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意識到了自己在情緒情感上的忽視和不足,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産與生活。我制訂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學習計劃,靠譜精推薦你擔任我的情感導師。”
普羅繼續不可思議地指着自己的鼻子:“推薦我?”
徒書貫驕傲地說:“你的靠譜性可是A級呢!”
普羅求助地看向徒書貫。
徒書貫希望倒置師生關系可以讓雙方重新審視過去的矛盾,放下已有的芥蒂,“既然萊博誠心誠意地請求你,就不要再推脫了。”
普羅半推半就地點點頭。
施嚴試立刻喊了一句:“普老師。”
普羅倒吸一口冷氣,“啊!!!——救命,我都起雞皮疙瘩了!”
普羅去領取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那天,上海又下起了它經典的毛毛細雨,又悶熱又潮濕,到處都腥腥的、黏黏的。
更要命的來了,普羅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飛馳而過的小車濺的他褲腿上全是泥水。
即便是這樣他也并不感到生氣,硬邦邦的雙證被大自封袋包裹得嚴嚴實實,好好地夾在他的腋下,他高興得全身都輕飄飄的。
他獨自走進學校大門,看着兩旁高大的梧桐樹,校車點旁邊的圖書館,圖書館旁邊的科研樓,一想到自己即将離開這裡,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場景忽然生出了幾分陌生的感覺。
反正褲子已經濕了,他來到了圖書館的頂樓,郝奇捶出的大洞還沒有修補,他靠着升降機席地坐下,俯視着這座依然百廢待興的學校——
地面硬化隻鋪了一半,綠化帶裡的景觀植物還沒移栽,雖然門口的江水已經被排幹,但還保留着部分濕地地貌,大片大片的四季蘆葦在雨中高高低低地起伏着,被已經恢複的車水馬龍軋倒了一大片,上空盤旋着幾隻躲雨的大雁,周圍的居民已經投訴它們好幾次了。
他忍不住低低地笑出聲來,正如徒書貫所說,他認真地對待他人的事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人生,但世界卻以荒誕對待他。(回收伏筆-第23章)
他聽見鐵門響了一下,已經猜到是誰來了。
“畢業上天台是不是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普羅擰過上半身,快樂地把雙證沖他高高舉起。
徒書貫小心地接過來,看着封皮上的燙金大字,“恭喜你,身心健康地走出了學校!”
他挨着普羅坐了下來。
普羅大叫了一聲:“徒老師,你的褲子完蛋了!你肩膀上怎麼還趴個蟲子?”
徒書貫淡定地把蟲子吹掉,“這褲子早就該破了,這就是真實世界,我會不停地得到、體驗、失去,往複循環,我比以前适應多了。”
“看來我們都沒白白在這裡受煎熬。”
一隻紅隼在焦急地尋找容身之地,徒書貫沖它招招手,那隻紅隼立刻朝他們飛了過來,沿着圖書館屋頂的大洞飛了進去。
“提醒我一下,等天晴了雇個人把它趕走。對了,我有一個疑問。”
“請講。”
“我可以知道你要解決的大問題嗎?”
普羅笑了起來,看來郝奇已經好奇地問過他了,他轉頭俯瞰這座霧氣氤氲的現代化城市:“我要猜想我們終将會走向何方。”
“啊……這個賽道頗為擁擠,已經有很多偉大的思想家暢想過未來了。”
“不,我不是要寫《理想國》或者是馬克思主義,他們所根植的都是西方的文化與背景,由于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我們的情況跟他們必定天差地别。
但現在全世界的話語體系都牢牢地被西方掌控,就好像所有人非得走他們設定的道路,大家都被牽着鼻子走,否則就是落後,就是異端。
我要建立屬于東亞人民的理想社會!西方的資本家找不到資本的出路,我們就為它找到出路,在人類走向痛苦滅亡之前,我希望提供一個或許能突出重圍的辦法。
如果我跟别人說這樣的大話,他們大概率會覺得我得了妄想症,徒老師,你會相信我,對嗎?”
徒書貫但笑不語,像湯姆一樣從背後掏出了一本書。
普羅對這本書不能再熟悉了,是徒書貫之前送給他的《理想國》,書脊上還沾着郝奇不小心甩上的甜辣醬。
他疑惑地接了過來,驚訝地發現這本書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書名和作者都成了空白欄,他豎過來翻開,裡面的紙張也都成了空白。
徒書貫自豪地握住他的手,“希望有朝一日,我有幸能為你整理手稿。”
普羅忽然好想流淚,重重地點着頭,“你是我最重要的讀者。”
“哦對了,我還為你這本書創作……哦不,縫合了BGM。”徒書貫就着普羅的手,翻開書的扉頁,在上面點了一下,如同按下了播放鍵,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風格的開頭混合着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三号交響曲的濃重氛圍撲面而來。
普羅驚喜地指着徒書貫的手書:“你還寫了詞?!”
“不不不,都不是我寫的。”
歌詞的旋律像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按照 52:43:5的配方,
稱取三種膜材溶于□□,
旋蒸成膜置入真空幹燥箱,
然後加入 PBS 水浴震蕩,
擠出儀開蓋記得放氣否則砰的一聲響,
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出現各種狀況,
上述操作就要重做流下眼淚兩行……”
普羅樂不可支,徒書貫小聲地給他耳語道:“我必須得承認,創造新東西的感覺太棒了!”
“所以人類才總想當造物主!”
兩人相視一笑,一齊看向迷霧缭繞的遠方。
輕盈的旋律如同一隻高飛的雲雀,飛過瘡痍的大地與城市,帶着過去所有的血淚與教訓,向着金色的太陽,飛向無邊無際的麥田與蜿蜒流淌的河流……
普羅,普羅大衆的普羅,一邊努力适應,一邊默默反抗,千千萬萬個普羅大衆,一起悄無聲息地創造出屬于他們的時代。
經過與普羅的溝通與讨論,這本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
不過是四年而已,就可以發生這麼多的事情,請各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