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錯位星光 > 第42章 如果

第42章 如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二戰德國為什麼反猶?】

星光雖然單純,但并不愚鈍。當她醒來時,便意識到庫爾特與那些大肆宣揚反猶的納粹有所不同。或許,他并不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納粹分子,而隻是一個被蒙蔽了雙眼的軍人。

而她,願意成為那個幫他打破思想枷鎖的人。

如此,問題來了:除了那些被洗腦的年輕人,最初的納粹為何要反猶?

星光翻開朋友列表,找到精德人李華,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打完字,手機屏幕上忽然落下幾滴血。伸手一抹,又流鼻血了。

心裡一陣慌亂,她趕緊捏住鼻子找紙巾擦拭。這時,手機屏幕亮了起來,是李華的回複:“這事兒可複雜了,得長篇大論呢。”

星光定了定神,把紙巾卷成條塞進鼻孔止血,打字道:“你詳細講講。”

【正在輸入中……】

少頃,他發來一大段文字:“要理清這個深淵的源頭,我們需要把時光倒撥八百年。1215年第四次拉特蘭會議頒布的《猶太标志法》,強制他們佩戴恥辱徽章——這是制度性反猶的起點。而1290年英格蘭全面驅逐猶太人時,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還在娘胎裡打轉呢。”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重塑了歐洲格局,當容克貴族與資産階級在柏林證券交易所厮殺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已通過跨國債券網絡操控着半個歐洲的财政命脈。1873年股市崩盤後,《十字架報》頭條赫然寫着‘猶太投機家吸幹了德意志的鮮血’;到了1923年惡性通脹時,他們的恨達到極緻——你看,經濟危機的替罪羊劇本,早在那時就寫好了草稿。”

“至于宗教上的矛盾,不止是簡單的教義分歧。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為國教時,猶太人就背負起‘弑神者’的永恒詛咒。中世紀的贖罪券販子需要轉移矛盾時,總會适時傳出某地猶太小孩用基督徒鮮血做逾越節面餅的傳聞——這種血液诽謗(Blood libel)的毒素,早已滲入歐洲文明的骨髓。瞧,歐洲的列強們和當今的以國一樣一如既往地虛僞。”

“原來,歐洲排猶由來已久?”

“老傳統了。别看德二時期接受的猶太人多,但威廉二世可是個十足的排猶皇帝。吊詭的是,他一面任命猶太銀行家管理帝國财政,一面卻在私人信件中咒罵‘猶太毒蟲’。見到沒,大背景擺在這兒呢。”

“可以講一下《凡爾賽條約》嗎?”星光繼續追問。

李華沉默一會兒,回複的文字突然變得鋒利起來:“那個戴着天鵝絨手套的絞索,表面是威爾遜十四點原則的理想主義,内裡卻是克列孟梭要榨幹德國最後一滴血的算計。132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于德國戰前黃金儲備的500倍,當印刷廠瘋狂趕制貶值10億倍的馬克紙币時,抱着成捆鈔票餓死的柏林主婦,怎能不把怒火投向那些‘操縱國際金融的猶太銀行家’?”

不太了解歐洲曆史的星光,對于他的調侃一知半解,“所以,真的有操縱國際金融的猶太銀行家嗎?”

李華嗤之以鼻:“别看現在的以國成為了新納粹,但這種說法卻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是挑起戰争的戰敗者塑造的愚蠢的刻闆印象和陰謀論罷了。”

當法國占領魯爾區的坦克碾過科隆大教堂的倒影時,魏瑪共和國外長拉特瑙——那個試圖平衡賠償的猶太人——被極右翼組織亂槍打死在街頭。這種荒誕的閉環,恰是納粹得以滋生的溫床。

星光似懂非懂,又繼續問:“那對于《凡爾賽條約》,德國人在意的又是什麼?”

“在意的,是德意志的民族尊嚴與生存空間被同時踐踏。這個條約不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極為不滿,失敗得很。”稍頓些許,說完紙面上的曆史,他又繼續夾帶私貨,“依我之見,英法本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來把控局勢。要麼在一戰時就以強硬手段将德國徹底拆解,不給其日後再度興風作浪的機會;要麼全力推動蘇德矛盾激化,當蘇德爆發戰争時,堅決作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可惜了,誰讓他們‘心軟’呢。”

星光:狠人。

李華:P社鋼絲,基操勿6。

讀完李華的回複,星光心中的疑惑不減反增。她思索片刻,打字回道:“我以為《凡爾賽條約》是德國開戰的原因。”

李華發來冷笑[emoji]:“《凡爾賽條約》,不過是往化膿的傷口撒上的一捧金沙。就像煉金術士把鉛塊鍍金,政客們擅長将社會矛盾轉化為群體仇恨。當德意志戰車在凡爾登絞肉機裡抛錨,就需要祭品來安撫暴怒的戰神——而散落歐洲千年、始終格格不入的猶太人,就是現成的燔祭。反正,總要有人為戰敗負責。”

星光還想深問,但李華那邊沒空了,“我要趕早高峰的面試,不能繼續了。”他發來一隻『對不起』的鞠躬狗子,“群裡可以讨論,光有我的片面說辭是不行的。東方同學,你不如到群裡聊聊?”

『叮~』

他把問題發到了社團閑聊群裡。

止住鼻血後,星光開始啃面包填肚子。

二戰德國反猶的問題,才丢到群裡沒多久,就炸出了一堆回複。前半截的幾個回複,基本在重述李華的回答,後面提出的背刺論才是有意思的存在。

群裡有個昵稱叫【上帝是耶和華】的精猶人,憤憤不平地甩出了一堆數據:“一戰時,德國猶太人約六十萬,有十萬左右猶太人參加了戰争,占德國猶太人口的六分之一甚至更多 。其中八萬人在前線戰鬥,2000人是軍官,1200人是醫護人員,總共有1.2萬名德國猶太人在一戰中犧牲,并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參戰猶太人被授予榮譽。”

【上帝是耶和華】:“猶太人群體不光是在前線英勇作戰,而且在後方也為德國做出諸多貢獻,比如提供經濟支持、參與工業生産、從事醫療及輔助工作、滿足宗教需求、救助難民、社團募資等;著名的猶太科學家弗裡茨·哈伯還開發了合成氨技術及化學武器,據說甚至可抵五個師。”

【阿西】附和:“那個時候的猶太人,是德國的積極分子。二代們都很愛國,對德國的認同感極高。”

星光跳過那堆數據,回複提到“背刺論”的群友:“魯登道夫的‘背刺論’又是怎麼回事?”

【三山銀栗】回應:“學姐想不想看情景表演?”

【南鶴有鳴】:“本群特色,值得期待!”

一臉好奇的星光期待:“好呀。”

·

【——開幕——】

1918年某天。

『前線戰報』:德意志戰敗!

『魯登道夫』(憤怒地拍桌子):“我們戰敗了,民衆不滿的情緒與日俱增,必須要找個替罪羊。”

『興登堡』(眼神陰鸷):“那些猶太人,他們在戰争期間四處活動,罷工、反對戰争,應該要為此負責。”

『容克資産階級代表』:“還有德共,他們也在後方鼓動風潮,和猶太人一樣,都在拖帝國的後腿,讓我們前線作戰不力。必須讓民衆相信,是這些‘内部敵人’的背叛,才導緻我們戰敗,而非我們指揮的問題。”

1918年11月,慕尼黑中間派政治會議。

『國會議員邁甯根』(慷慨陳詞):“隻要前線還在抵抗,我們也必須在本土堅持,如果我們在後方用匕首刺死了前線的士兵,将無顔面對子孫後代!”

1919年初。

『德國右翼、民族主義者、前軍官』:“我們之中有内鬼!是那群十一月罪犯和猶太人背叛了國家,才導緻我們的戰敗和屈辱!”

1919年秋某天的晚餐。

『魯登道夫』:“爵士閣下,我們有理由認為是因為内部敵人的背叛,才緻使德意志軍隊的失敗。”

『馬爾科姆』:“将軍您的意思是,有人從背後刺傷了您?”

『魯登道夫』(眼前一亮,無比激動):“是的,就是這樣!确切的說,是有人刺傷了我們的後背!”

一段時間後,德國民衆在統治階級的宣傳下對“猶太人背刺論”深信不疑。

留在後方的五十萬猶太人成為了内鬼,而到往前線作戰的十萬猶太士兵則成為了訓練有素的内鬼。

1923年啤酒館。

『沖鋒隊員』(舉着《人民觀察家報》叫嚣):“每個猶太銀行家口袋都裝着凡爾賽的絞索!”

【——落幕——】

·

“太精彩了!”邊啃面包邊看完特色表演的星光,不禁贊歎,“謝謝大家的表演,條理清晰有邏輯,太棒了!”

【米】:[驕傲jpg.]

【岚似】:“當然,我們是最棒的!”

【聞喜】:“曆史需要正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