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我們現在回去麼?”小荷晃了晃手中的菱角蓮蓬。
晏清漫不經心往身後瞥了一眼,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搖了搖折扇道:“時辰尚早,先找個茶樓坐一坐,打聽一下這左近有沒有什麼好的書鋪,一會兒去逛逛。”
小荷會意,笑盈盈道:“我看前頭就有間茶樓,正好歇歇腳吃點東西。”
主仆倆慢悠悠上了茶樓,點了一壺清茶,數碟茗點,喝茶聽書,吃菱角剝蓮蓬,坐了大半個時辰,才往書鋪去。
據茶樓小二說這附近最有名的書坊名叫集賢堂,是金華城最有名的書鋪,除了古今名人文集詩畫外,還有佛道儒典籍,各種雜書,甚至連最時新的話本也有。
晏清來到小二所說的集賢堂,果然寬敞明亮,靠牆四角擺着數個高至屋頂的大書架,磊着滿滿當當的書籍。
晏清挑了幾本史書,以及幾冊冷門的雜文遊記,結賬時便問書坊掌櫃:“你們這可有什麼孤本古籍的拓本?”
掌櫃的忙賠笑道:“公子來的不巧,原本有一套前朝幽蘭先生的蘭譜,隻可惜一刻鐘前已被趙公子定下了,說好了稍後便來取。”
晏清微微挑眉,“不知是哪位趙公子?”
掌櫃的忙道:“便是趙大善人的長子,江南名士,人稱‘趙孟嘗’的趙公子。”
話音剛落,門口一道溫和儒雅的男子聲音響起:“掌櫃的,我來取書。”
掌櫃的一喜,帶着小二滿面笑容迎了出去,拱手道:“正說起趙公子呢,公子就到了。”
晏清早有所覺,回身看向進門的年輕男子,微笑的神情頓時一凝。
隻見他二十六七歲年紀,身着一襲寶藍色錦緞長袍,容貌俊秀,溫文儒雅,嘴角含着一抹笑意,看着便十分平易近人。
看到晏清主仆,趙公子眼中露出一絲驚豔,來回打量了兩眼,笑着拱手,“公子好風采,在下趙淞,不知兄台貴姓?”
小荷對上那雙溫柔多情的桃花眼,卻沒來由的身上一寒,不由自主地往晏清身後躲去。
衆人隻當她是姑娘家害臊,也沒有多想。
晏清微笑還禮:“免貴姓晏,趙兄有禮了。”
看着對方頭頂沖天的黑氣,心下驚疑,這趙淞分明是凡人,怎麼周身的陰煞之氣竟比厲鬼妖魔還重。
趙淞渾然不覺,寒暄了半日,便豪爽的将古籍拓本遞了過來,“這蘭譜晏兄既喜歡,便送與晏兄了。”
随着趙淞的氣息靠近,晏清靈台蓦然一跳,識海中冒出一縷黑氣,原本清明的識海瞬間動蕩起來,且黑氣還有漸漸壯大之勢。
晏清頓時一凜,也顧不上寒暄,接過拓本,敷衍了幾句應付過去,匆匆離開。
此時新宅子房屋已煥然一新,器皿擺件,屏風,帳幔珠簾,極為雅緻。
不過此時晏清也顧不上細看,交代黃三郎小荷護法,便回到房中閉關。
晏清閉上眼内視,發覺識海中的黑氣已經壯大了許多,漸成彌漫之勢。
原來樹妖姥姥雖死,識海中仍舊還有一絲殘留的意識,這縷殘念素并無神智,卻依舊影響着晏清的心神,原本清明的靈台魔念頻出,竟無法自持。
緊要關頭,晏清忽然想起前世心浮氣躁時誦讀經文可平心靜氣,如今又是神鬼當道的世界,經文對魔念應當亦有克制效果。
晏清前世自幼便随祖母禮佛,因常年多病,也曾尋求宗教慰藉,熟讀佛道經書。
亦曾聆聽高僧大德,道家高功講道說法,道德經、清靜經、度人經,乃至心經、法華經等佛道經典皆谙熟于心,時常誦讀。
晏清初時是打發時間,後來成了習慣,倒也堅持了下來,多年下來雖沒法治愈她的病症,但确實有些助益,改善了她的心境,逐漸領悟了不少道理,讓她焦躁的心境平和了許多。
想到此處,晏清當即不再猶豫,盤足趺坐,雙手結印,默誦《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晏清專心持誦,漸漸進入無我之境,沒有看見自己身上慢慢發出淡淡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