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紅樓]明初種田指南 > 第18章 親戚

第18章 親戚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些攜帶着金銀的官船夜宿黃河邊,然而天下早就是民不聊生,各地的抗稅如雨後春筍紛紛冒頭,王朝風雨飄搖,民間反叛聲音四起。這支攜帶大量金銀的官船隊伍就在夜裡被百姓包圍。

在某天夜裡張家和很多抗稅的百姓一樣沖上船去,殺了狗官搶了金銀乘着夜色逃亡。因為本就是水上讨生活的人家,全家老少連夜坐在用樹枝臨時紮起來的筏子上順着大運河南下,一路逃到了江南,就在杭州府躲藏了起來。

張家守着金銀不敢動,幾年後才開始買房置業,小心翼翼地過起了日子,做一點小生意賺一點小錢,就這樣和賈家認識了。賈家在江南是大地主,屬于地頭蛇,張家是外來戶,張家為了保住家産攀附賈家這個當地的地頭蛇,就把女兒嫁給賈家次子做續弦,張太君就帶着一半多的家産嫁給了賈源。

賈源喪妻無子,張太君潑辣美麗,盡管兩人成親這事兒是建立在恃強淩弱上的,然而婚後夫妻感情卻很好,張太君生下賈代善沒多久黃河再次泛濫,河南山東因此成了黃泛區,加上之前橫征暴斂和草菅人命,兩地早就是千裡無雞鳴,黃河水一來,徹底成了荒無人煙的地方。對于僅剩的幸存百姓,元廷不僅不救災,反而為了加緊搜刮江南還要把淤塞的黃河支流給疏通了,保證水系暢通往來舟楫不受限制,為此強征民夫。

在元朝強制征召來的民夫們疏通黃河的時候從地下挖出獨眼石人,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于是天下震動,各地起義此起彼伏,給元朝吹響了喪音。

張家人也在這樣的社會洪流中反了,因為世世代代是纖夫,水性很好,又因為在江南的水鄉中依靠舟船出行,張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水軍。

和賈家坐觀天下勢誰赢了幫誰不一樣,張家很積極地投身造反大業,最終跟随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朱元璋。在這場戰略決戰中,以陳友諒大敗而歸為結尾,以次年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而畫上句号。張家人以降将的身份進入了朱元璋的勢力中,在開國後得到了一個侯爵的爵位,在水軍中效力。

和龐大的步軍不一樣,水軍沒有那麼多派系糾葛,而且為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淮安侯華雲龍先是去了北平前線,後來在洪武七年從北平返回應天府的路上去世,臨陽侯在華雲龍去世後徹底掌握了水軍大權,為了維系兩家的關系,同時也為了一榮俱榮同枝連氣,賈張再次聯姻,這次是賈赦迎娶了小張氏,張家成了賈家重要的姻親。

經過鄭道長這一通講解,麟子點頭:“這麼說,張家來,是看我?”

“是啊,因為是降将,張家人素來不張揚。家中女眷和人來往不多,就是燒香去的也都是城裡的大道觀,不會到咱們這種小地方。到時候你乖一點就是了,人家以親戚的身份來的,咱們就以親戚的身份招待。”

麟子點頭:“祖祖,我知道啦。”

次日臨陽侯府的馬車到了青蓮觀見面,藍婆婆和黃婆婆跟着麟子出去接人。

這次來到青蓮觀裡面的是婆媳三人,分别是侯府的當家主母劉夫人,還有兩個兒媳嚴夫人和趙夫人。三人被扶着下了車後就發現挺胸凸肚的麟子,這孩子實在是玉雪可愛,婆媳三人都笑了起來。

麟子先是奶聲奶氣地說:“歡迎歡迎,祖祖在裡面等。”

一群人笑起來,侯府裡面一個打扮富貴的婆子出來抱起了麟子,笑着說:“哎呀,抱着沉手,莫不是這肚子裡裝滿了福氣?”語氣很誇張,大家笑得很浮誇。

誇孩子胖是寒暄時候必要步驟,這年頭能把孩子喂得白白胖胖就不是一般人家。

麟子知道人家說吉祥話,還是很認真地說:“肚肚裡是飯飯!”

在場的人又哄笑了起來。

大家一起進了道觀,鄭道長在三清殿等着他們,張家的女眷們先是上香,随後大家才一起坐在蒲團上聊天。聊了半天眼看着就要中午了,張家的當家主母劉夫人才把這次的來意說了。

“唉,說來慚愧,我們家和榮國府的先夫人是至親,她老人家是我家老爺的姐姐。我們那位老姐姐去世前我家老爺帶着孩子們去走親戚,親自入内陪着老姐姐說話,老姐姐說她最惦記的還是這個孩子。”說完重重一歎。

大家的目光一緻看向外面,院子裡麟子正和錢多一起玩耍,小孩子的笑聲灑滿了庭院。

鄭道長就說:“劉夫人,逝者已去還請節哀。”

劉夫人就說:“那日我們家老爺和老姐姐說話,老姐姐雖然虛弱,卧床不起,腦子還很清楚,說話也有條理,跟我們老爺說她一直謀劃着把孩子接回家去。可是沒幾天她就去世了,聽她屋裡的人說,老人家去世前跟兒孫們說了要把孩子接回去,然而外甥不願意,我們老爺因為這個和外甥鬧得不歡而散。”

她身後的大兒媳嚴夫人補充說:“我們也不想這樣,看那是賈家的事兒,我們張門雖然是舅家,卻管不了。”

她的話剛落下,旁邊張家的另外一個兒媳婦趙夫人臉色難看起來,她的女兒就是嫁給賈赦的小張氏,小張氏身體不好,賈家的親家對兒媳關心不多,趙夫人的臉色因此難看。

劉夫人接着說:“我們家老爺氣了幾天,最後也沒辦法。人說‘三親三不親,娘舅為大’,但是賈家不把這娘舅放在眼裡。他思來想去,覺得隻有自家多照顧些孩子了,這也算是慰藉我們那老姐姐的在天之靈。所以我們想着回頭時不時地把孩子接去,還望您同意。”

鄭道長看着劉夫人點了點頭:“既然劉夫人你都這麼說了,我也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很喜歡這孩子,可是我一把年紀,還不知道能養她到幾時,去年一直催着張老太君就是為孩子打算,讓她早點回家,自小在她爹娘跟前長大,将來一家五口圓圓滿滿。可是這孩子父母緣分淺薄,唉!

貴府要照拂她我自然不攔着,再等兩年吧,這孩子太小了,過了這兩年等她強壯些,到時候送去住一陣子,也讓她和您府上多走動。”

劉夫人就說:“你思慮得周到,孩子确實太小了,那咱們就說定了,等她再大點我打發人來接她。”

說完她轉頭看了一下坐在她身後的大兒媳嚴夫人,嚴夫人身邊的婆子趕緊把一個盒子遞給了她。

嚴夫人又遞給了婆婆。

劉夫人拿着盒子說:“這次來,我們也不是空手來的,這裡有六戶人家,是送給麟子的使喚人。”

鄭道長立即說:“這如何使得?她有使喚的人,快請收回去。”鄭道長不是不要,她是不想要不忠心的。

劉夫人說:“您聽我說,這幾戶人家有故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