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劉槿熙提着裙擺小跑到皇帝身邊,擡手示意月見将食盒放在案上。
“這是什麼?”皇帝疑惑地探頭去看着月見打開食盒。
“這可是兒臣親手做的呢!”
她挽着皇帝的手臂撒嬌道,惹得皇帝哈哈大笑:“是你親眼看着廚子做的吧。”他一語就戳穿了她,但還是坐在案前伸手去拿出那碗銀耳蓮子羹,舀起一勺吹氣,淺嘗一口,“嗯,不錯。”
劉槿熙笑嘻嘻地咧着嘴坐在皇帝對面的軟墊上。
皇帝再次瞧出她的心事:“說說吧,又想要父皇給你什麼?”皇帝又舀起一勺,笑眯眯地看着她打趣道,“這又是有什麼問題難住我們槿熙了?說來父皇聽聽。”
“聽聞刑部尚書趙大人告老還鄉。”
皇帝微愣,送到嘴邊的瓷勺停在前邊,擡眸看着她道:“你有舉薦之人?”見她點頭,皇帝突然将勺子放回瓷碗之中,又将白瓷碗放在案上,“何人?”他的眼底裡隐約透露着危險的笑意。
“就是兒臣自己。”
“哦?”皇帝又愣,仰頭大笑,再次端起白瓷碗慢慢地喝着碗中的羹湯,“可是食封少了,父皇再給你些……”
“不是。”她搖頭認真解釋道,“父皇您也知道,兒臣自小就愛行俠仗義,如今可正是個好機會!”
“聽聞你近日和大理寺的沈大人走得極近,莫非是得此熏陶?”皇帝皺眉打量着她的神情變化。
“父皇,您就答應兒臣吧,算兒臣求求您,每日待在公主府實在無聊,若是不從,兒臣恐怕又要幹回老本行仗劍走天涯了。”她哀求地搖晃着皇帝的手臂,肯定地眨了眨眼睛。
“你呀。”皇帝搖頭歎息道,“幹什麼不好,非選這麼個官職,堂堂公主,每天去那些死人的地兒,有什麼好的?且這斷案可不是容易的東西。”
“這樣,兒臣保證,若是一個月内出了任何差錯,兒臣自咎請辭。”
“好大的口氣!”皇帝被她認真的模樣逗笑,回想起從前的自己,眼底不禁流露出些許贊賞,“好,朕允了!”
雞鳴聲起,公主府内頓時燈火通明,主屋内侍女進進出出,悄然無息卻井井有條。
一身正黃色祥雲紋九钿禮衣,佩戴五尾鳳簪,腰間無過多裝飾,花钿點綴略帶威嚴的劍眉,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威嚴端莊。
“月見,那許大人可查出什麼把柄?”
月見皺眉低聲道:“說來奇怪,此人清白十分,人人都說品行高潔。”
這樣的人能看得上劉懷瑾?劉槿熙自認倒黴,隻得估摸着臨場發揮随機應變。
卯時還差一刻,劉槿熙準時出現在宮門,跟随着朝臣蜂擁的人群往宣政殿的方向走。
金絲禮衣在日出金色的光芒照耀下并未讓人覺得刺眼,反而透顯出柔和之氣。
朝臣們看到她往裡趕不免驚訝,雖說公主也可參與朝政,可先前卻很少見她,許是因為未及笄的緣故,眼見她邁入宮殿,衆人紛紛加快腳步似是生怕錯過時辰。
人群之中,她看到了沈淮之,但也不過隻瞥一眼。
謝正羽心中狐疑正想與她搭話,突然見朝臣各自站直面對堂上的龍椅,他隻好就此作罷。
卯時,朝會開始。
“刑部尚書告老還鄉,永安公主德才兼備,仁德孝順,是以勝任刑部尚書之職,衆愛卿有何見解?”
皇三子劉懷瑾率先站了出來:“公主常年居于内院,哪能擔任得了如此要職?”
皇帝見劉槿熙面不改色,又見劉懷瑾如此焦急,眼底不□□露出半分嫌色,他似笑非笑地看着劉懷瑾道:“難道你有舉薦之人?”
劉懷瑾見得逞,趕忙道:“兒臣以為,刑部侍郎許大人正直清廉,才高行厚,甚是勝任此職。”
“朕竟不知,你有如此交友能力,許大人不過上任七日,你便對他如此了解?”高深莫測的笑容頓時抖了劉懷瑾一激靈,他自亂陣腳,指間的小動作也多了起來。
皇帝見他不語,含笑的眼底露出陰森之色,他過于小聰明,以至于連自己同周邊侍從的随口誇贊都了如指掌。皇帝的嘴角沒有變化,可是那點笑意卻漸漸被寒芒取代:“許大人也自認可勝任此職?”
“微臣不敢。”許連竹抱着玉笏站出來,“微臣不過才上任數日,今得三皇子稱贊已是惶恐。”
皇帝半眯着眼,肆意掃視着堂下的朝臣,他突然想借此機會瞧瞧這劉懷瑾的交友範圍有多廣,語氣突然緩和不少:“衆愛卿還有何異議?”
中書侍郎王德封站了出來:“微臣以為,曆代從未有過先例,雖說公主勝任,可……”王德封拉長語調,微微擡眸觀察皇帝的臉色。
“雖未有先例,可律令之中也并無規定女子不能勝任。”劉槿熙終于出了聲,“陛下當年開先例,行兩稅法,不但使得我朝經濟大幅提升,更是減輕百姓負擔深得民心。由此可見,不是所有的先例都該打壓阻攔。”
皇帝情不自禁點頭,朝着她投去贊許的目光。
朝堂内頓時炸開了鍋,有的認同公主想法,有的認為律令該改。
“曆代外政女官雖少,可也并不是沒有,不過在乎勝任二字,所謂選賢舉能。”劉槿熙停頓幾秒,又繼續道,“我确是從未任職此官,王大人有所顧慮也可以理解,我願立下軍令狀,若是一個月内刑部出現任何差池,甘願引咎受罰,辭去此官。”
王德封無言反駁,悻悻苦着臉退回去。
謝正羽站了出來:“微臣以為,公主頗有才華,心有大愛,學富五車,前年水災之時施粥百姓,得以民心,自當能勝任此職。”
皇帝認同點頭,隻手摸着胡須厲聲道:“此事已定,無需再議,衆愛卿可還有何事要奏?”
無事退朝,走出的朝臣依舊忍不住議論此事。
“沈大人請留步。”
沈淮之立即轉過身拱手道:“公主有何吩咐?”低垂的眼眸時刻注意兩人鞋尖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