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希爾薇本來已經收到選角導演傑夫瑞打來的電話說她已經得到貝思這個角色了。
結果僅僅隔了一天,甚至還沒等她們動身前往公司大樓詳談合約細節,哥倫比亞那邊就率先打來了電話,向希爾薇道歉。原來,由于他們工作人員的失誤,最終的結果被搞錯了。
哥倫比亞方低頭的态度倒是誠懇,不過對面接着又說了,他們權衡之下認為希爾薇更适合艾米這個角色,隻要希爾薇答應,明天就可以來總部簽署合同。
誰都知道這隻是說辭,什麼适不适合的都是放屁,放下電話的希爾薇當即冷了臉。
她壓抑着自己的怒火,轉頭和伊索林說了這件事,“去查,這是什麼原因,哥倫比亞到底在發什麼神經?”
伊索林的臉色也很不好看,她沒想到哥倫比亞如此明目張膽地把他們當傻子一樣。
“等我一下。”說完這句話後的伊索林到了另一個房間打了幾通電話。
二十分鐘後,她回來了。
希爾薇還維持着原來的姿勢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
“我打聽到了。”伊索林深吸一口氣,“貝思這個角色被克萊爾·丹尼斯拿下了,她的祖父是耶魯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的院長,據說丹尼斯一家跟哥倫比亞的高層關系密切,而且還是由朱迪·福斯特力薦的。”
希爾薇簡直要氣笑了,說的好像她不是耶魯出身一樣。
她的嘴角緊緊地繃着,任誰看了都知道這是生氣的表現,現場沒有外人,希爾薇壓根不想做什麼表情管理。
克萊爾·丹尼斯這個名字希爾薇并不陌生,今年8月她主演的青春題材電視劇《我所謂的生活》首播,聚焦青少年的情感痛苦和社交煩惱,剛開播就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關注。
希爾薇在耶魯宿舍的電視上看過幾集,克萊爾·丹尼斯和傑瑞德·萊托的表現遠超一般水準。
說實話希爾薇并不看好,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基調過于灰暗和情緒化了。
如今正是克林頓執政時期,新經濟政策帶來了繁榮,中産階級消費主義盛行,“雅皮士”文化演變為更注重生活品質的“布波族”,符合現在美國社會的流行文化。
社會在物質極度繁榮之下會造成精神的空虛,而《我所謂的生活》還陷在一種展現痛苦卻無法解決痛苦的困境裡,大衆反而無法從中汲取能量。
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劇的質量确實很高。抛開其他因素不談,大多數青少年題材的電視劇或電影往往顯得非常不真實。那些故事更像是成年人臆想出來的産物,是他們理想中的青年形象,卻忽略了現實中的複雜性。
許多作品仍然停留在刻闆印象中,熱衷于給青少年貼上各種标簽,比如“瘾君子”、“運動白癡”等負面定義,缺乏對青少年群體的基本尊重。它們簡單地将青少年劃分為“好孩子”和“壞孩子”,而《我所謂的生活》卻不同,它沒有回避現實中的問題,正視了成長過程中那些真實的苦澀與掙紮。
但無論如何,這也不能成為哥倫比亞明明已經試鏡過希爾薇後,卻毫無征兆任由克萊爾·丹尼斯拿走角色的理由。
即使希爾薇對貝思這個角色并沒有多在意,但主動放棄和被别人取代,二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論。主動放棄是一種選擇,意味着她至少還能掌控自己的決定。
“那為什麼他們還要給我發試鏡邀約?”希爾薇的語氣冷淡極了,像是隐藏在海底的岩漿,表面平靜無波,實則熾熱和冰冷矛盾地共存着。
“他們内部現在在進行一些權力的争奪。顯然以目前這個結果來看,是克萊爾那邊的勢力更勝一籌。”
“他們以為他們在比賽分豬肉嗎?這裡一塊那裡一塊的,态度如此高高在上。”希爾薇的怒火猛地爆發了,“他們把我當什麼了?把我一腳踢走,不舍得我的名氣又不想把我得罪到底,于是施舍一樣給我一個角色?無論是不是貝思,這有什麼區别嗎?”
薇諾娜得知這個消息後,連忙打電話向希爾薇道歉,解釋自己事先并不知情。希爾薇聽後,也并沒有責怪薇諾娜。她心裡清楚,這種事情還輪不到薇諾娜做主。
也許是之前的電影都算比較順利,《低俗小說》的失利确實也有外形氣質不合适的原因,所以希爾薇雖然有些失落但不會過分沮喪。
但是這一次,在已經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希爾薇第一次直面了好萊塢的殘酷與現實。在這個圈子裡,沒有什麼是真正确定的。角色可以換,劇本可以改,甚至連導演都可以臨時換人,根本不存在“塵埃落定”。
希爾薇努力安慰自己,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當她自己在《天生一對》和《苔絲》裡把其他人淘汰的時候,就一定會面臨着她在其他電影被其他人淘汰的情況。
有的時候不是一個演員演技夠好就能順利出演這個角色了,而是要看她合不合适。
這個“合适”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她的片酬足夠合适,她的外貌足夠合适,她的資曆足夠合适,她的背景足夠合适,她的人脈足夠合适,她的影響力足夠合适....
這麼想着,當希爾薇看到瑞凡出現在辦公室門口的那一刻,還是沒忍住鼻子一酸,眼淚汪汪地看着他,“瑞凡...我有一點點難過。”
語氣是瑞凡從未聽到過的委屈。
看到希爾薇這樣子,他頓時顧不上其他人了,直接坐到她身邊,把她抱在懷裡,輕輕地撫摸着她的發頂,耐心安慰道:“我在這,沒事的,想哭就哭好麼?我就在這裡。”
希爾薇聽到他這麼說,也就不再憋着自己的情緒,埋在瑞凡的懷裡,攥着他的衣角,小聲地啜泣起來。
淚水沾濕了瑞凡的衣襟,一種說不出來的心疼,在他的心底翻滾着,洶湧地沖到了他的咽喉處堵着讓他發不出聲來。
他把她摟得更緊了,下巴抵在她的頭頂,一下又一下地摩挲着。
伊索林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離開了,隻剩下希爾薇和瑞凡。
等希爾薇哭夠了,擡起頭來看着他。
瑞凡用指腹蹭了下她還微微泛紅的眼角,低頭親了親她。
希爾薇也仰起頭回應着他。
一個溫柔到極緻的吻結束,瑞凡用自己的衣袖輕柔地擦拭着她臉上的淚水,擦幹淨後,又忍不住低頭在她臉上親了親。
“心情好點了嗎?”
“嗯,有你在,感覺好多了。”希爾薇靠在他懷裡找了個舒服的姿勢,把頭抵在他的肩膀上,感受着透過衣服傳來的暖意。
恢複過來的希爾薇把伊索林叫回了辦公室。
有一點希爾薇從來沒有懷疑過,她從不随便質疑自己,也許有過一瞬間的動搖,但很快又會變得堅定。
她不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她努力争取過,這就不會是她的問題。
希爾薇堅定地跟伊索林說:“跟哥倫比亞那邊的人說,我拒絕艾米這個角色,我不會出演《小婦人》。”
本來她就有點擔心《小婦人》的形象是否會跟同為古典劇情片的《苔絲》有所重合,這下更是毫無顧忌地拒絕了。
本身貝思和艾米就不是最佳選擇,希爾薇也有她自己的傲氣,她才不想被人挑挑揀揀後還眼巴巴地把自己送上門。
如果不是她喜歡的,就不值得她去這麼做。
伊索林也同意希爾薇的這個決定,這兩個角色比起女主喬都沒有太多特别出彩的戲份,對希爾薇的幫助也不大。
作為經紀人,當然要堅決維護自己客戶的利益,現在對面都把自己客戶的臉往腳下踩了,她自然是和自己的客戶統一戰線。
收拾好心情的希爾薇繼續投入下一個工作。
就在昨天,瑞凡一結束《黑血》的拍攝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了洛杉矶。
這次回來是因為要和希爾薇一起拍攝《VOGUE》的十二月刊封面。
整整一個月沒見到希爾薇了,思念如潮水般将他吞沒。
但是瑞凡沒想到他一來就碰上了希爾薇情緒低落的時候,于是等希爾薇處理完《小婦人》後續的事情後,他們才和《VOGUE》負責此次拍攝的團隊一起前往拍攝地。
希爾薇還記得自己拍完《天生一對》意外爆火後,被《VOGUE》美國版邀請拍攝内頁那次的主題是“雙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