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摸着自家閨女的頭發,發自内心的地說着。
宋月芝在一家人的目送下走到已經在宋家外等着的徐謹言身旁,将手裡的早飯遞給徐謹言,轉身對宋家人們揮手。
二人這就前往縣令處商量這平遙鎮中有無空地可以搭建臨時避難所。
兩人在街上走着,明顯看到比昨日多了很多看起來不是定居在此的人,他們有的背着包袱,有的拖着孩子,臉上無一不是疲倦與恐慌。
宋月芝看到一家人,小孩都已經走不動路了,她和徐謹言準備上前,就看到方縣令帶着護衛上去問話了。
被問話的一家人看起來有些害怕,但聊了幾句後,明顯放下戒備,跟着一名守衛走了。
兩人就在一旁看着,看着那方縣令一名一名地上前詢問,然後安排人帶走。
方縣令轉過身,才看見宋月芝和徐謹言一直看着自己,顯然他已經看過上頭發下來的畫像,認出了這就是如今的同安郡王和永甯縣主。
“方令同參見同安郡王,參見永甯縣主。”
方縣令走到二人身前行禮,自己對來到平遙鎮的流民已然是分身乏術,聽到上頭派了人來時那叫一個松了一口氣。
方縣令這叫一個頭大,湧入平遙鎮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快沒有空的屋子可以住了,别說房子了,吃飯都快要成問題了。
二人趕緊叫人起床,燕國還是幸運的,除了燕辭和零星幾個大臣狼心狗肺,其他的官員都是費勁費力為了國家人民好。
“居住問題的話,方縣令沒有行過軍打過仗,不清楚也實屬正常,軍中常常沒有固定居所,是以多在路上安營紮寨,不若我們也用此方法,在空地處紮營,雖不是長久之計,但也能解時下燃眉之需。”
聽了徐謹言說要紮寨的事情後,宋月芝也眼睛一亮,對呀,可以搭帳篷呢,還好現在不是寒冷的冬季,在外住也不至于會冷着。
“再從平遙鎮的居民處,看看大家願不願意捐出家中多的棉被與布料,厚實些的布料搭着竹子木頭可以做成帳篷,入夜起風,有棉被也不怕被冷着。”
徐謹言接着補充道,
“無家可歸不要緊,隻要燕國還在,這些都能解決,可這種時候若是生病了,一旦傳染,後果不堪設想。”
方縣令聽後也覺得可行,大拍手掌,接連驚呼此法甚妙。
“也不用擔心銀錢和糧食問題,銀錢朝中大臣都慷慨解囊從府中劃了許多作為補貼,皇上也大開國庫批了銀兩和分發糧食。”
宋月芝也緩緩說道,其實她并不是很擔心,因為很久了,她的系統都沒有出現過,不過隻要有危險,系統就會發出警報,隻要沒警報,對宋月芝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方縣令聽了二人的話,激動地留下了眼淚,他轉過身用寬大的袖子擦拭,片刻轉身回來,紅着眼眶對二人行了個大禮,
“臣在此多謝郡王縣主,更要多謝聖上宅心仁厚!”
有了方案,就不用擔心不好執行,方縣令火速叫下屬收集厚實布料和竹子,不過半天,就已經拿到了許多。
不隻是這些,還有好些百姓家中幹淨的衣裳,多的米糧,也都一一貢獻了出來。
平遙鎮的居民們一聽是朝廷官員來要的,又聽都是給那些因為戰争流浪過來的百姓用的,紛紛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聽說要建營帳,好多家中有力氣的壯年男子都主動提出跟來的護衛走。
是以看着護衛兵們回來時,不僅用推車帶了好多物資,身後還跟着好多青年中年男子。
“大家都是說要來幫忙的。”
領隊的人撓撓頭,不好意思地笑着。
“感謝大家!”
方縣令朝着大家又行了一次禮,那些男子哪裡肯受縣令大人的禮,以往平遙鎮安居樂業多得縣令管轄的好。
大家湊在一起聽着徐謹言說着要如何做這帳篷會更加結實一點,如何能壓緊帳篷不那麼容易被風吹跑,大家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更有幾位已經撸起衣袖,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宋月芝想着若是臨時搭個施粥鋪還麻煩,不然直接在自己家的鋪子做臨時救濟所,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可行。
“方縣令,街頭轉角那有個宋記包子,那是我爹娘開的鋪子,不過這幾日也是歇業,您看看組織百姓們,讓他們每日三餐到那鋪子去領。”
宋月芝指着自家鋪子的方向,到時候再喊爹娘來幫忙,自己一個人肯定是做不出那麼大分量的餐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