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被前夫奪舍後 > 第15章 第 15 章 藏不住了

第15章 第 15 章 藏不住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烜城以内便是中原地界,卻沒見到什麼太平氣象,倒是不少空村連成一片,餓殍遍野。蓋因多年戰亂不斷,匪徒橫行,百姓日子實在不好過,加之今年春起整個上半年滴雨未降,旱得赤地千裡,饑民死一半逃一半。入夏後才有了雨水,剛把秧苗播種,又是月餘的長澇……一切又泡了湯,光景還不如關外。

跟着軍隊走有好處,奇奇怪怪的事遇的少,加之路線與皇城又是同一個方向,四個人老實随團趕路,沿着河流步行跋涉。

河裡漂的屍首堵塞了較窄河道,遇到洪流一股腦不知沖到哪裡去了。農田全部沖毀,田裡有很多裹滿泥殼的動物腐屍,捅破泥會一下子流出很多濁漿,但還是人屍多。

到了堤壩李祯他們一上午都在搬木頭,還沒找到機會逃跑,第二波洪峰又來了,當即把衆人沖散。

費秀才扒着半截朽木闆在洪波中滴溜轉着被沖出一段路,嗚嗚的水流中有一棵大柳樹還露着個頂子,施利昧背着劍站在樹頂上四顧茫然。

王幼安被沖走一小截,便扯住了工事上的一條長索,有了借力幾下便遊回了堤壩。他四處眺望尋找夥伴們——先把他們找到,再多組織幾個人把缺口堵上,不然越沖越大,壩體崩潰,洪水将不可收拾。

這時遠遠看到白赫蘭揪着李祯遊到水流較緩處淤漂的一大片柴草邊,抽出一根浮木,把李祯搭上去推着靠岸。忽然,他又放開小李下潛,片刻後撈着一個民伕露出頭來,李祯趕緊劃着浮木湊近,伸出手臂把民伕拉上去,向最近的岸邊靠攏,期間白赫蘭又數次下潛,一撈一個,都交與李祯。

多日沖積,河邊隻有數米寬的淤沙軟泥,寸木不生,連個可借力的點也沒有。

王幼安跑去跑回,終于找到幾塊木闆,鋪在李祯選的登陸點上,踩上去甩出繩索給李祯,用力拖拽他們。

李祯的臂力很好,他扔了四個人上木闆後也爬了上去。

此時白赫蘭的體力也即将告罄,他遊過來後,王幼安伸出手把他拉上來。

白赫蘭渾身冰涼濕透,臉色白得幾近透明,渾水蜇得眼眶有些紅。王幼安抱住他,想給他一點溫度,奈何自己身上情況也一樣。

白赫蘭微微一笑:“哥哥,我沒有事。看看還有沒有能用的人手,趕快找材料返工,不然我們這幾日的辛苦就白費了。”

此時河灘上東倒西歪着不少脫險的人。洪峰卷來時,堤壩兩端的民伕和軍士沒有受到波及,此時也在積極救人,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沒了蹤迹。軍頭也是個能當機立斷的,立馬帶了一批有生力量去下遊撈人,而溺過水稍緩過來的人,則上堤壩繼續添堵缺口。

白赫蘭稍歇了一刻鐘,即被呼喝着去幹活。他也沒有怨言,站起來整理了一下衣服,幫王幼安填砂子麻袋。

天将黑時才堪堪把這一節堤壩完工,施利昧和秀才一直沒回來,據去下遊搜救的人說,俏丫頭帶着書呆子被下遊村民帶回去喝姜湯了,好些人都見到了。

王幼安他們也就放寬了心,畢竟這道長堤,幹活的壯丁中隻有她一個丫頭,斷不會弄錯。

這樣氣候裡的河堤邊,濕冷如附骨之蛆,一旦停下來幹活,腹内空空的民伕們一刻也熬不得。

一天下來,白赫蘭的絲手套早沒影了,一雙嫩手滿是血泡和傷口,但是沒有淨水清理。他皺眉盯着微蜷着的纖細手指,看表情,是少見的陰沉。

沒有了長袖和手套的遮擋,直到此時王幼安才看見白赫蘭兩個手腕上都有一處明顯的疤痕。

盡管他一定精心呵護過這兩處損傷,但是這個傷口太深了,當年一定是十分可怖的凄慘景象。極有可能是一種頗有體積的東西貫穿了他的手腕,故很久以後依舊觸目驚心。

他大概料到王幼安會看到這些,但是眼下避無可避,索性也不遮掩了,但是卻始終不去擡頭回看王幼安。

他半阖雙眼,濃長的睫毛微垂,似乎在回憶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想,隻是短暫地放空。

王幼安沒有詢問這個事,直覺告訴他,那對白赫蘭來說應是最倉皇不堪的回顧。

天黑透時,雨停了,冷風如索命的幽魂,收割着草坡上這一群苦工的生命力。

李祯在别處火堆邊焙着的枯枝和木闆碎屑将将能引着了,他萬分小心地呵護着屬于他們的這一簇小小火苗,卻被冷風輕易吹熄。

現在曠野裡都是洪水和泥,樹木躺倒,草皮被洪波掀起,裸露出新鮮濕潤的沙土。不少軍民在搭建窩棚,躲避也許後半夜就會到來的暴雨,既不敢靠着山坡,又不敢離河近。

他們三個挑了一塊石礫遍布的裸地休息,冷雖冷,起碼沒有泥漿和露水。

找來幾塊扁石安置屁股,就想必須得有一個救命的火堆。民伕中有大智慧者,極有經驗地保留了火種和絨柴。靠從河堤柳樹上拆的幾個大喜鵲窩和軍隊給的一盞油燈裡的煤油點着了第一蓬火。

王幼安想讓白赫蘭去烤幹一點,但他擺了擺手,顯然不想去擠。還好李祯的火堆又點着了,正一點點把它培養起來,最難找的是幹柴,李祯起身去找柴。

小龍魂“湯匙”已沉寂很久了,每一次王幼安打開羅盤,它都在無序地遊曳,毫無精神,一路沒有險情,用不着它,隻今日點火艱難,才記起它來。

王幼安覺得若是讓它幫忙,隻噴一口,這片河岸都能烤幹。好在李祯成功了。

李祯又拿回來一點焙得半幹的柴,火堆大了一些。王幼安把圍着它擋風的外袍拿開,找了幾杆樹枝做晾衣架,他用小斧子削尖棍子紮進沙裡,再搭上一個橫梁,把三個人的外衣晾上去烘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