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的遊船緩緩停在湖心島邊,元家的二公子少容與三公子少安已經率領幾位仆從恭候在此。
見公主殿下與姐妹下了船,立即跪地行禮。
九公主手持青花卻扇,半掩玉容。
一旁的青柑見狀則擋在前頭,開口喚他們免禮起身。
''二哥,三哥,你們怎麼······''元知夏驚訝地看着兩位兄長,他們何時上島的?沒聽殿下宣召他們呀?
一旁的大姐元知儀似乎早就料到了,她秀麗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殿下,這兩位便是少容與少安,他倆都考中秀才了,八月便要參加會試了。''
元家這一輩兒男丁不多,最有希望扛起家族門楣的,還要屬元少容與元少安了。
二公子元少容性格沉穩,三公子元少安活潑機敏,二人都是十六歲時考取的秀才,家主元修茂對二人寄予厚望。
''爹爹十分看重二位兄長的課業,為他們聘請了宿州最好的先生,日日苦讀,冬夏不辍。''
元有儀有些許激動,看得出,她迫切地想要替兩位兄長在公主面前美言幾句。
隻可惜,殿下對這兩位玉面書生并不感興趣,目不斜視朝着亭下走去:''即如此,那就不耽誤兩位兄長讀書了,跪安吧。''
還想滔滔不絕的元知儀瞬間愣住。
二位公子隻好依言告退。
元知夏抿了抿唇,拉着三妹妹跟上公主的腳步。
亭下,三位妙齡少女已款款落座,湖心的風更添加幾分涼爽。
案上的青花瓷碗裡是才煮好的甜湯,帶着一股濃郁的清香撲鼻而來。
九公主随意一瞥:''碗中何物?''
元知夏與大姐對視一眼,大姑娘方才沒将兄長''推薦''出去,此刻不敢多言,隻悻悻地坐在末席。
元知夏這才開口:''回殿下,這是咱們宿州自産的赤薏仁。''
語落,她攪動手中湯匙,隻見微微泛紅的湯水中,一顆顆飽滿的米粒上下浮動起來。
元知夏:''在咱們這裡也叫珍珠米,味甜,性甘,即可食用亦可入藥。''
九公主之前因為遇險受驚,常常夜不能寐,這件事在宮内也不是什麼秘密,元修茂一早就打聽到了,所以此番公主下榻元府,衣食住行他都是早有準備的。
元季瑤聞此,心中微微一動,到底是讓元家人費心了。
她掃去心頭的不悅之感,緩緩端起瓷碗,小口小口品嘗起來。
宮中的薏仁是白色的,品質雖屬上呈,但熬出的湯汁色澤寡淡,遠不如眼前這赤色的甜湯令人胃口大開。
半晌後,九公主發自真心贊了一句:''味道不錯。''
元家三位姑娘這才松了一口氣,笑盈盈地端起小碗喝起來。
''說起來,這赤色薏仁能大量種植,我二哥也有一份功勞呢。''元知夏沒有大姐姐那般生硬刻意,她一邊嚼着口中的米粒,一邊閑聊談起來,姿态随性,不惹人煩。
果然,九公主好奇的的目光看向了她。
元知夏如同講故事一般繼續:''二哥喜愛讀書,尤其鐘情本草農書,這田間地頭、山野坑窪裡長得什麼草,結的什麼果,他隻需看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九公主一驚:''如此厲害?''
元知夏:''殿下可别懷疑,我二哥十六歲就中了秀才了。''
青柑與松蘿對視一眼,心道:這二姑娘也太沒見識了吧,十六歲中秀才有什麼了不起?都城裡有的是!
可二姑娘接下來的話,卻叫九公主主仆三人都有些好奇。
''可是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帶着莊子裡的農戶在地裡改良種目,試種谷物了。咱們眼前這赤薏仁,就是二哥帶人在從前種子的基礎上改進的,改良成功之後,二哥又費心巴力去求宿州的農官,挨家挨戶推薦鄉親們種赤薏仁。''
這倒是件新鮮事。
元季瑤聽了不由得驚歎,元家居然還有這種人才?
''那這個赤薏仁的産量如何?''
元知夏自豪地點點頭:''較之從前的品種,産量翻了一倍還多呢!''
九公主不由得露出贊許的目光。
這時,始終沉默的三姑娘忽然開了口:''可這幾年形勢大好,米倉不缺糧,這赤薏仁也并未引起太多重視。''
''這叫什麼話?宿州不缺糧,不代表其他郡府不缺啊。此事應該上奏戶部、由農事署大力推進,于國于民,都是功勞一件啊。''
九公主這樣說完,隻見三姑娘怯懦的臉上更添幾分忐忑:''可是,可是三伯伯還是想要二哥走仕途,不想他鑽研農事。''
她這廂說完,一旁的大姑娘元知儀急了,生怕九公主誤會,急忙解釋起來:
''傻孩子,瞧你說什麼話呢,我爹自然是希望他仕途順遂,官運亨通啊。咱們家就屬二弟腦子最好使,過目不忘的本事豈是人人都能有的?今年秋闱他一定榜上有名,屆時入朝為官,光耀門楣,那才是正道!''
語落,大姑娘或許是還想替父親美言幾句,絮絮叨叨講了不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