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李大秋的這句話,在張翠翠心裡埋藏了幾十年。
也是這句話,讓張翠翠的自己當時給李大秋送糧食沒有錯。
自己這個嫂子當時那麼幹,對李大秋是有恩的。
不說有恩,就說李家村,有幾個人和李大牛這樣,讓自己弟弟去讀書,自己一輩子在農村種地的?
村裡有幾個人都是讀書種子,那都是父母都在,父母供應的。
哥哥嫂子供應弟弟讀書,附近幾個村子都沒有。
可惜,人心異變。
上輩子李大牛和張翠翠,都是那種施恩不望報的人。
做過的好事多了,從來沒要求人家有回報。
也許不能用報恩說着這些事兒,但是張翠翠确實是人活了60年,沒做過一件壞事,沒和人争吵過,沒和人打過架。
李大牛更别說,在東北挖人參的時候,從林子深處領出過多少迷路的人?過河背過多少老太太?怎麼就沒有好報呢?
好人不應該有好報嗎?
想到這裡張翠翠又想,是不是自己也有點自戀型人格,光看到自己幹的好事了,沒看到自己幹的壞事?
但是張翠翠後來後悔了,就在李大秋這個事上。她覺得自己在供應李大秋讀書的時候,就應該和李大秋明争明講。李大秋用了家裡多少資源,有多少是李大牛出的,在李大秋工作之後就應該給李大牛多少回報。
但是李大秋在幾十年内,回報寥寥無幾。
不說十幾年後就是五六年後,李大秋家都買得起相機,也從來沒說讓自己家大哥去城裡找個活幹,或者說給村裡提供點技術什麼的,隻給自己的家的小家使勁兒,換了三次房。
别人家裡出個工人,那家裡邊好幾個兄弟不說沾光,起碼父母會是沾光的。
李老娘也從來沒沾過自己小兒子的光,除了去給帶孩子的幾年,李老娘一直住在村裡,住的還是稻草房。
雖然看不順眼,但是李大秋娶的媳婦是厲害的,李老娘也不敢去找小兒子的麻煩,隻能跟着李大牛過,看不起李大牛,找張翠翠的麻煩。
重活一輩子張翠翠才明白,哪怕是親娘親兄弟,你窮就有罪。
李大牛一去東北五六年,就算這時候李大秋還有心幫助家裡面,那這些光也被李三木那些叔伯兄弟給給沾了。
張翠翠知道,李老娘去小兒子家住了幾年後,回來就對李大牛哪裡都看不順眼。
在李大牛過冬多燒幾個煤球,就是享受的時候,李大秋家的空調常年保持在二十多度,在家裡從來不用穿厚衣服。
想到這些,張翠翠就說,“娘,幾人二弟準備這幾年結婚,那你就不怕他娶個厲害媳婦,以後不管你了?”
李老娘還真沒這麼想過,在她的想法裡,李大娶就算娶個什麼樣的媳婦,他也是自己生下來的兒子,兒子還能不管老娘,那是不可能的事。
張翠翠還真知道,上輩子李大秋娶的是領導的妹妹,那你要是對領導的妹妹不好,不聽媳婦的,領導一聲令下,你這工作還想不想要了。
再說了,現在李老娘覺得自己厲害,但在人家城裡姑娘眼裡看來,這就是一個泥腿子老娘,村裡來打秋風的親戚。人家看在李大秋面子上讓你去伺候月子,你呢,孩子肚臍眼兒一直沒長好,你個活了幾十年的老太太不知道什麼偏方?弄點羊毛燒燒塗上就好,讓李大秋媳婦記了幾十年。
于是,張翠翠就吓唬李老娘,“娘,你看看這破屋,二弟肯定是不能回來娶媳婦,那要是咱自己家連準備都不準備,二弟還能在媳婦面前擡起頭嗎?我看哪,你跟二弟說,家裡這房子賣給他也行,重新蓋也行,總歸咱得把這屋給弄的好一點,不然,人家姑娘來一看,廁所都用不了,對二弟對娘你還能有什麼好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