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點點頭,笑着說,“翠翠,你說得對,冬天喝點骨頭湯,暖和又滋補。咱們娘和瑛子都能喝,小子小,你好好吃,他也能好好長。”
張翠翠笑了笑,把買好的大骨頭挂到車把,抱着小子,和李大牛一起往家走。
路上,她輕聲對李大牛說,“大牛,咱們今天在派出所問的那些事兒,你可别跟三哥他們說實話。咱們出遠門的事兒,還得再琢磨琢磨,不能急着往外說。”
李大牛點點頭,低聲回答,“翠翠,你放心,我心裡有數。今天在派出所那麼說,就是為了打聽清楚出遠門需要帶啥東西。咱們現在手裡有了戶口本和臨時身份證,再加上村裡的證明,應該沒啥問題了。”
張翠翠點點頭,心裡還是有些不安,“大牛,咱們要是真出遠門,家裡的事兒咋辦?娘年紀大了,瑛子和小子還小,咱們總不能把他們丢在家裡吧?你自己出門,我也擔心。”
李大牛想了想,說,“翠翠,這事兒我也琢磨過。咱們要是真出遠門,得先把家裡安排好。娘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算硬朗,照顧瑛子和小子應該沒問題。再說了,也不是現在就去,這小子小,我要是出去,那家裡都是女人孩子,西邊二大娘家也是兩個女人,不安全。就算咱們出門,咱們也不是一去不回,等在外頭站穩腳跟,就把娘和孩子接過去。”
張翠翠聽了,心裡稍微踏實了些,“大牛,咱們要是真出去了,能幹啥呢?外頭的活兒可不好找,咱們又沒啥手藝。”
李大牛笑了笑,拍拍小子的手,“軒軒,要不是這小子,哪能這麼多麻煩。翠翠,你别擔心。咱們雖然沒啥手藝,但有的是力氣。我聽說南方那邊工廠多,招工的機會也多。咱們先去試試,要是能找到活兒幹,日子肯定比現在強。”
張翠翠聽李大牛這麼說,完全放下心來,知道李大牛已經有了計劃。
五裡路,很快就到家了。
回到家,李老娘正在院子裡曬太陽,看到他們回來,笑着問:“大牛,翠翠,你們回來了?買了啥好東西?戶口落好了沒有?”
張翠翠笑着把大骨頭拎起來,說:“娘,我們買了點大骨頭,準備炖湯喝。冬天喝點骨頭湯,暖和又滋補。”
李老娘聽了,更高興:“好啊,骨頭湯好,炖得爛糊點,多放點蘿蔔,瑛子也能喝,給翠翠喝,還下奶。”
瑛子一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從屋裡飛奔而出。隻見她的小手握着一個小風車,嘴裡還不停地嚷嚷着:“奶奶,爸爸媽媽,快瞧呀,這可是奶奶專門給我做的小風車呢!”
站在一旁的張翠翠低頭一看,這就是彩紙折成方形,簡單切幾下,釘在高粱杆上就是個風車了。
張翠翠摸摸瑛子腦袋,“哎呀,這風車真好看,瑛子喜歡嗎?謝謝奶奶了沒有?”瑛子光顧着玩風車,媽媽說的什麼完全不聽,軒軒被奶奶抱在了懷裡,眼睛盯着風車看,腦袋轉來轉去。
李大牛就說,“娘這孩子人家給起個了名,大名叫李立軒,小名就叫軒軒就行了。”
李老娘聽了一通這名字多麼多麼好,就喊軒軒喊的起勁兒,張翠翠又把在供銷社買的東西拿出來,一家人邊看邊說。
這時,李老娘也笑起來,“哈哈,這孩子呀,非得纏着我要個耍物。沒辦法,我就弄個這個給她,跑的越快,風車越轉的快。”
李大牛見此情形,也說,“是啊,娘,有了這個小風車,瑛子自己耍,讓她少搗點兒蛋咯!”
一家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就在大家聊得起勁的時候,突然間,有人在門口喊,“大牛,大牛,你們在家嗎?”
李大牛一聽,趕緊走出去,看到是村裡的書記,也是後屋五爺爺,李大牛連忙招呼,“五爺爺,你怎麼來了?快進屋坐。”
李老娘也招呼道,“五叔有事兒?這不大牛,剛給孩子落了戶口回來。快坐快坐。”
老支書擺擺手,笑着說:“不坐了,我就是來跟你們說個事兒。村裡最近要組織一批人去鎮上學習新技術,你們要是感興趣,可以去報名。”
李大牛聽了,心裡一動,趕緊問,“老支書,這新技術是啥呀?我們能學嗎?”
老支書點點頭,“能學,主要是教怎麼種高産作物,還有怎麼用新農具。你們要是學會了,以後種地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