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珩年卻誤會了裴以綏話裡的意思,他若有所思地眨了眨雙眼,不合時宜地想起了之前參加的一檔音樂節目。
場上的嘉賓也對自己說過這句話。
沒什麼表示嗎?
那檔節目他需要在選手表演完節目的時候給出恰當評價,不巧之前出場的選手表現得太過緊張,導緻有兩個節拍進錯。
林珩年本想直接指出錯誤,卻在看到選手依舊緊張的表情之後選擇了更溫和的方法。
他選擇自己将選手剛才演唱的曲目以節拍的形式呈現出來,并着重重複了那名選手的錯處。
索性這位選手一點就通,當場就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并對林珩年的指正表示感謝。
兩人的行為原本是沒有錯處可以指摘的,但節目組的主持人為了話題熱度,選擇将這個行為放大,并轉而向林珩年發出提問:
“林老師好像對這位選手格外關注啊,我們可以發現,珩年老師對于之前上場的選手都太過于冷漠了,基本上一句話帶過。然而到這位小選手的時候卻願意悉心指出其中微小的差錯,我在上場之前還聽說,這位小選手就是林老師公司新簽約的藝人,想必是林老師公司提前打好了招呼,所以才這麼關照。那我在這裡向觀衆們代問一下,珩年你對這位新同事有什麼祝福和叮囑的嗎?”
經過主持人這麼一番話,兩人的行為好像很自然地就變成了公司裡的前輩對于初出茅廬的新人的特别關照。
林珩年在主持人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就立馬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公司之前确實跟他說過有新人要上這檔節目,并希望他能夠多多關照一下新人,可以多點一點選手,增加發言機會諸如此類。
但林珩年拒絕了。
一是他根本不擅長做這種事情,二是他不喜歡這種節目外的貓膩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很反感。
在他拒絕之後,公司就沒再提起過這件事情,林珩年對于這段小插曲也就沒放在心上。
所以,現在主持人提到的關照之類的事情根本就沒發生過。
可林珩年明知道這些話是個陷阱,卻不得不回答。
他斟酌片刻,剛要開口,站在舞台上的選手卻先他一步說了話。
“不是的,在此之前,林珩年老師根本就不知道我!”台上的選手有些激動道。
“我隻是一個剛加入公司的新人,跟林珩年前輩毫無交集。這次節目也是我自己争取到的,根本不存在夾帶私貨的情況發生,主持人剛才講到的情況隻是在主觀臆斷,”他說着雙手握緊話筒,有些緊張地盯着主持人,“請不要說這種讓觀衆誤會的話。”
“屏幕前的觀衆朋友們如果不相信,我可以向大家提供海選時候的錄像證明,節目組也可以向大家證明。”
這位小選手是在這個節目上第一次見到林珩年,剛才林珩年對他錯處的指正讓他非常感激,所以在主持人想要利用兩人之間這微弱的聯系搞事情的時候,選擇站了出來。
主持人沒想到先開口的是選手,手裡握着話筒一時忘了開口。
他的本意是想借助林珩年的熱度炒話題,順勢讓選手自己承認兩人之間确實存在私人關系,畢竟這是個出頭的好機會,他不認為會有新人選擇放過這次機遇。
然而現實卻讓他狠狠打了臉。
何況這名選手已經說出“主觀臆斷”這類詞語,更讓他之前說出口的話成了名副其實的謊言。
一時之間,他還沒想好要如何繼續後面的主持任務。
林珩年聽到選手的發言後,在心裡歎了口氣。
這些話就算應該說出來,也不該是他一個新人小選手出頭,理應由他将這些話說出來,否則這名選手在之後的比賽中一定會被針對的。
“抱歉,在此之前我确實不認識這位選手,主持人字裡行間的猜測我也不認同,如果主持人認為這中間有什麼隐情可以向節目組申訴,不必多此一舉來問我。”
既然總有人要在這次事件中站出來,那還是讓他來吧。
主持人聽聞林珩年的這番話之後,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起來。
他好歹也算得上是主持界的老人了,林珩年不想着怎麼找補,竟然就這麼當衆打了他的臉。
主持人立刻看向台下的現場pd,示意來個人解決一下。
站在黑暗中的導演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段插曲發生,現場節目中途怎麼能少了點評嘉賓,導演本人也沒辦法讓林珩年離開,隻好示意場務上台去把選手給“請”下來。
林珩年一見節目組這麼處理,就知道這是要把所有過錯全部推在一個小選手身上了,畢竟這樣處理的成本代價最小。
然而,他卻不願意因為節目組的過錯去選擇沉默。
“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