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發展到這裡,哪吒和敖丙終于要離開朝歌踏入封神之戰了。但是要如何被闡教之人接受,這便是雲湧篇要講的。
在看完【哪吒2】電影以後,片尾曲一放出來,我瞬間就被歌詞點燃了:“是否每種勝利都值得歌頌?是否竭盡全力世界就不同?……”這也是我想寫【天命】的初衷。
在電影最後的戰鬥中,雖然藕餅得到了勝利,但是隻能算是慘勝,尤其是被很多人惋惜的犧牲殷夫人的情節,也是我一直難以釋懷的。所以我在第一篇裡着重刻畫的就是殷夫人的死對哪吒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會貫穿全文,在每一次哪吒沖動難以自抑的時候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而克制自己的脾氣。當然,哪吒能保持理性也離不開溫柔冷靜的餅餅的支持。
身為邊關守将,被屠城以後肯定是要負重大責任的,即便是被枭首也不為過。但是李靖還是選擇去朝歌領罪罰,這也是李靖這個人物忠君愛國這一性格的體現。也許他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訣别的準備,隻是再到後來他被人當作誘餌來引誘哪吒入局,肯定是他始料未及的。
電影中十二金仙開會的時候談起過截教。闡教和截教的創始人都是鴻鈞道人的弟子,闡教的創始人是元始天尊,截教的創始人是通天教主。闡教的教義為順天而行,依才教化,所以一開始就選中了哪吒為靈珠轉世,看中的就是李家都是“天命之人”。而截教的教義則是截取一線生機和有教無類,所以截教弟子衆多,而且其中也不乏獸類異物。封神之戰的起因是因為天庭要招募神仙編制,要從這些教派中選拔人才。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削弱兩個教派的力量,所以其實封神在闡教和截教看來并不是什麼好事,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變弱。那怎麼辦,打呗,正好人間商朝氣數将近,西周将興,兩個教派就商量着拿人間為戰場,誰家徒弟弱戰死了誰就去給天庭幹活。
回到【天命】的情節,哪吒和敖丙進入朝歌前,截教的人就已經想把哪吒抓住收複為己用了。畢竟陳塘關人人都知道哪吒身份,被截教知道哪吒身份也極其容易。當然我這裡設定是截教中人并沒有想到靈珠也會來到朝歌。于是為了哪吒不會中陷阱,我們餅餅把自己搭進去了,好在有驚無險。
在救敖丙的時候,哪吒結識了伯邑考,也就是那個人盡皆知的“肉餅”(bushi),在【西伯侯】的章節裡我竭力刻畫的是哪吒與李靖以及伯邑考和西伯侯兩對父子之間的情誼,都說男人的愛都是深沉的,父子之間就更亦如是。雖然平時不動聲色,但在遭遇危機的時候總會想到第一個護在你面前。(要是敖丙被伯邑考當成哪吒老爹也算的話,就是三對父子(bushi)。
【昏纣】中我添了些筆墨刻畫了商朝百姓的生活現狀,至于我在文中隻出現商王而不寫纣王,是因為纣王是死後的稱呼,纣的意思就是殘暴,沒有人敢在自己的王活着的時候叫他“暴王”。這裡的經曆雖然簡單,但是卻會變成之後決定哪吒和敖丙是幫助商朝還是西周的重要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