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你的原諒,”姜清淺直視着她的眼睛,語氣平靜,“說實話,比起原諒,我更擔心你會報複我。”
姜晚晴聞言竟輕輕笑了起來,眼角漾開一抹危險的弧度:“你的擔心很明智。”
這坦誠得近乎荒誕的對話讓姜清淺一時語塞。她們竟連虛僞的客套都省去了,赤裸裸地将算計攤在明面上。最終哭笑不得的着搖頭:“那還請……手下留情。”
姜清淺的社交媒體内容以傳統藝術創作為主,定期更新小尺幅書法創作、篆刻及寫意水墨等視頻。
基于非遺文化傳承的創作理念,新一期長視頻決定聚焦蘇州評彈。也是上期漆器視頻獲得的靈感讓她意識到:為什麼不先從身邊的非遺文化開始挖掘?
“要這樣抱,”評彈老師扶着她的手腕調整姿勢,“指甲片劃過弦的力道要輕巧。”姜清淺學得極快,不過半日已能彈出像樣的《秦淮景》。
攝影師于巧悄聲記錄下這些花絮:在卧雲軒臨水的回廊裡,身着月白旗袍的兩人端坐如畫,琵琶叮咚,驚起了檐角一隻打盹的麻雀。
姜晚晴自從上次和姜清淺談完就沒再出現過。
這天她可能正好路過卧雲軒,聽到裡面傳來評彈聲。透過窗戶看到穿着旗袍的姜清淺和老師在練習,她一時興起就走了進去。
姜清淺見她并未多問,目光卻不由得在姜晚晴臉上多停留了片刻。
那張素來明豔的面容此刻竟透着點點倦意,眼底泛着淡淡的青影,連唇色都比往日蒼白了幾分。
更讓人意外的是,她居然很懂行,随手拿起一把琵琶就跟着彈了起來,完全沒把自己當外人。
姜清淺近來常往書苑聽曲,權當研習。
這日,台上兩位先生正唱着《聲聲慢》,一人彈琵琶,一人彈三弦。吳侬軟語在耳畔流轉纏繞,将江南煙雨般的愁緒娓娓道來。
她正聽得入神,忽覺身側有人遞來一盞清茶。
青瓷茶盞在案幾上落下極輕的聲響,姜清淺才驚覺鄰座不知何時多了位年輕男子。
那人一襲靛青長衫,執扇的手指骨節分明,倒是個極俊朗的人物。
姜清淺不自覺地多看了幾眼,不知道算不算藝術生的通病:對美好事物總忍不住駐目欣賞。
姜晚晴眉目如畫卻自帶三分淩厲,聞于陽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範,曆寒霆輪廓分明的臉上總帶着生人勿近的冷峻,顧雲禮眼底流轉的溫潤光華,以及眼前這位陌生男子線條流暢的側臉輪廓和獨特的書生氣質——在姜清淺眼中,都是一幅幅風格迥異卻同樣
驚豔的人物肖像。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目光太過直白,急忙别過臉去,假裝被台上的評彈吸引。
而在姜清淺尚未察覺時,俞書尤的目光早已悄然追随。自她踏入書苑的那一刻,那抹芊芊身影便落入了他的視線。
他不動聲色地解鎖手機,屏幕上正是他關注已久的博主“醬油條”的主頁。視線在屏幕與真人之間幾番遊移,眼底閃過一絲了然——果然是她。
評彈聲聲入耳,他的注意力卻總是不受控制地偏移。
餘光裡,她專注聆聽的側臉被暖黃的燈光鍍上一層柔光,睫毛在眼下投下細碎的陰影。
每當忍不住多看幾眼,又怕驚擾這份美好,隻得佯裝被台上表演吸引,匆忙轉回視線。
直到侍者送來茶點,他才借着這個由頭,将早已酸痛的脖頸徹底轉向舞台方向。
第一曲餘音袅袅散去,俞書尤終是沒按捺住,輕聲問道:“你好!請問下一曲是?”
姜清淺微怔,确認對方是在同自己說話後,溫聲答道:“應是《秦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