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阿耶。”太子恭聲應是。
太子這麼聽話,皇帝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按太子這些日子的淘氣模樣,和他耍賴皮不肯抄才是正常,怕他又有什麼新花樣,又說道:“就在朕這裡抄吧。”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太子總沒辦法糊弄人了。
“是,阿耶。”太子再次恭聲應是。
皇帝看了他一眼,沒看出什麼不對勁,揚聲喚人進來,替太子布置文案筆墨,讓太子去抄書。
太子二話沒說,乖乖入座,開始抄書了。
皇帝看了一會兒奏本,起身走到太子邊上,看他寫字。
他見太子認認真真在寫字,沒有糊弄他,更沒有為了趕緊抄完,潦草應付,雖然太子逃學,但是認罰的态度很好,又覺得太子大部分時間還是很聽話的,偶爾淘氣一下,也是他病了這一場,受了委屈的緣故,就不打算和他多計較這事了。
《六韬》共有二萬多字,太子真要抄完,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他坐在那裡,慢吞吞地寫着字,一筆一劃都很認真,就當一邊練字,一邊彩衣娛親了。
快到午膳時,皇帝不再處理政事,端着茶盞喝茶,看着太子,見他還是乖乖罰抄,沒有其他花樣,終于發話了:“好了,把寫好的字拿過來給朕看看。”
“是,阿耶。”太子把筆放下,取了抄好的幾頁紙,呈給皇帝看。
皇帝接過來,翻了一下,見他的字有了稍許長進,點了點頭:“行了,剩下的不用抄了,不過下次你再淘氣,朕會加倍罰你。”
“兒知道了,多謝阿耶。”太子低眉順眼,回答得很恭順。
“陪朕用膳吧。”皇帝從禦座上起身,往後面走去。
紫宸殿前殿是皇帝議事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後殿則是皇帝的寝居之處。
太子跟着皇帝,進了後殿,陪皇帝用膳。
期間,他和皇帝說起了昨日踏青的事,比如他們大白天烤羊,結果熱得隻能躲遠點這樣的傻事,他也說給皇帝聽。
皇帝聽到這裡,笑了起來。太子氣人的時候,是真氣人,但是他肯好好說話的時候,就讓他心情很好。
太子見皇帝心情舒暢,才說道:“阿耶,有件事,兒不知該不該和阿耶說?”
“你覺得不該說,就不要和朕說。”
皇帝這話,就是在堵太子的嘴,讓他嘗嘗被噎着的滋味,不過太子現在皮實着呢,仿佛沒聽懂他的話似的,繼續說道:“阿耶,安平的管事嬷嬷,不太合适,阿耶有空,就和皇後說說,替安平換一個管事嬷嬷吧。”
皇帝聽到這裡,收斂了笑意,他把手中的烏木箸拍了下去,鑲金嵌玉的烏木箸,擱在桌上,發出一聲脆響。
他看着太子不說話,仿佛沒聽到這話,又仿佛是在無聲地施加壓力,讓太子心感不安,不敢再提這事。
但是太子沒有閉嘴,看着他,喚了他一聲“阿耶”,語氣中皆是懇求之意。
太子的意思,他明白。太子說這事,安平的事隻是順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他以此為台階,重新踏足清思殿。
但是他的意思,太子可明白?
皇帝沉默了很久,沉默到太子以為他會發火。
皇帝卻沒有發作,隻是看着太子,問他:“太子,你是朕親自冊封的皇太子,你明白嗎?”
皇帝這話的意思,太子明白,哪怕他以前不知道,現在也知道了。
“阿耶,兒這次病中,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些事。”他看着皇帝,說道,“小時候,兒病了,皇後衣不解帶照顧兒,兒病好了,皇後卻瘦了許多。阿耶……”
太子再次求他。
皇帝輕輕哼了一聲,回道:“太子,你要說小時候,朕也記得你小時候的事,你八歲上,突然改口稱呼朕為陛下,你還記得是怎麼回事嗎?”
“阿耶,兒稱呼阿耶為陛下,是很正式的稱呼,不管是誰教兒的,都不算錯。”他和皇帝講道理。他們父子生分,這事隻能算開端,并不是主要原因。
以前皇帝好歹給皇後留了點臉面,現在皇帝連糊弄都不願糊弄一下,沈貴妃失寵了,他卻換了個新美人寵幸,其他事都在變,但是皇帝還是一點臉面都不肯給皇後,就這事不變,他這場大戲很難唱下去。
皇帝卻又哼了一聲,不理他這個道理,又問他:“你在正式場合稱呼朕為陛下,當然不算錯,但是在私下裡,你又是什麼回事?”
“阿耶,千錯萬錯,是兒的錯,兒再不會了。阿耶……”太子繼續求他。
“安平要換管事嬷嬷,是嗎?朕知道了。”皇帝看着他,終不忍見他這麼為難,還是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