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全家穿越古代種田逃荒忙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而此時,對這些一無所知的湯小米母女和村裡衆人,正走在徐州沛縣河口鎮渡口前的集市上。

一行人大清早從村口出發,步速飛快,趕到這裡的時候太陽才剛冒出來。

為了跟上衆人,湯小米隻感覺自己的小短腿邁得像風火輪一樣,都快摩擦得冒出火星子了。

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個能做到步速那麼快,明明她們還背着有東西啊。

有早收的新鮮花生、毛豆、蠶豆、煙葉等,都是要拿去集市上賣的。

看着就沉得很,竟然還能走這麼快,陶秋菊和湯小米暗歎不如。

果然古代版的生活沒那麼好适應,看來還得從心理上、生理上加緊跟上步伐才行。

河口鎮整個鎮子不大,因為臨河有一個渡口,可以運送一些木材、石料、糧食和特産出去售賣,轉運之下,才在此處聚集一些人形成了小鎮。

平常鎮上平靜得很,隻在逢五的時候才會熱鬧一些,附近村裡的人都趕到這裡來,或賣或買,在渡口前形成了自發的集市。

今天是八月十五,據說會格外熱鬧,一路上沒少聽大娘們激動地形容往年的場景。

可當湯小米站在其中的時候,四顧打量,隻感覺是置身一個鄉間小集市罷了,離熱鬧遠着呢。

全鎮隻有一條從裡面伸出來的石闆主街,街兩邊是數得着的幾家鋪子,粗略看上去一家糧鋪、一家藥鋪、一家雜貨鋪,進進出出有一些人。

再往前靠近渡口碼頭處是一個小廣場,上面則或坐或蹲着不少來賣貨的人,形成了一個散集。

看着同村大娘們興奮的樣子,俨然眼前的場面在她們預期之内。

這讓湯小米對她們一路上形容的熱鬧非凡的沛縣廟會,都沒有什麼期待了。

也對,她可是來自于泱泱十四億人口的後世,随便去個景點就能人山人海,那是見慣了人頭攢動的大場面。

而如今整個國家人口加起來估計還不到兩千萬,還不如後世一個城市的人多。

這麼點人散落到全國各地,湯小米大緻算了下,整個徐州可能也就20萬人,其中沛縣可能就2萬人口。

而沛縣下設五個鎮,估摸着每個鎮也就三四千人。

今天能來趕集的,算上十個人裡來一個的話,那全部到齊後也就三四百人。

想想三四百人分散到街頭巷尾各處,自然顯得零零落落不是特别人多的樣子。

想到這些,湯小米瞬間對逛集市的熱情消了下去,隻老老實實跟在她娘身後做采買,一邊觀察着自己粗略計算的情況對不對。

而陶秋菊才沒心思計較到底熱鬧不熱鬧,隻一心盤算着兜裡的錢該如何花在刀刃上。

如今家裡的米隻夠吃幾天的了,家裡人多,每日消耗比較大,尤其是她不願意虧了孩子們肚子,早上吃了稀的,中午和晚上的話則必然要吃幹的。

這樣操作之下,無論如何往裡面加多野菜,一天五斤米怎麼都少不了。

通過這幾天和隔壁陳氏的交流,加上記憶中的一些做法,今天她首先要買的便是一些粗糧。

如今不比以往,還是要省着點過,她便決定學着村裡其他人家一樣,準備做雜糧飯吃。

如今整個徐州主食都是“五谷雜糧”,包括小麥、稻米、高粱、粟、豆等,他們一家也得入鄉随俗是吧。

能填飽肚子最重要,再說适當多吃一些粗糧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及膳食纖維,而且還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效果,隻要配比不要太失衡就好。

因此她毫不猶豫地找蹲在路邊的一個大叔買了五十斤高粱米,2文錢一斤,隻稻米一半不到的價格,泡軟後混着稻米一起煮着吃,又能多吃幾天了。

然後便在心裡默默進行資産盤點:大米25斤、高粱米+50斤、銅錢-100文餘400文、野菜若幹。

創業成功後管了多年公司财務部門的她,做得最多的就是資産負債盤點,進進出出都是上千萬的資金流水,實在是沒盤過這麼窮的家當,實在是有點殺蚊子用宰牛刀了。

“喲,這是找牛灣村買的高粱米呀,那你可買對了,就他們村高粱米好吃!”孟大娘湊上來說道。

“是的呀,本來想找我們村買的,問了一圈,大家家裡都沒有餘的,這才跑到這裡買,待會兒還得背回去呢。”陶秋菊解釋說道。

她也不想費工夫跑到集市買糧食,奈何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村裡各家的餘糧都不多,所以隻得來這裡看看。

擺在外面賣的要比鎮上唯一那間糧鋪便宜一點點,為了省下這十多文錢,她隻得早早買下,然後一路背着。

一邊後悔沒有把老大湯承武帶來,那一身的力氣,好歹能幫忙扛一扛。

另一邊則惦記着省下來的錢,剛好給孩子們去買上次承諾的花生糖。

幾個孩子饞花生糖很久了,之前袁氏買過一次,可一直藏得死死的,不給大房幾個孩子吃,害得他們隻聞得到香味卻吃不到嘴裡。

花生糖一斤十文錢,其實也不貴,但對他們這種家庭來說,十文錢都夠買兩斤大米了,原身就怎麼都舍不得買給孩子們吃,隻得心痛地看着孩子們犯饞。

陶秋菊回憶起原身那種心酸和不舍的心情,想到孩子們當時那個可憐樣,咬咬牙決定第一次趕集就滿足孩子們這個點,大不了少買兩斤米嘛。

一斤花生糖夠幾個孩子吃好久的呢,為了孩子們這麼多天的快樂,值得的!

幾個人聞着香氣就往雜貨鋪走去。

隻見挨着集市第一間就是雜貨鋪,兩個門面打通,場地還算頗為寬闊,裡面擺着高高低低的貨架,上面則陳列着各式各樣的油鹽醬醋茶糖、針線布頭、鍋碗瓢盆等等。

有點像現代小縣城裡常見的兩元店,主打一個種類繁多。

此時鋪子裡面進進出出的人不少,店老闆索性把前面的擋闆都拆開了,方便大家看清并挑選。

陶秋菊率先走進去,邊轉圈邊在心裡對比衡量,終于下定決心最終買了30文錢一小壺油、30文錢一小包鹽、50文錢一把剪刀、10文錢一根針、20文錢一卷麻線和10文錢兩斤花生糖。

“承惠150文!”店老闆打着算盤報出價格。

陶秋菊一臉肉疼地付錢,一小串10文,足足拿出來十五小串。

每給出去一串不由得心疼一下,實在是這錢太不經花了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