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雖然沒有攻打魯國,但是擊敗了狄人,也算大功一件。”姜士任道。
“謝君兄嘉獎。”姜士奕道,“君兄,那我們什麼時候再攻打魯國呢?”
“先不攻魯了。”姜士任道,發生這麼個烏龍事件,短期内不能攻魯了。
姜士奕隻能答應着,但是心中一陣惱火,這些狄人真是壞事。
姜原和姜慎查完汶陽城的損失,來禀報姜士任。
姜原道:“君父,汶陽城傷亡有百餘人,不少百姓被搶走财貨,還有些屋舍遭到毀壞,但損失最多的還是糧食,大概有五萬石糧食被狄人搶走。倘若不盡快運糧食給汶陽城,那裡的百姓都會挨餓。”
姜士任聽罷,道:“速調汶陽周邊的醫師去醫治受傷的百姓,再派一些木匠去幫百姓修複房屋。先征調部分汶陽附近城池的糧食運往汶陽救急,再從臨淄糧倉運糧至汶陽。”
“君上,鄭太子羽求見。”一個侍衛前來通報。
“他來做什麼?”姜士任正忙着,面露不解,但還是道,“讓他進來吧。”
“外臣鄭羽拜見齊君,齊太子。”鄭羽行禮道。
姜原朝鄭羽回禮,姜慎和姜士奕都向鄭羽拱手行禮。
“外臣聽聞長狄侵齊,搶走了貴國不少糧食,就寫信給君父,讓君父送三萬石糧食給貴國,不日便能運至汶陽,以解齊君燃眉之急。”鄭羽彬彬有禮地道。
“鄭太子高義,寡人替汶陽的百姓謝鄭君和鄭太子了。”姜士任謝道。
姜士任看到幾案上堆積的竹簡,又笑道:“近來寡人事務繁忙,改日再好好答謝太子。”
鄭羽便行禮以示離開,姜原送他回驿館。
姜原走後,楚钺來找鄭羽,傲然道:“你真是不遺餘力地向齊國獻殷勤,就為了讨好那個齊公主。”
聽了這話,鄭羽不怒反笑:“對呀,我倒是覺得送糧比送花有用多了。”
楚钺擡手指了指鄭羽,咬牙切齒地道:“我看你真是無藥可救了。”
臨淄宮宮門,姜原和姜慎上準備馬車,前往汶陽城救濟百姓。
“長兄,次兄。”姜雲陵看着正要上馬車的姜原和姜慎,道,“你們帶我一起去汶陽城吧,君父已經同意了。”
昨日姜雲陵便去求了姜士任,讓他同意自己也去汶陽城安撫百姓。
“你去汶陽做什麼,我們兩個可是有要事在身的。”姜原眉頭微鎖。
“陵妹想去就去吧,反正君父都同意了。”姜慎幫姜雲陵說話。
“我們到了汶陽忙着呢,可沒功夫管你啊!”姜原又道。
“我會管好自己的,還有麥冬陪着我。”姜雲陵閃着水般的眸子。
姜原便同意了,讓姜雲陵和麥冬坐上馬車,又派人前往驿館接鄭羽去汶陽。
汶陽城,侍衛向齊原和鄭羽禀報道:“鄭國所贈的三萬石糧食已經都到了。”
護送糧食到汶陽城的是鄭國正卿石晖,姜原和鄭羽一同去和石晖接洽。
鄉大夫向齊太子姜原呈上汶陽城每鄉人口的賬簿,上面詳細記錄着家家戶戶的人口數量,可以據此來估算每戶所需的糧食,安排每戶人家前來領糧。
姜原安排人分成數組去記錄和分發糧食,然後每日的發糧賬簿都交由姜原過目。除了看每日的領糧賬簿,姜原和姜慎還需要探望受傷的百姓以及修複破損的房屋。
見姜原事務繁忙,姜雲陵便主動幫姜原看賬簿。她坐到幾案前,翻開一卷賬簿,撥着算盤認真核對每一筆賬目。
整條街上熙熙攘攘,百姓們有條不紊地從鄉大夫手中領取所需的糧食。
楚钺站在鄭羽旁邊,搭着胳膊,覺得齊國人是挺會籠絡人心。齊國風氣确實和楚國不同,齊人善于變通,多經濟善賈之才。楚人則民風彪悍,性格好強,開拓進取。
楚钺看着領糧食的人群,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挪到了看賬簿的姜雲陵身上。
姜雲陵今日戴了一張白色的面紗,遮擋住了容顔,楚钺看不清她的面容。可是越看不清,反而令楚钺越想看清。他真想掀開那層潔白如雪的面紗,看清那層朦胧的面紗下隐藏的真實面容。
臨淄宮,姜士任的妾如夫人來給他送綠豆湯,她是魯國宗室女。
如夫人端着這碗綠豆湯,笑道:“君上,喝些綠豆湯解暑罷。”
姜士任接過湯,這碗綠豆湯顔色清澈淡雅,晶瑩剔透,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君上,太子和公子慎真是能幹,這麼短的時日就讓汶陽城恢複了以往的光景,替君上分擔了不少呢。”如夫人給姜士任捏着肩膀。
“這兄弟倆幼年就失去了母親,一直由你悉心扶養,才能長成如此,都是夫人之功呀。”姜士任飲了一口綠豆湯。
“妾怎敢居功,為君上效勞乃妾之幸。”如夫人為姜士任生了長女和次女,多年來謹慎侍奉姜士任和其子,地位還算穩固。
“這次能順利解決汶陽城的事,鄭國出了不少力,寡人看鄭太子羽是個仁厚之人,若是把陵兒許給他,他應該能善待陵兒,也會聽從寡人的号令。”姜士任仰着頭,眸子間隐隐放光。
姜士任心想,鄭國的國力在諸侯之中排第五,僅次于晉楚齊秦四國,并且地處天下的中心,向來是大國争霸必争之地,如果能争取到鄭國的支持,可是比争取到天子對齊國更為有利,恢複齊國霸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