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如今安危未蔔,這三十萬大軍是讓諸位将軍修築邊塞所用,自不能随意調動。”
李世民很善解人意。
“一萬人,足矣。”
當然,不善解也不行。這三十萬大軍本就是始皇讓蒙恬用來抵禦匈奴修築長城之用,除了秦處于危急存亡之際,根本動不了。
王離等幾個副将臉上的淚還沒幹,王離磕磕絆絆道:“公子,您将面對的可是二十萬軍…… ”
蒙恬聲音沙啞:“一萬人确實太少,公子,上郡這邊就依诏令讓王裨将先管着,恬和您一起回鹹陽。”
陡然被蒙恬點到名字,其他人‘唰’的一下子看向王離。
王離頭搖得比撥浪鼓都快,忙道:“不不不!蒙将軍,上郡不能離開您。屬下隻是裨将怎能率三十萬長城軍!”
王離誠摯地對李世民道:“公子,您不若帶我也行啊,把蒙将軍留在這裡,我隻是個裨将軍,不會影響大局的,跟您去了還能保護您,二十萬大軍,二十萬…… ”
“要不帶我吧,副将有四個,多我一個少我一個都可以。”其他将軍也說道。
“哎,那照這個說法我也可以啊,公子,帶我吧!我皮糙肉厚抗揍!”
“瞧你這弱雞樣,還是得我…… ”
上郡統帥共上将軍蒙恬、裨将軍王離和四位副将。
無一例外,在場的六人都真心想和李世民去鹹陽。
隻不過和前面踴躍想去鹹陽等始皇不同,這次的積極卻是做好赴死的打算。
這是一個必死之局。
若情況真如趙成所言那般,反賊趙高和李斯可是手握二十萬軍馬,這長公子和帶去的寥寥萬人還不夠對方塞牙縫。
把他們這些老将帶過去周旋試試看能不能有所轉圜。
李世民看這些人真摯的眼神就知道他們都是在說真話,但……
李世民沒有過多解釋,他隻是道:“此去鹹陽,孤已有打算。”
其他将士目露疑惑,還想掙紮。
但李世民沒讓他們再掙紮。
生死難料?
不。
他李世民走過的路都是生路,絕無死路。
時間不等人,李世民直接了當問道:“蒙将軍,不用三萬兵,一萬人馬不知能否調動?”
蒙恬向邊上五個副将看了看,眼神交流中确定了什麼。
陛下的生死現在沒有一個準确定數,調動全部兵馬是不可能,但一兩萬……
片刻,蒙恬對李世民堅定道:“别說一萬,三萬都行!”
但最多也隻能三萬,這是他們六人齊心協力能調動的極限。
知道蒙恬的極限,李世民思考:“三萬數。”
蒙恬點頭:“對,三萬。”
他們這幾個老将湊一湊,調動三萬人還是沒大問題的。
雖然對二十萬軍無異于杯水車薪,但三萬人至少能拖延一二。
出了事情他這個老将軍可以背,人再多就要牽連其他人了。
蒙恬心中酸澀,反正……他也是将死之人,鍋還是他背吧。
李世民看蒙恬一副人之将死背鍋之的表情就想笑,不過這是人正常的想法。
李世民笑道:“幾位将軍還是繼續留守上郡,為我精選些兵馬就行,人數無需超過一萬數。”
蒙恬按耐住心中想要勸慰的沖動,點頭應和:“好。”
那就一萬,他偷偷自己再補一點人總沒問題吧!
其他副将也知道李世民這是真心不想帶他們了,不想牽連他們。
李世民話還沒說完,他接着道:“不過…… ”
看長公子的話還沒說完,給了其他副将一點希望,長公子不會改主意想帶他們幾個中的其中一個了吧?
“不過對于這些人,孤有一點要求。”李世民完整說道。
“?”
蒙恬和其他副将一起洗耳恭聽。
“身體康健者為上,孤寡之人最好,品行端正者最佳。”
蒙恬似乎猜到了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笑:“此去鹹陽生死未蔔,還是不要連累過多的人。”
事不出所料,蒙恬自然沒有不應的道理,他道:“公子仁善,恬與其餘将軍自然竭盡全力為公子找來這些人。”
身體康健者的孤寡之人,自然敢做這種把腦袋别在褲腰帶這種事。
成則加官晉爵,敗……
也就一條命。
李世民拜謝:“麻煩六位将軍了。”
三十萬将士想要挑選符合他要求的人可不容易了。
王離還是忍不住擔憂:“公子你确定就這些人嗎?符合要求的人可不多,真就一萬人而已。”
身體康健、品行端正,還要人家孤寡?要同時符合這些條件真心不多啊!
王離小聲道:“要不要我們再放寬條件偷偷給你加點?”
其他副将奇異地看了王離一眼,但不得不說,王離說的也是他們想說的。
李世民輕笑:“謝王副将,如若有一萬人,那一萬人也足矣。”
更甚至他最終帶出去的人應該不會到一萬人。
這幾日篩選完能剩三千人就不錯了。
一萬對二十萬夠嗎?看這人數對比自然是不夠的。
但打戰或許可以用人數碾壓,政變可不需要太多人。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手下的忠心就是一場豪賭,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他的真面目「1」。
如北周宇文邕隐忍十載自己上手殺死宇文護,如他隻帶親信進行的玄武門政變。
參與政變的人當精簡、精簡再精簡。
——精銳千餘騎,皁衣玄甲,分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分将之。
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2」
李世民壓下想念那些曾分隊做玄甲軍将士的将軍們。
玄甲軍沒有跟着他來大秦沒關系,他李世民在,玄甲軍就在!
一切東西都有了着落,李世民心中有了些許安定。
就在他放松心神,準備再多套些秦朝情況的時候……
【叮!】
清脆的聲音從腦海中響出。
【系統開啟——】
李世民:“???”
看其他人一點反應都沒有,在聊着他們親愛的始皇陛下,李世民就知道這玩意兒隻有他一個人能夠聽到。
李世民:“……”
頭痛。
聲轉瞬即逝,毫無痕迹。
但也不能說什麼沒留,留李世民覺得腦袋有些隐隐發脹,像是有什麼東西要生出來。
留李世民越發想念曾經的世界和臣子們。
李世民:嗚,果然撞鬼了。再想念一次他曾經的‘門神’。
悲傷的李世民繼續同蒙恬他們互通有無,說着那些不知和史書上記載的是不是一樣的消息。
留守鹹陽的馮去疾性情如何?統領東巡軍的将軍是何方神聖?
不過聊到這些倒是給了李世民一個醒了,趙高擊殺的可不僅僅是蒙恬和他,同時要殺的還有去幫陛下祈福的蒙毅。
李世民對蒙恬道:“蒙将軍,趙高為了斬草除根定不會僅對你我下手,蒙上卿現在去為陛下祈福,您可派人去提醒他近期小心行事。”
李世民的話倒是提醒蒙恬了,他臉上布滿沉郁之色,點頭:“好。”
今年,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隻希望一切猜測都是假的,他想自己死都不想陛下有事。
聊天内容瑣碎,不一而足。
李世民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對大秦有了更深的認知,越發有信心。
接下來就剩下他的行動了。
看蒙恬他們還是很焦慮,李世民索性同他們商讨了下自己的計謀。
李世民道:“時間雖趕,趙高十天後得到消息,再過十天就會抵達上郡,但隻要十幾天時間,孤就能訓練出一支騎兵。從上郡至鹹陽數百裡,快馬不休一天半就可到達,将…… ”
“咳咳咳…… ”
這是在喝水的蒙将軍衆人被水嗆到的聲音。
李世民停下講解,看着幾個将軍震驚的神色,疑惑問道:“幾位将軍又怎麼了?”
他發現了,蒙恬将軍他們真的很容易在和他溝通的過程中嗆到。
蒙恬和王離他們被嗆得那個叫肺都要咳出來了。
“咳咳咳!”
“不是…… 咳”
蒙恬在咳嗽的空隙急忙道:
“公子,您前面竟說要用十幾天的時間訓練出一支騎兵?”蒙恬和王離等人扭曲臉,隻覺得這個點過分離譜。
李世民:“?”
身體康健的士兵本就能作戰,頂多再培訓下騎射技能而已,怎就不能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他李世民行軍打仗也不是完全靠士兵,更别說是政變了。
《孫子兵法·謀攻篇》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3」」
上兵,當伐謀。
蒙恬見長公子真不知道,講解道:“精通乘騎作戰的是遊牧民族,現如今大秦的騎兵還不如戰車厲害,縱馬飛馳根本不能穩住身軀,會從戰馬上跌落,更别說使用刀劍或者弓箭了。”
穩都穩不住,拿什麼作戰?一個活動的靶子罷了。
方才不以為然的李世民臉色有瞬間的凝滞。
事情好像和他理解的不一樣。
王離接下去道:“還有您後面說的,誰和您說從上郡至鹹陽數百裡隻要一天時間的?”
六百裡一天這說的是人話?
跟在蒙恬身後的将士們哀歎:“這人騎在馬背上跑兩百裡就得掉下馬了!”
“六百裡?直接廢掉啊!”李世民好像悟了:“大秦現如今士兵騎行兩百裡就能掉下馬?”
六百裡一天加急不算什麼,他當皇帝那時候八百裡加急也是一天。
所以,确實有什麼事情被他忽略了……
看長公子對大秦的情況确實不太了解,蒙恬耐心解答道:“公子,六百裡是不可能一天完成的。”
李世民耐心聽講。
說着蒙恬就引着李世民去看軍營裡常有的戰馬和将士圖,道:“戰馬馬蹄雖有一層蹄甲,但六百裡跑下來定然會磨損裂開,馬就廢了。”
專心講解的蒙恬沒看到李世民此刻的表情,他看到戰馬和将士圖時呼吸都停了幾秒。
蒙恬專心道:“但最重要的不是戰馬,而是騎在馬背上的人。”
蒙恬指着穿着黑甲的士兵道:“将士們僅靠身體平衡和雙腿夾擊馬背騎馬,過了兩百裡身體就會非常疲倦,不得不歇息下來。”
末尾蒙恬感歎:“若非有此弊病,騎兵出戰定然所向披靡。”
畫像總是非常直觀的,李世民直觀地發現……
大秦是那個距離大唐千年前的大秦。
就是讓人沒想到漢武帝時期騎兵馳沙漠,驅戎狄,冠絕天下,距離它沒多久的秦末竟然沒馬鞍、馬镫,看樣連馬蹄鐵都沒有!
李世民想起來了,秦朝最出名的當屬戰車。
對就是那個大漢後期被當成傻大個圍毆的戰車。
李世民突然有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為巨人提供巨物之感。
他轉頭看向蒙恬,感歎道:“蒙将軍,孤有法子解決一天半六百裡加急至鹹陽這件事。”
其他人迷茫:“啊?”
“不是,一天半加急六百裡也太可怕了吧?”
這馬得死多少匹啊,将士的腿都能磨破!
李世民堅定道:“孤也能十幾天培養出一批在戰馬上穩定身姿,還能行兵打戰的将士。”
蒙恬将軍他們茫然,震驚,不敢相信耳朵。
李世民笑而不語,道:“就是需要将軍引薦上郡值得信任的制器最精者,有大用。”
除了調動三十萬大軍去鹹陽,長公子的要求蒙恬自然無有不應。
蒙恬遲疑,後鄭重點頭:“上郡有秦墨中頂好的墨者,臣這就為公子請來。”
雖然這并不妨礙他們覺得李世民所言好驚恐又期待!
娘耶,竟然真有解決之法!
等待人的間隙自然不會枯坐。
既然長公子敢應承六百裡加急這件事,那他們就當這事是必然可以解決了。
也就是……
“所以排除路上的一個半天,隻有十幾天的時間思考如何…… 嗯,那個?”王離再次頭疼。
那個政變?
李世民微笑:“對。”
這下子在場的所有副将雙眼緊閉。不敢睜開眼,希望是他們的幻覺。
等人的間隙,李世民來到桌案前拿起筆寫起東西來,而幾位将軍則在焦急地走來走去,試圖上來那個出一個對策。
“将軍大晚上叫我過來,可是要和殷某把酒言歡啊?哈哈哈!”
畫還沒完,李世民方才讓蒙恬請的人就來了。
李世民收起筆,門口一個穿着灰色短打的壯碩大漢走了進來。
大漢一踏進門檻就感受到房間裡的氛圍不對,挑眉道:“将軍這是?”這可不是請人喝酒的氛圍。
這地兒彌漫着滿滿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