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李大牛親爹是個怕媳婦的,娶了媳婦之後,嗣爹死了後,老嫲嫲72歲改嫁,也算是個人物了。
可見李老娘的厲害。
即使在李老娘之前,李大牛還有一個娘,那就是李老頭先娶的那位,那位和李老頭過了幾年之後沒生下孩子,李老頭娶了姑家妹趙秀,就是李老娘。
李大牛曾經得意洋洋的講過,他命中有五個娘,親娘幹娘過繼娘,丈母娘前娘。這前娘說的就是李老頭的一個老婆。
現在李老娘的臉挂着,那就剛才二老太說起那讓老嫲嫲走的經過。72歲改嫁,那真真是幾十年來,都沒聽過,可是在附近村裡響了好長時間,好幾年都是村子裡八卦。
張翠翠想,後來李老娘不到四十守寡沒有改嫁,估計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不說别的,就說逼着婆婆改嫁,男人的前一個老婆改嫁,自己要是再改嫁,也沒什麼好名聲呀。
除了這個,和親妯娌幾十年不說話,也是李老娘的本事。
張翠翠現在明白,李老娘在李家莊當媳婦很有優勢。
這些老一輩的爺們,都是她的表哥表弟,小一輩的,除了親侄子也是表侄子,也是夫家的侄子,他的這李家莊可以說人人都得敬着他。
老一輩看她是自己姑姑家的表妹,小一輩兒看看啊,那是自己家的大娘嬸子。
她要是再改嫁,可就沒有李家莊的這些優勢了,更别說李老娘在娘家的時候基本是不幹什麼農活。
李老娘守寡的時候,兩個大姑娘都是成人了,是壯勞力,李大牛13歲也能幹活,下邊兩個小的也不用吃奶。
因為張翠翠看了十幾年電視劇的來說,李老娘這個人沒幹什麼重活,年輕的時候不費力,年老的時候靠兒女。
壓榨最厲害的就是李大牛這個大兒子。
就說李大牛吧,13歲,沒了爹也不用上學了,比他小的兩個,李玉也沒上學,那小弟那就是得正兒八經的上學。
那家夥,從地裡用小把車推兩個麥子都能摔倒,這樣的人,初中複讀兩年,高中又複讀兩年,終于考上了一個小中專走出農門當了工人。
這一瞬間的情緒,在張翠翠心底一閃而過。
李大牛看自己老娘臉色不好,就說娘那都是過去多少年的事了,你别聽我二大娘瞎說。
李老娘臉色才好看一點,就說我呸!她跟我一樣?她還不如我呢,連個兒子也沒有,以後老了都沒有人給他燒紙。
張翠翠在心裡邊笑笑,燒紙這時候還能燒紙,等過個幾十年,過了2000年,上墳都不讓燒紙。
那疫情呢?想到這裡,張翠翠想起,疫情的時候自己不是死了嗎?怎麼還記得這麼清楚?
還沒輪到張翠翠想清楚,李老娘就舀了兩瓢面出來,說要做點面疙瘩湯。
“娘,你多放個雞蛋,等會兒給瑛子吃。”
“行吧,我看看家裡還有幾個雞蛋雞蛋,雞蛋我都攢着拿去賣錢了。”
聽到這裡,張翠萍就說,“那娘是攢了多少錢了,看看過幾天交罰款,能不能湊點。不是說有了孫子,家裡什麼東西都是孫子的。”
聽完這話,家裡也沒外人,李老娘就呱嗒臉,“翠啊,話不是這麼說的。家裡有了孫子,那大人就不吃不喝都給他攢着了?我也不能以,雞蛋都是托人去賣給南湖供銷社,一毛錢一個,養了五隻雞,就算一天五個蛋,一天就是五毛錢,一個月才多少錢?十五塊,這十五塊錢,我不買鹽不買油,不買針線了?再說了,到了冬天,這雞也不下蛋,我有什麼辦法?大牛,你說是不是?”
李老娘說完,一邊準備燒火一邊看兒媳婦還有什麼話說。
張翠翠心說,果然,要錢是沒有,那地裡東西呢?就白出了?
“娘,那我們這出去一年,地裡東西就一點沒有?”說到這,李老娘也說開了,“有能怎麼樣,一畝地交公糧150斤,還不知道有多少提留,除了這些還能剩多少?不信,你去問你二叔,我反正是不能種地,能種點菜都算是給祖宗燒了高香了。不說别的,我要是有個頭疼腦熱,不得花錢買藥?”
聽到這裡,李大牛開始打圓場,“翠啊,就算有東西,那也就一季麥子是不是?這都是人工收割,種地能剩點夠咱娘吃,也就行了。”
張翠翠心裡窩火,李老娘什麼都拿輕快的幹,自然人家不給糧食。不說别的,瑛子十幾歲讀初中的時候,李老娘都能下地割麥子,現在不幹活,完全是她自己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