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倫敦不僅冷,空氣也不夠好。所以在幾個月前社交季結束的時候,貴族們全部湧向了度假勝地和自家的宅邸。
這樣一來,倫敦那邊有什麼消息,離得遠的人就隻能晚幾天知道。
像是周五的《晨郵報》,德比郡查茨沃斯莊園需要在周日的時候才能看到。更遠的諾森伯蘭郡霍威克堂那裡還要晚,最快也是周一的傍晚才能收到報紙。
當然也有更早看到的,那就是在南邊度假的一群人。
布萊頓的周五中午,淩晨才入睡的貴族們都剛醒來,管家們在遞上了茶的同時,也遞上了當天新鮮的報紙。
除了《晨郵報》外,還有《泰晤士報》、《記事晨報》等等。一般來說,這些報紙貴族人家都會訂上,加起來才每天幾個先令而已,不算多。
喜歡時政的看《泰晤士報》,喜歡改革建議的看《記事晨報》,喜歡八卦的當然首選《晨郵報》。
這麼一來,《晨郵報》的訂閱者就看到了《一個故事》。它放在了第四版面,幾乎占據了這一版的大半。
剛開始,很多人都以為這又是《晨郵報》抛出來的講新醜聞的一種方式。畢竟上流社會的八卦再多,但一旦發生的事情總是差不多,大家看多了也是會疲勞的。
所以推出來一種新的形式,可以讓人有新鮮感。
隻是,這根本不是在講醜聞啊。所有看到《一個故事》的人都是這麼想的,上面除了德比郡的地名是真實的以外,其他的基本靠編!
“看來《晨郵報》今天除了說說德文郡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吵架後續外,沒其他好看的了。”那對夫婦的事情大家從前幾年看到現在,已經看厭了。
“後面都是很小的事情,這份報紙拿不到新消息,就隻能靠編寫一些假東西來填滿版面。”說話人覺得,要是明天還這樣,家裡明年就不用再訂《晨郵報》。
“是啊,誰想看德比郡當地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冬天的時候,根本不會有人去住懸崖城堡!”嫌那裡不夠冷嗎?編也不編一點現實的。
“唉,這伯爵一家真是窮瘋了,居然讓七個女兒擠在一輛馬車上。”再窮的貴族出行,起碼的體面還是要有的。
七個人擠一輛馬車,得窮到什麼程度去?
類似的話在布萊頓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響起,大家對于《一個故事》的看法多傾向于《晨郵報》拙劣的自編自演,給人的感官并不好。
此時倫敦的艦隊街《晨郵報》報社内,主編也收到了反饋。那是來自倫敦本地的,早上報紙送達後,最早看過的那批人已經有了不滿。
除去度假和回家的貴族們,現在留在倫敦的還有銀行家、商人們和其他有錢人。他們的工作需要留在倫敦才能進展順利,所以能第一時間看到當天最新的報紙。
看完了,不滿意的就能直接讓人将不滿送到艦隊街去!
《晨郵報》主編看了這些來信後,并沒有擔憂。因為大家看到的隻是《一個故事》的第一章,僅僅這樣,看了故事的人就有了回響,這本身就是一個信号。
說明什麼?說明大家注意到了《一個故事》!這對于這個故事來說,就是成功的開始。
他相信很快,這些人都會改變自己的看法。
周五是第一章,周六就是第二章,到了周日第三章結束。《一個故事》一周隻連載三章,第四章就隻能等到下周五了。
連續三天,伊莉莎都在收信。
喬治亞娜的,哈裡奧的,還有來自《晨郵報》主編的。
喬治亞娜除了恭喜外,更關心她當初是怎麼聯系上報社的。而哈裡奧,她隻想知道後面的故事。至于《晨郵報》那邊,主編給了反饋外,還另外轉交了幾封《一個故事》的讀者來信。
伊莉莎給喬治亞娜和哈裡奧寫完回信後,這才拆後面幾封。主編在信上說了,那幾封信裡的言論比較尖銳,不想看可以不看。
都這樣說了,有點好奇的伊莉莎當然要看。
她簡單浏覽了一下第一封,對方是來吐槽的。總結一下是說,《一個故事》就是報社編出來的一坨屎,完全在浪費訂報人的錢!
這樣的話,伊莉莎看了一點反應都沒有。要知道在以前,作者們的評論區可熱鬧了。
第二封來信是專門批評《一個故事》内容的,說它太假,太帶有偏見。
一個伯爵家庭怎麼可能隻有一輛馬車,還需要七個女兒一起坐!還有,其他人對于夏琳·卡塞爾的敵意太大了,讓人看了非常不适!
第三封第四封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伊莉莎也就是看看過。到了最後一封,她也沒有多少期待。
果然,除了說點難聽的,沒有實質意見。
她還是繼續去寫後面的吧,《一個故事》的部分已經完結了,目前伊莉莎在寫的是《一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