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初怎麼想到學英語的?”
餘序洲給阿萍輔導的時候,陳慧柔就坐在一旁看書,字沒看進去幾行,注意力全在單詞發音上,她不會英語,就覺得有股莫名的吸引力。
“我是中途去進修的,一開始和你一樣,也是教的小學語文。後來英語課普及,教育局重視,抽調一批青年老師去中師進修學英語,我就報名了。”
餘序洲也是脫産讀的師範,兩年後畢業就分配到高堂中學。
巷子口的小賣部在賣瓶子汽水,餘序洲給陳慧柔買了瓶,蓋子打開插上吸管後才遞給她。
“阿萍挺聰明的,一點就通,應該很快就能進入狀态了。”
陳慧柔:“還得謝謝你。”
餘序洲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把陳慧柔送回家,餘序洲騎着車繞過南門橋回了家。
1991年元旦,擴建的黃岡大橋竣工通車,餘序洲第一時間帶着陳慧柔去看新大橋。
隻見兩旁圍上“雙龍朝牡丹”圖案的生鐵鑄件欄杆,乍一看很有特色,陳慧柔還伸手摸了一下,感歎這圖案做得栩栩如生,比原先橋梁兩旁精緻許多。
全橋安裝汞燈、鈉燈、白熾燈共147盞,即便是在夜間也能亮如白晝。比起原先的大橋,一到夜晚就很昏暗,全靠着車燈和河裡的漁燈借光。
“以後來這裡散步就舒服多了。”陳慧柔感歎道。
第二天黃沐卿也約了陳慧柔去看新橋面,因為聽說是粵東地區橋面最寬的大橋,就想去見識一下到底變寬了多少。
結果陳慧柔不好意思道:“昨晚已經跟序洲去過了。”
“啊?這麼快!就趕着通車第一天嗎?”
陳慧柔笑笑:“放假嘛,就去湊熱鬧了。”
黃沐卿豎起大拇指:“序洲老師在這種事情上,總能做到第一時間,佩服。”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節前陳家就張羅着包粽子,王君早早就從市場買了糯米和竹葉回來,陳慧柔負責做豆沙泥,将蒸好的綠豆反複碾磨翻炒成豆沙,到時候舀一小勺塞進粽子裡充當甜口。
陳慧琪喜甜,圍着陳慧柔轉,趕在豆沙被包進粽子前先舀了一小碗坐在石階上吃。
黃沐卿家沒有做粽子的習慣,都是買外面現成包好的,這次大哥從市裡回來,帶了不少,說是湘橋一家老字号,一大早就得排隊等那種。
“給你們帶幾個嘗嘗鮮。”
黃沐卿勻出一袋拿過來給陳慧柔。
陳慧柔:“那你等等,帶幾個我家自己做的粽子回去對比一下,裡面的五花肉都是現鹵的。”
黃沐卿搓搓手,一臉期待:“行啊,剛剛我進巷子就聞到香味了,還想着哪家鹵水料那麼足,結果是你們。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讓我撿着大便宜了。”
糯米是浸泡過的生糯米,上鍋得煮上兩個多小時才能入味,等待時間裡,倆姐妹就坐在裡屋聊天嗑瓜子。
黃沐卿:“下午有龍舟賽,去看嗎?”
陳慧柔點點頭,餘序洲昨晚就跟她約好了,等他下課回來一起去看。
“許醫生放假回來嗎?”
許浩然是黃沐卿的對象,也是家裡人介紹的,在市眼科中心工作,平日裡忙得腳不沾地,周末才回來。
“他要值班不回來了,要不我和你去看?”黃沐卿挽着陳慧柔的手,眨巴眼睛。
陳慧柔:“行啊。”
黃沐卿:“開玩笑的,你跟餘老師一起,我夾在中間多尴尬。”
吃完紅豆沙的陳慧琪跑過來,勾勾黃沐卿手指頭,笑眯眯:“卿姐你可以跟我一起,就不用夾在中間了。”
“哈哈哈哈哈還是慧琪聰明。”黃沐卿捏着她的臉問:“對了,你覺得餘老師怎麼樣?”
陳慧柔不好意思:“你問小孩這問題幹什麼?”
陳慧琪努了努嘴:“我都要上初中了,不是小孩了。”
黃沐卿幫着陳慧琪說話:“就是,慧琪現在是有判斷力和觀察力的學生了,所以你覺得怎麼樣?”
被黃沐卿這麼一說,陳慧柔倒有些期待小妹的回答了。
陳慧琪:“洲哥挺好的,不像二哥那麼吵,阿爸說什麼他都聽。他對大姐也很好,大姐說東,他都不敢往西,全聽大姐的。”
“總結得很到位,有賞。”
黃沐卿豎起大拇指,又從口袋裡掏出兩顆大白兔奶糖給陳慧琪作獎勵。陳慧柔在一旁看着,也伸出手心。
“請黃老師也獎勵我一顆糖。”
“給,都給。”
等陳慧琪跑開,黃沐卿斂回笑意:“你跟餘老師的性子太像了,有時候我還真願意你找個像陳敬禹這種的,為人機靈,膽大包天,願意拉着你出去闖。”
陳慧柔:“不,處不來,我和陳敬禹就老打架。”
“那是因為你們是兄妹,抛開這點平心而論,陳敬禹做事是不是敢想敢做?是不是敢去争搶,敢出人頭地?”
黃沐卿手托着下巴,望着大鍋沿往上冒的蒸汽,“反正我在餘老師身上看不到這點,你們都是家裡的老二,循規蹈矩的,太老實。”
老實人,總是要吃虧。
這後面的話黃沐卿沒說出來,她覺得陳慧柔應該聽得明白。
然而,陳慧柔卻說:“循規蹈矩挺好的,老實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