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親是一名禦醫,醫術算得上數一數二,
也正是如此,才不幸卷入到儲位之争裡面,落了個身死的下場。
從記憶裡知道現在是新中國,沒有皇帝,那可真是太好不過,皇權之下,生死皆不由己。
“你這性格也不知道像了誰,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結婚以後可不能再這麼話少了。”鄧盼男邊說邊搖頭。
不等郁竹回繼續說道: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你想什麼你不說,讓他猜,他想什麼,他也不說,讓你猜,那這日子過得有什麼意思。”
“我們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着筋,你多說幾句少說幾句都不影響,可這段婚姻本身就是我們強求來的,哪怕是看在救你命的份上,你也試着好好經營。”
“知道了,我會試着多和他溝通的。”郁竹不是話少的人,是父親死後,寄人籬下,才被迫收斂起來。
原主是真的話不多,郁竹因為對環境不熟,加上為了不穿幫,才克制自己。
都說言多必失,在她沒有徹底适應這個社會,了解她的運行規則之前,話少比話多好。
“哎,這就對了,夫妻之間感情是多樣的,你們隻要願意溝通,沒有愛情,也能培養出親情來。小向看起來是個有責任心的,以後你的日子再不濟也能得個安穩。”
郁竹不停地點頭附和,根據原書來看,向青柏還真是這個性子。
隻是不知道這段話鄧母有沒有給書裡的原主說過,如果說過了,原主的婚姻為什麼還是經營成這個樣子呢。
挂掉向青柏打來的電話,張毓秀看向在旁邊眉頭緊蹙,明明想聽卻還是裝作不經意路過的向利國:“你兒子要結婚了,你怎麼說。”
“能怎麼說,該給的錢票給過去,剩下的都靠他自己了。”向利國級别高,身上事物多。
便是提前半年計劃,都不見得有時間去參加婚禮,更别說這種臨時通知了,不光他沒時間,張毓秀也是一樣的。
張毓秀歎了口氣,也知道自己問了個廢話,但這不是想着萬一呢。
向青柏剛出生的時候,兩口子忙着打仗,早早地就把孩子扔給了爺爺奶奶。
直到孩子長到八九歲,爺爺奶奶去世了,實在沒辦法了,才接過來跟着他們一起生活。
那些年國内形勢不好,夫妻倆心思都不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接過來,也隻能放養,小小一個人就開始洗衣做飯照顧自己。
等到十多歲,就跟着他們南征北戰的,仗着年紀小,敵人對他警惕心弱,沒少幫助他們,再大一點,就正式入伍了。
“怎麼這麼突然就結婚了呢,之前也沒個信兒。”張毓秀還是忍不住念叨。
因為當父母的不盡職,這孩子性格挺别扭的,現在就盼着他結婚對象是個好的,不然以後小夫妻倆的日子可怎麼過。
如果重來一次,張毓秀還會做出和當年一樣的選擇,國面前無小家。不過,她會努力做得更好。
算了,說這些也沒啥意思,往事不可追,還是想想現在能做什麼吧。
向青柏作為夫妻倆唯一的親生孩子,人到不了,東西上自然不能虧欠。
夫妻倆工資高,支出也大。除了日常開銷,還收養了兩個戰友的遺孤。
姐弟倆正是上高中的年紀,花費就不小了,除此以外夫妻倆還定時給幾個犧牲戰友的妻兒寄錢。
錢财上是給不了支持了,倒是祖上留下的珠寶首飾能寄一些過去。
大頭已經捐了,留下的這些都是些精品或者有紀念意義的,遲早要傳給他們的,趁着現在結婚給了。
向青柏結婚申請一傳上去了,就得到了上頭的關注,流程走得也很快。
能不快嗎?部隊的老大難了,之前無論怎麼說都不結婚的人,突然跑來打了結婚報告,這是生怕流程走慢點,把他的婚事耽誤了。
當然,大家對他的結婚對象也很好奇就是了,也不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人能拿下這個老牛。
可不就是老牛嗎,一看資料,小姑娘今年剛十八歲,他都二十七了,說一句老牛吃嫩草那是一點沒冤枉他。
“你啊你,不結婚就怎麼勸都不結,一結婚就放個大的。”張正德虛指了一下面前的人。
到底是他看着長大的,什麼性格也了解三分:“怎麼突然想着結婚了?”
“合适,就結了。”夫妻一體,向青柏既然決定娶郁竹,該有的體面總會給的。
如果他直說是因為落水救人才結婚,那會讓郁竹的風評受到損害,如果說是因為感情結婚,也不現實,合适,反而是最簡單的。
知道面前這人不想說,誰都撬不開嘴來,張正德也懶得追問了:“既然結婚了,就好好過日子,争取早點生個娃。”
“行了行了,明天我會準時去的,回去吧,别在這兒礙眼。”張正德看着這小子這張八風不動的臉就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