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壓力大,他迫切需要賺錢。
甚至高中都不想上,初中畢業的時候就想要讀書。
奶奶一直不同意,堅持要他一直讀書,還說錢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隻要努力考個好大學就行。
這些年來,陳濤逼着自己讀書,刻苦努力,根本不敢不努力。
他怕自己辜負了奶奶一根竹條一根竹條攢下來的錢。
生活的重擔壓在奶奶年邁的肩膀上,陳濤迫不及待想要成年長大,替奶奶扛下未來的風雨。
街道辦給的零碎活計隻能勉勉強強糊口,他想要給奶奶更好的生活。
這些年,三哥時常來他家吃飯,說飯菜有家的味道。
其實陳濤都知道,三哥是想要他安心收下買菜錢。
三哥見識遠大,他說的賺錢的好辦法,那一定就是好辦法。
在四雙期待的眼睛注視下,趙三和擲地有聲:“擺——地——攤。”
張建國單手托下巴:“嗯——三哥,我問下你說的這個擺地攤,和咱們現在幫助奶奶一起去的擺地攤是同一個嗎?”
他們兄弟三哥有時間也會幫助陳奶奶一起看攤兒,不過上學期間,陳奶奶禁止他們過多幫忙,不能耽誤學習。
“差不多。” 趙三和思索了一下。
南城擺地攤的現在多是聚集在一處,縱橫四條街道。
擺地攤賺錢,但多為人不齒。
大多數家庭更願意自家孩子接班進入工廠工作,端鐵飯碗,當正式工人。
廠裡工作穩定且福利待遇好,工廠包分配住房,家屬院内部托兒所、診所等各種設施完善,住在家屬院完全不需要操心,生病還會有工廠報銷。
廠裡每年還會有各種活動,廠内單身青年會有各種聯誼活動解決個人生活上的問題。
總的來說,各個方面都很好,成為工人是多數人向往的工作。
随着社會的發展變遷,工廠的招聘越來越嚴格。
招聘的名額也越來越少,多是頂崗接班。
人總是要活着,為了生活努力奮鬥。
所以在沒有辦法成為正式工人的時候,也要想盡各種辦法賺錢生活。
擺攤的隊伍從前幾年的零星幾個人,到現在的占據四條街道,已經相當龐大。
但是仍然為大衆不恥。
多的是瞧不起擺攤小商販的人,但無法否認,擺攤真的賺錢。
隻要舍得下臉面,肯努力,稍微有些頭腦,賺錢都不是問題。
“這應該也不怎麼賺錢吧。” 張建國猶豫着說道。
奶奶擺攤賣竹筐,這些年賺來的錢都勉強糊口。
擺攤一晚上最多賣出去三四個,一整夜不開張是常态。
張建國也聽說過擺攤賺錢,可他不懂,奶奶這也不賺錢啊。
怎麼三哥也在說賺錢。
“隻是奶奶不賺錢。” 陳奶奶在一旁解釋說。
自古講究财不外露。
誰會把自己賺取多少錢廣而告之呢。
但是陳奶奶仍然會從他們舉手投足間判斷出來。
原先在她旁邊擺攤賣菜包的那個,賣剩下的賤賣也不肯自己吃,餓着肚子喝水充饑。
現在餓了随手就會拿出剛出爐的菜包填飽肚子。
不賺錢的話,肯定仍然是和先前那般舍不得吃穿。
不過這些,陳奶奶從來不和外人講。
要想長久的在那裡擺攤,要多看少說。
雖然話不中聽,但是不得不承認,奶奶說的是正确的。
隻是她擺攤賣的東西不賺錢,不代表其他攤位上不賺錢。
趙三和點頭,解釋道:“咱們也要每天擺攤,不過需要仔細想想到底賣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他隻想到了一半。
最重要的一半還沒有想出來。
對于未來的規劃很重要,沒有目标茫無目的不僅不賺錢,搞不好還會把他們幾個搞破産。
本就不富裕,再賠錢進去豈不是要四處流浪。
張建國向來想的不多,他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兩個兄弟。
知道賺錢後,他松了口氣,随口道:“賣吃的,咱奶這麼好的手藝,鳴夏不也學會了,不賣吃的可惜了。”
紫米燒餅誰會不愛呢?他一頓恨不能吃八個。
趙三和給了張建國腦袋一個栗子,擡頭看了看他無辜又可憐的表情:“想什麼呢?紫米燒餅比肉還貴,人家有錢不先緊着買肉買什麼燒餅,他腦子沒事兒吧。”
趙三和皺眉,更想說的是張建國腦子沒事兒吧,他們仨廚藝都不行,根本幫不上忙,将來真的賣紫米燒餅,姜鳴夏一人肯定忙不過來。
而且萬一中間因為各種原因姜鳴夏沒法做燒餅,他們這條路就斷了。
總的來說,各種吃食都不行。
還要另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