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生宙 > 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陽庚金——磨砺者

第89章 第八十九章 陽庚金——磨砺者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戊土為高山之土,厚重穩定,庚金多藏于戊土之中,戊土為庚金提供了藏身之所和根基,就像礦石藏于山中一樣,戊土能讓庚金有所依托。

庚金得戊土承載,性格穩重,腳踏實地,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安全感,能夠穩健地積累财富和資源,易成“土金相生局”,也可稱為“金土相涵”。

南朱給庚金人設計的是一幅《清明上河圖》,此圖整個畫面人和物的遠近、疏密、動靜、繁簡,都通過畫家的傳神之筆被運籌得周密妥貼,準确别緻,具有長而不冗,繁而不雜,緊湊嚴密,起伏有節的藝術節奏感,如同一首樂章,由慢闆、柔闆,逐漸進入快闆、緊闆,最後進人尾聲,留下無盡懸念,充滿了宏偉氣派。

庚金人輕步進入影像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洋溢着早春氣息的郊野風光,晨霧朦胧,叢林扶疏,農舍酒肆,時隐時現,初春的樹叢多少還帶有一絲寒意,趕集的鄉人驅趕着馱炭的驢群蹒跚而行,沿着田間小路向城裡進發。在進入大道的三岔路口,三人騎馬,一人乘轎疾疾而行,衆多的仆從牽馬引路,肩挑背扛。近處小路上另有兩位老婦在男子的伴随下騎驢而行,則是由城裡返回鄉下的。逐漸地,房屋和人多了起來,來自不同方向的人流開始彙合,畫面上出現了熱鬧的碼頭與店鋪;接下去,随着路面向斜上方延伸,出現了一片寬闊的水面。

這是京城的标志之一——汴河。汴河是整幅畫卷的中心。汴河水流湍急,往來的大小船隻在此雲集,忙碌的搬運夫從泊在岸邊的糧船上卸下沉重的糧包,纖夫們拖着船逆水行駛。最吸引庚金人是宛如雨後飛虹的上士橋。這座拱橋連接着城區與鬧市,因此異常擁擠,橋下一條大船正待通過,由于船隻過高,水流又十分湍急,因此連庚金人都為他們捏了一把冷汗,船夫們盡量地将桅杆收下,船頭壓低,橋上看熱鬧的人也指指點點,更增加緊張忙碌的色彩。

汴河兩岸屋宇錯落,新柳叢簇,臨河的酒樓茶肆中,人們或席前閑談或倚窗眺望。拱橋上下,車喧馬鬧,船來舟往,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接着前行,進入汴京城,城内林林總總的屋宇店鋪,熙熙攘攘的行人,繁簡得當,疏密适宜。交通工具也種類繁多,有載重的“串車”(一種獨輪車,前後兩人駕把,兩旁兩人扶拐,前有驢拽)正在下橋,有少年趕着馱糧的毛驢上橋,有兩個小攤販在路心争奪顧客。在橋頂有擡着女眷的小轎和騎馬的官人對面而來,雙方都有奴仆在前開路,互不相讓,兩邊看熱鬧的人群,則在指指點點,或側目閃避。

在橋頭近處,一家大“腳店”門前,高聳的“彩樓歡門”惹庚金人注意,門前有店夥計們正搬走一串串錢币上車,在畫幅下方,接連一大片重疊的屋脊,顯示了這腳店的生意興隆,規模龐大。

過了虹橋,汴河轉向圖的上方蜿蜒流去,畫卷内容轉向 “城關”。

“城關”是對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繁盛街景的描繪。沿河南北街及其西街均為瓦頂平房,草棚地攤。飲食、販藥、蔔算者悉可見之。平橋上行人憑欄觀賞水中遊魚,與上士橋上探首汗顔的行人相比,顯得悠閑安逸,怡然自得。巍峨城樓即東角子門極為壯觀,有駝馬行人過此門樓,這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官式建築,在圖中精确繪出的城門樓建築的形象與結構細部庚金人都看的一清二楚。城内有一條橫貫東西的大街,街中最大“腳店”的門前紮設彩樓,西角斜插一杆懸挂五條幅旗招,書“孫羊店”三字,其規模可觀,顧客盈門,熙熙攘攘。再西側有瓦舍、“楊家應症”、“王家口明疋帛鋪“、“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等字号。近卷尾處行人漸少,有一遠來的行腳僧背負有棚頂的筐,懸插雜物,惹人注目。一位頭戴寬邊遮陽帽的騎馬文官儀态從容,前後有九名随從。對街一家敞開的大門前既有仆役閑坐又有人攜包裹在等待,似為送禮或探親而來。畫面尾部路南是一座懸山門樓和瓦房,内庭為楊柳枯枝所掩,路北“趙太丞家”,其鄰居象似衙署,差役疲憊地坐在箱上休息,旁邊一株垂枝古柳綠葉始萌,然後畫卷在此突然停止,給庚金人和南朱留下了無盡懸念。

《清明上河圖》全圖涉及的場景、風俗、人情,都與記載汴梁的有關文獻相符合。就人物而言,畫面上的官吏、随從、儒生、長髯道士、行腳僧、江湖郎中、算命蔔士、農民、船夫、商賈攤販、小手工業者,三百六十行是一一展現,他們或坐車乘轎、趕驢馭馬,或推車挑擔、撐篙搖橹,或招徕生意、賣藥算卦,或結伴而行、閑逛探親,或拱手行禮、說書講道。畫家以驚人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對人與物進行了精細準确的刻畫,多數人雖小如豆點,高不盈寸,但生動鮮明,姿态各異,他們的身份、動作、神情無不一望可知。通觀全幅作品,南朱不得不感歎畫家控制全局的能力,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畫了550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60多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隻20多艘,房屋樓閣30多棟,畫家對所有的細節都處理得準确而精細,比如汴河橋下那座結構複雜的建築,它在《營造法式》中被稱作“絞縛樓子”,其形式和制作工藝在後代早就已經失傳了,可是按照畫中的描繪,我們甚至可以重新找到建造這種獨特樓閣的技術。

與其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高度再現了曆史真實的現實主義作品,還不如說它是以京城為代表,象征了一個經濟繁榮、治理有序、安民樂業的理想國家。通過此圖我們明白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最後,南朱将古琴曲《漁樵問答》贈予庚金人。

“白發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可做古曲《漁樵問答》的妙解。

“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可做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妙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