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菻還在一旁為路晨曦滔滔不絕地介紹着沈翳在其他學科上的造詣。
“這些我都知道了。”路晨曦直接打斷,“關于William·Feild呢?你查到了什麼?”
“從履曆上來看,很明顯,William·Feild就是沈翳的美國身份。”
“雙國籍?”
“對。沈翳出生于美國,自然就擁有美國國籍。‘沈翳’這個華國身份,應該是沈局在找回他之後,為他重新辦理的。沈翳獲得華國國籍的時間,是在2005年。”
“2005年,沈翳11歲。”
“我下午特意電話打聽了局裡退休的老領導,聽到了一些八卦——确定的确是在這個時間,沈局找回的沈翳這個孩子。”
“那沈翳的母親呢?他之前為什麼會流落進了孤兒院?11歲……應該已經完全記事,性格和習慣都已經成型了。能聯系到之前照顧過他的老師或者親戚嗎?”
“額……”程菻顯得十分為難。
“怎麼了?”
“路隊。關于這一點,我的确覺得有點兒奇怪。即使像我這種級别的黑客……咳咳,我是說,信息調查員……都沒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什麼?”
“在整個華國的信息網中,我幾乎用了所有合法以及……咳咳,的手段——因為您早上說過,允許我那個……”
路晨曦着急地:“說重點!”
“……我沒有查到沈翳11歲之前的任何生活痕迹,包括,最細枝末節的存在信息。”
路晨曦一瞬怔住,突然覺得有些毛骨悚然,不太敢細想程菻這句話背後所代表的潛在含義。
在信息泛濫化,隐私被無孔不入地竊取、洩露的現代,對于像程菻這樣天才級别的黑客,竟然翻遍整個華國信息網,都查不到沈翳11歲之前的任何存在信息?
“也就是說,在沈局接回沈翳之前,沈翳的過去是一片空白的。無法證明其存在?”
“對。”
程菻觀察着路晨曦的表情,似乎是在暗示着某種不太可能的可能。
路晨曦眨眨眼,努力不去往最惡劣的方向去設想:“會不會是因為……沈翳11歲之前在美國生活?”
“我調查過William·Feild在我國的出入境記錄。1997年,三歲的William·Feild自入境我國之後,直到2005年之間,都沒有出境記錄。”
“也就是說,沈翳在11歲之前,的确一直都在國内。”
“是。”
“我聽莫蘭提起過,沈局是從孤兒院找到的沈翳,當時還動用了不少關系、頗使了些手段。話裡話外的意思,聽着這孤兒院應該就在國内才對……孤兒院那邊呢,有沒有可能找到沈翳過去的資料信息?”
“問題就出現在這兒。我也打聽到,沈局是從孤兒院接回的沈翳,就翻找了2005年華國所有在運營的孤兒院。過去能收留外國國籍小孩的孤兒院,在華國其實不算多。William·Feild當時畢竟是一個外國人,無論是從長相還是從名字,都太顯眼,找起來應該并不難。但,我在能找到資料信息的孤兒院中,都沒能找到William·Feild這個名字,連長相相似的都沒有。有幾家現在雖然倒閉,但極有可能是沈翳曾住過的孤兒院,卻根本無從調查資料了。”
“無從調查資料?這怎麼可能?像孤兒院這種地方,對小孩的身份信息,往往是特别注重保存的。即使孤兒院倒閉,資料也應該存檔了才對。”
“的确。但,路隊,您知道,早年間……像05年之前,電腦還沒有那麼普及,各個單位的資料信息,大多全部是紙質化,放在檔案館保存的。我調查了這幾家孤兒院資料存放的檔案館,好巧不巧,06年那邊曾發生過一起火災,竟然正好燒毀了一批孤兒的檔案資料。”
“你是說,那場大火,恰好就燒毀了沈翳小時候的檔案信息?”路晨曦倏得蹙緊眉。
“我懷疑,應該是這樣。”
路晨曦聽到這兒,感到有些難以置信了:“可11歲,沈翳當時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小學、幼兒園呢?他過去的監護人總該能調查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