刺繡成本,掙得銀錢直接給繡娘五成,其他的又投入繡莊。
當然,黛玉給繡娘們錢多的前提是,繡娘們教投奔繡莊的姑娘們刺繡。
想着繡莊的繡娘多是孤家寡人,姑娘們也大多沒有親人依靠,黛玉拿出一部分錢,讓林管家買了塊地,仿着京裡群芳女學的樣子蓋了房子,道繡莊以後給繡娘們養老,這以後,繡娘更賣力了許多。
看着繡莊的繡娘掙了錢,繡莊還給養老,江南境遇不好的繡娘紛紛來投,繡娘多了許多,又教出更多的姑娘,繡莊越發興盛起來。
好在,繡莊沒有直接開鋪子買繡品,而是拿給刺繡鋪子、綢緞莊售賣,或銷往外地,不然,繡莊怕要遭遇好些針對。
陸青黛本想着年後南下找黛玉,隻是京裡有許多要安排,拖延了時間;還未待安排好,張閱也成婚離開了京城,京裡實在缺人,便未能成行。
幸運的是,黛玉身邊的逢春、素影、素晖是正心堂的第一批女學徒,婦科方面也早已出師。
黛玉考慮,林家也有醫館,這也不是非得群芳會才能辦,便讓林管家把逢春、素影、素晖幾個安排去醫館做醫女。
開始,醫館負責的老大夫隻讓她們打雜,後面逢春幾個救了一個難産的婦人,母子平安,一傳十,十傳百,慢慢的名聲就傳了出去。
慢慢地,就有婦人專門來醫館招逢春幾個。
逢春幾個忙不過來後,就開始招學徒。
還有姑娘因家裡娘親難産而死,後來又有了後爹,過得格外艱難,知道林家醫館招醫女就自己找了過來,想着不讓别的孩子落到她的境地。
有時,揚州大戶人家也派人來求醫。
醫女培養出來,人手充裕了,黛玉在村裡住了些時日,卻也知道村裡怎樣的缺醫少藥,還有人求到黛玉這樣,便讓醫館安排大夫帶着學徒和醫女定期去各村裡義診。
素心知道醫館走上正規,也寫信讓黛玉派幾個醫女過去,安排揚州齊家交好的醫館裡,醫女的好處慢慢顯出來,别的地方知道後,也紛紛效仿,自覺培養起醫女,還有醫館到林家的醫館求教。
江南這地方養人,也不缺各式各樣的脂粉,黛玉便沒想着在姑蘇開。
倒是素心在京裡的時候多管群芳脂粉,後來聽揚州邊上有個村子遭了災,生活困難,便拿了嫁妝銀子去幫他們先度過困難,派人教她們種花,安排好各家種什麼花,種多少,承諾到時候派人來收。
村民們雖想着不太靠譜,可念着素心給了他們糧食,幫着他們度過難關,也咬牙種了,種的還很用心。
後來,素心也沒有虧待她們,給的價格比種糧食還劃算很多。
周邊村子的村民看着他們種花掙了錢,也留出一些地來種花,素心看品相不錯,也就都收下了。
至于做胭脂的人手,素心特意找了無家可歸的女孩來做,若遇上有困難也都收留下來。
雖然中間也有起壞心的,可到底知恩圖報的多些,讓陰謀毀在未開始時。
兩年多時間過去,揚州的脂粉鋪越來越大,産量越來越高,素心還給周邊城市的脂粉鋪、各地的姐妹們供貨。
江南不愧魚米之鄉,姑娘、太太們用了覺得比她們往常用得好,也不管價格,一買就是十幾盒,全家老少都夠用了;城裡家境殷實的人家,姑娘攢了零花錢,也願意咬咬牙,在群芳脂粉買盒她們家便宜的脂粉,省着用。
脂粉鋪賺了錢,黛玉、素心留足周轉的,就用到正心堂和女學,南疆、北疆困難,還能支援些。
素心、黛玉她們在江南各地辦女學多虧了脂粉鋪提供銀兩。
城裡學院很多,素心、黛玉就把目光放在鄉下,十裡一座,但有的地方村民不願意女孩讀書,黛玉出了個注意,不妨建兩座學院,一座女學,一座男學,想要男學,就必須同意女學。
男學先生的話,可以讓素心丈夫的齊俨去找公公江南知府,讓當地秀才去當先生,就算江南文風鼎盛,多些學堂,讓鄉下孩子讀上書也是政績,他們不可能不同意。
果不其然,齊俨去一說,他爹就同意了。
女學的先生黛玉、素心找了林家女學的學生,其中就有甄英蓮。
這麼多年過去,林家女學畢業的姑娘可不少,願意去教學的也不少,哪怕她們自己不方便,也派了身邊識字的丫鬟或嬷嬷過去。
鄉下男孩、女孩都缺書讀,他們不讓女孩讀,可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一聽能建男學,還是秀才公當先生,便立馬妥協了。
隻是,有的家長不忿女孩讀書,下了學就讓她們死命的幹活,先生去家訪,勸了也白勸。
好在,姑娘們都知道上學的機會難得,哪怕家裡磋磨,也堅持苦學,堅持到畢業,認了字、學了手藝、懂了道理,以後不管怎樣,日子都差不了;遇到怎樣的磨難,都能撐過來。
楚楠說的女報,黛玉考慮了識字的多是富家姑娘和男子,辦了女報,又有多少女子能看到了呢?便先按下了,打算待女學再辦幾年再說。
黛玉給楚楠去了封信,楚楠聽了,覺得自己太急了,必須慢下來,穩下來。
不過,黛玉在心裡還給楚楠提了一隻兔子,楚楠大喜,忙回信道北疆苦寒,将士日子都不好過,讓黛玉想着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