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孩子兩人一隊,五隊為一組,可負責一條街,今天要将城區範圍所有街道全部走一遍。
小柳兒和哥哥姐姐分的正是育幼堂門口這條街,她高高興興的和大娘打了招呼,蹦跳去下一家。
咚咚咚——
随着或輕或重的敲門聲接連不斷響起,街巷裡的大門也一扇扇陸續打開。
“陳叔,這是楚家牧場送給您的雞蛋——”
“虎頭哥哥,三天以後在城門口能用草籽換雞蛋吃,别不信,你看!”
“真的,就在城門口。”
“楚家牧場是哪個?我們院青哥哥說,他們在連雲山腳,牧場可大可大了,裡面好多雞鴨,全是肉,每天吃都吃不完。”
“王媽媽,送給您,這是楚家牧場的雞蛋,已經煮熟了,可好吃了!”
小柳兒和其他哥哥姐姐們就這麼一戶一戶的敲過去,街巷住的人家各型各色,聽到楚家牧場用雞蛋換草籽的消息,有人詫異嘀咕覺着場主約莫有病,有人對這小利不屑一顧,有人喜滋想占便宜,也有人家接過贈送的雞蛋歡天喜地,反應各不一樣。
楚辭的要求是滁州城外三街所有家境中等以下的人家,也包括所有路邊酒樓茶館賭坊之類的門房,乃至路邊窮困潦倒的乞兒都要知道這個消息,聽過楚家牧場,受過牧場贈物。
這一上午,小柳兒和搭檔一戶戶送過去,位置也在緩慢的朝街巷深處移動過去,卻沒察覺一道鬼祟潛伏的身影躲在視線難及處偷看她們很久了。
賣雞仔的大娘鬼鬼祟祟的跟着兩個小鬼好一會兒了,眼看他們還未走完巷子便送完一籃,竟又回去取了一籃繼續。
兩個小鬼快過來了,中間隔着一戶就是自己家了!
大娘趕緊箭步沖回家中,忙亂收理雜物,想了想又心痛的抓出一把糖揣在衣兜裡。
她等了陣子,趴在門上細聽,等聽見腳步聲響起,這才裝模作樣準備推門而出,假做一愣:“喲,這不是——”
大娘擡頭,倒是僵愣住,剩下的話卡堵在喉中。
站在她對面,楚辭手提纏花竹籃,笑眯眯朝她招手。
不等大娘反應,楚辭仿佛進自家門似的自在,邁入大娘的院内,找了個長凳悠悠然坐下:“看來大娘也在惦念我,不枉我專程過來送這一趟。”
大娘幹巴巴的笑:“你怎麼知道我在家?”
楚辭不吝真誠:“出了育幼堂,我在巷口點了一份陽春面,等面的時候就看見您了。”
合着被看見了。
大娘幹笑着找補兩句:“我方才在門口忽然想起圍籠栅欄沒關,所以才急匆匆的跑——”
話還沒說完,就聽楚辭慢悠悠繼續道:“就是這家面館分量太足,我又吃的慢,小半個時辰才吃完。”
那不就是從頭看到尾了?!
大娘想罵人,但目光落至楚辭手裡的籃子,她又硬生生軟下聲氣:“不說這個了,你吃了這麼久的面,應該也累了……你手裡提的什麼?”
這個轉移的話題差點讓楚辭笑出聲,她端着親切又貼心的笑容,掀開搭蓋竹籃的麻布,露出形色上乘,渾圓雪白的雞蛋。
“不是什麼好東西,給您墊墊肚子。日後我家牧場會在城門口支個攤子,一斤草籽可換一個雞蛋。”
“你要草籽做什麼,滾草遍地都是,城門處成堆為患,官府都要派人去清理呢,随便找個小娃娃都能給你弄一斤來,何必找人換。”
這玩意又沒人種,山風吹的漫山都是。
楚辭一本正經:“好吧,也不瞞着您,我們牧場裡牲禽養的好,除了風水好,也是有那麼點訣竅的,喂養牲禽的寶貝秘法裡就需要用到草籽。”
大娘瞬間來了精神,耳朵都豎起來了,就聽楚辭悠悠道:“不過具體怎麼用,就不好跟您展開講了,畢竟獨門秘方,您說是吧?”
大娘:“哈、哈、哈……其實我也不是很感興趣,在城中幹這行當幾十年,難道我沒有自己的秘法嗎?!”
楚辭等大娘接過竹籃,再補充道:“您也不是外人,我可以告訴您,這個攤子一戶人家最多換四個,僅限兩百戶人家,東西雖少,聊勝于無,您若是有想法,也可以多找些同行或者叔伯兄弟來換。”
四個,兩百戶……大娘沉沉一了口氣,重要的不是楚辭能供八百,而是她日日能供八百……
不應該啊,大娘明知楚辭可能不會說實話,還是忍不住問:“你又在誰家那裡進了蛋雞?”
就憑她在自己進的數量,怎麼能供的上這麼多,又不是母豚産子,一串一串的。
“怎會,”楚辭真心實意道:“滁州城裡大半的禽商都被我家牧場的小子們偷過多次,隻有您不計前嫌,肯賣貨給我們。”
呵呵,大娘心中冷笑,果然不肯說實話。
她面上笑應道:“自然會去,給你們捧捧場也好。”
大娘心道,我一家七八口,再加上親戚能有幾十個人,要是真的支這攤子,十成裡面她能換走三成去,這姑娘人生地不熟的,難道還能認識街巷上的每一個人,能認識她每一個親戚嗎。
楚家的蛋貨都是極好的精品,自然是偷着換回來孵種用,她是傻了才會告知同行。
三日後,大娘信心滿滿的領着家裡人出城,往外走的一路上,見街上的人流也在跟着往外湧,當即心感不妙。
等她到城門處一看,人潮如蟻,放眼望去全是黑壓壓的腦袋,趕集般熱鬧。
她矗在原地的一小會兒,掃眼過去已經看到許多戶相熟的人家,皆是全家出動,恐怕都抱着和她一樣的心思,利用家裡人口數多占些便宜。
城門口的确支起來幾個攤位,直直立着的旗杆上挂開篷布,遮陰擋陽光,飄揚的旗面上“楚家牧場”四個大字格外顯眼。
大娘從擠入人群這一小段路,耳邊聽掠過許多竊竊私語,話題的中心都離不開楚家牧場,仿佛數日之間,城外名不見經傳的牧場突然成為大熱門,人盡皆知。
這事兒聽起來多新鮮呐,牧場不賺錢就算了,還使勁兒貼錢,草籽換雞子,不明擺着虧損。
這雞子嘛,熟的能填肚子,也算沾點葷腥味兒,生的拿回家也能試試抱孵,它的價錢确實不貴,但能有便宜占,不占白不占啊。
拾剮草籽又不費力氣,要真能換,他們能換的牧場傾家蕩産!
在場多數人是楚辭考較的目标客戶,接了雞蛋,得了育幼堂小娃娃的消息而來,成群聚堆,關心是否真的能換,又眼巴巴的期盼能換多少。
自然也有從旁人口中聽見消息,不差錢還非要來湊熱鬧的主。
是人都有好奇心。
楚家牧場不像本地經營數十年的老牌牧場,沒什麼名氣,聽說牧場才開一個多月,還是開在城外甚遠的連雲山,大家就更好奇了。
牧場主人究竟是誰?
為什麼要用草籽換雞子?
草籽換回去有什麼用?
這可給他們找了點樂子聊。
項一看時辰也差不多了,猛敲銅鑼“當”的一聲,吸引大家的注意,開始宣布規矩。
一兩草籽可換一個雞蛋。
一戶人家一日最多可換三兩,也就是三個雞蛋。
原本聽聞消息的老百姓覺着,用草籽換雞蛋,這個牧場主多半是個傻子。
聽到換物還有數額限制,每日隻能換幾個,競覺得合理了起來。
這個聽起來靠點譜。
有一部分人看了個熱鬧,好像沒甚意思,晃悠一圈走了。
大部分人還是留了下來,排成幾條長隊,等着置換,來都來了,不能空着手回去。
何況草籽換雞蛋,不管怎麼說,都覺着跟白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