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後,姜清淺一直惦記着那份所謂的“禮物”,然而幾天過去了,卻始終沒有任何動靜。看來這所謂的“禮物”,應該是給她挖了個“坑”。
春末夏初,正是割漆的黃金時節。
清晨露水未晞時,姜清淺随漆器大師仲遠來到漆樹林,用蚌殼在漆樹韌皮部斜切“V”形刀口,乳白漆液緩緩流入竹筒。
這些分泌着乳白色樹液的漆樹,正是制作傳統生漆的核心原料。
采漆人需在特定季節割開樹皮,收集氧化後逐漸變黑的天然樹脂。
不過漆樹分泌的漆酚成分極易引發接觸性皮炎,民間稱為“漆瘡”。
老師傅世代積累的防護智慧中,就地取材的杉木發揮着特殊作用——取杉樹内皮陰幹煎煮,其藥液擦洗患處可緩解過敏症狀。更有經驗者會在作業前用馬尾松葉搗汁塗抹裸露皮膚,形成天然保護層。
回到工作室,仲遠師傅拿出了已經存放了三年的椴木。
這些木頭經過夏天和冬天的反複幹燥,水分已經很少,保持在12%以下。
他們根據設計圖,用線鋸切出燕尾榫的零件。
當梳妝盒的初步形狀做好後,仲遠師傅開始用生漆和磚瓦灰混合的材料進行重要的“打底”工作。
“一層漆三層灰才能做成器具。”仲遠師傅把苎麻布浸在生漆裡,然後小心地貼在木盒表面。
放在陰涼處晾幹七天後,再塗上一層由生漆、鹿角霜和瓷粉混合的粗灰。
這樣反複地貼布、塗粗灰、中灰、細灰,經過一個多月的“灰胎”處理,才能做出像陶器一樣堅固的漆器胎體。
天氣慢慢變熱,正是塗漆的好時候。
姜清淺用馬尾鬃毛做的刷子蘸上過濾好的生漆,在恒溫25℃的陰涼房間裡輕輕塗上第一層底漆。
每塗一層漆,等它幹了後,都要用木炭蘸水仔細打磨。
這是一個“塗九次磨九次”的過程,整整花了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期間,她還研磨了一些礦物顔料:石青加膠變成碧綠色,朱砂調漆變成紅色,金箔敲打得像蟬翼一樣薄。
到了立秋的時候,漆胎已經變成了深黑色。
姜清淺用針尖在漆面上畫出草圖,然後用刀像寫字一樣進行“别紅”雕刻。
仲遠師傅教她用“清刀”技巧:在紅色漆層上刻出山水圖案,深淺交替的地方自然形成了青金色的漸變。
貼金箔時,先用蒜汁畫線,貼上金箔後輕輕掃去多餘的部分。
最後一步是“揩青”,用絲綿團蘸上生漆輕輕擦拭一百遍,再用頭發團抛光。
這些畫面都被姜清淺團隊中的攝影師于巧用鏡頭記錄了下來,之後再經過剪輯就可以發布出去了。
為了防止斷更,姜清淺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涉獵了國畫的各個領域,從寫意山水到寫意花鳥,再到工筆山水、工筆花鳥、工筆人物,甚至沒骨花鳥,她都一一嘗試,創作不斷。
不過她不知道自己和大師學習制作漆器這段時間可讓大家好找。
姚季在離開前給她挖的大坑,就是在網絡上承認自己是“團夥作案”。
盡管她并未具體說明她們所犯下的惡行,但暗示這些行為是為了幫助姜清淺赢得他們的信任。
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姜清淺會背叛自己。如今,她已經承受了應有的懲罰,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卻依然逍遙法外。
姜清淺與仲遠大師攜手制作漆器梳妝盒的視頻一經發布,便遭遇了大規模的網暴。
網友們紛紛指責她“借刀殺人”“道德淪喪”,評論區頃刻間被網絡噴子的謾罵與指責所淹沒。
而此刻,姚季已遠赴他國,無論是現實情形還是她所言,皆無确鑿證據揭示真相,唯留觀衆自行揣測,信其所願信之。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原主昔日惡行早已與她如影随形,道德敗壞四字已與她緊緊相扣。
視頻評論區已然成為網絡噴子的戰場,硝煙四起。
姜清淺對此渾然不覺。
她與仲遠大師所處之處,是一遙遠古村落,信号微弱,幾近與世隔絕。
她的手機在啟程前便不幸損壞,一直未能得修。
她原計劃等視頻錄制空隙期間找個機會,再尋機修複,因而這段時間她完全與外界斷了聯系。
更巧的是,此次随行的攝影師于巧,乃是一位不常翻閱手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