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麼說,皇帝更加猶豫了。
第二日,他又召集了其他大臣來賞鑒字帖。
大臣們看過了,個個都說好,隻是,他們的話,有說沒說一個樣,話是說了一大堆,卻等于什麼都沒說。
不過,這事也不能怪大臣們,因為皇帝就是在強人所難。大家都知道,這快雪時晴帖,八成是摹本,還有二成可能,是真迹被人盜出來了。
不管怎麼說,夢想這東西,還是要有的,也許哪日鴻運當頭,就實現了呢。
現在他們把話說死了,到時候事情有了反複,豈不是打臉?
所以,到最後,這事依然沒有定論。
皇帝免不得感歎,還是太子實誠,這麼多人來賞鑒,也就太子說了句實在話,其他人,全都說得模棱兩可,怎麼理解都可以。
端午節過後,萬年縣衙就把田莊的地契送到了定遠侯府。
孫管事打賞了來人,把人送走了,親自将地契送進了正院。
周氏打開來,看了下,讓人去請杜若過來。
杜若閑着沒事,正在看侍女們做青梅酒,得了傳喚,匆匆來到了正院。
“阿娘,找我有事嗎?我那邊正在做青梅酒,走不開。”她人還沒進門,聲音就傳了進來。
“當然有事,很重要的事。青梅酒沒你,也能做,阿娘這裡沒你,可不行。”周氏說道。
“阿娘哄我開心吧?”杜若不信。
她很有自知之明。她不搗亂,周氏就很高興了,指望她幫上大忙,還不如指望杜衡呢。
“你看一下就知道了。”周氏指了指桌上的地契。
杜若拿過來一看,原來是田莊的地契。
“阿娘,地契送過來了,就沒什麼事了吧。”杜若把地契放回桌上,覺得這事已經了結了,“阿娘幫我收着吧。”
“地契你自己收好。還有一堆事情要做呢,怎麼可能沒事了。”周氏扳着手指頭,一樁樁和杜若說接下來要辦的事。
首先,得派人去司農寺讨要佃戶名冊,沒有名冊,怎麼知道這些田是哪些人在耕種。
其次,去雲門鄉,見一見這些佃戶,免得他們不知道主家換了人。
最後,去地頭看看,田莊那邊有沒有可以落腳的地方。沒有的話,還得修個小莊子,免得偶爾去田莊時,天時突變,連個避雨的地方都沒有。
“怎麼還有這麼多事情啊!”杜若聽了,有些傻眼。
“這是自然,事情隻會多,不會少。還有這田莊,你打算讓誰來管?”周氏又問她。
“阿娘有推薦的人選嗎?”杜若以前手裡沒田莊,身邊的人沒幹過這活。
“讓裴山去管吧。”周氏提起一人。
“好。”杜若沒有意見。
裴山是紅葉的兄長,如今在孫管事手底下幹活。
除了裴山,周氏還點了另外幾人,充作裴山的下屬,負責田莊之事。
杜若一一點頭。阿娘的安排,比她靠譜多了,她隻需要點頭,就夠了。
周氏和她商量好了,才吩咐孫管事去辦事。
孫管事領了命,心裡明白,夫人這是打算讓裴山兄妹做若娘子的陪房了。
裴山和紅葉,是孤兒,蒙侯爺和夫人收養,幼時陪着若娘子一起讀書習武,稍大些,裴山才到了他手底下跑腿,學着辦外面的事。
現在,夫人讓他管若娘子的田莊,這是讓他獨當一面了,為的,當然不是現在,而是以後。
既然夫人看重他,孫管事更為用心提點,親自帶着他,走了一趟司農寺,拿到了佃戶名冊。
名冊送進來,杜若看了下,這千畝地,共有佃戶六十多戶,每戶耕種田地不等,少的五六畝,多的二十多畝,田地數量和每戶丁口有關,壯勞力多的人家,佃的田地就多。
“阿娘,明日你陪我去吧,這些事,我不懂。”杜若對周氏說道。
周氏點頭:“行,我就陪你走一趟。”
她轉頭吩咐宋嬷嬷,讓她準備些吃食,明日帶上。
“阿娘,不用帶吃的。”杜若連忙攔住。
“事情多的話,大概要午後才能回來,還是帶上吧,免得你餓肚子。”周氏以為她嫌麻煩,勸她。
“阿娘,真不用,太子在那邊建别院,那邊特别熱鬧,有很多好吃的,明日我請客。”杜若很是豪氣地允諾。
“行,那就不帶了。”周氏沒有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