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兩個人的故事。
可實際上真的隻有兩個人在嗎?
栗子小小姐持不同的觀點意見。
那麼,讓我們把第三人這張拼圖放進去,再來看這整個故事吧。
回到那天夜晚,奧守創安排好門口值守的人,趁着夜深通過密道來到倉庫。
“呦,還有這好東西。”
“閉上嘴趕緊走,最好别讓我發現你在撒謊!”
“嘿嘿,那不至于,隻要錢給夠,好商量,好商量。”
在奧守創的催促下,山則其通過密道離開。
“怎麼回來了?”獨留下清理痕迹的奧守創被月光下的影子覆蓋:“不對,你!”
那人背後迅速勒住奧守創的脖子。由于全程不想留下指紋而戴着的醫用手套,後者指甲内沒能留下兇手的皮屑。
接着,那人将手套從他手上取下,随意一扔,将死去的奧守創吊起。
接着清掃密道,關上門,挪了床,鎖上辦公室的門。
“等下。”高狄克眉頭緊鎖提出異議:“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欲蓋彌彰?”
“或許是為了延緩屍體被人發現的速度。”事實上,在發現山則其跑路後,幾乎沒有人跑去查看倉庫:“又或許是下意識制造一個密室來讓事情更荒誕些。”
“行吧,那山則其呢?就這麼一失足摔死了?”
“他當然不是摔死的,是被人砸死的。他等在晚景風,被随後趕來的第三人悶頭砸死,相信屍檢結果也支持這一點——他的手臂上并沒有跌落的下意識的防護傷。他是被人正面打死的。”
“荒唐,山則其為什麼要等他?說‘嘿哥們兒,我正等着你殺我滅口呢,趕快來吧~’簡直胡鬧!”
“他當然可以讓山則其等他,比如在山則其眼裡,他是奧守創的幫兇。‘副村長讓我給你些錢和行李,你收好了趕緊滾蛋,别被人抓了。’諸如此類的話。探長先生,還是那句話,山路崎岖,而且有你堵着,在有人幫的前提下他為什麼要冒險自己先下山呢?”
人為财死,鳥為食亡,以山則其那個愚蠢又輕浮的性子,他完全有可能這麼做。
“千都先生。”依據現有證據,這位第三人做的事情恐怕比我們想象中多的多。
“我聽說那首童謠并不是村裡流傳已久的。”
而它最初的傳唱人,很不幸,就是你。
“村子宣傳,需要一個特色。”後者久違地說了話。
神色晦暗難明,看不出具體情緒來。
于是栗子小小姐輕輕唱了起來。
折紙船,折紙船,折紙船飄啊飄。
飄過日落的山頭(疊着影子)(上之舟從孤峰下墜落兩次),道别追逐的晚風(遠離囚籠)(山則其逃離倉庫後被砸死)。
挂上清水的鈴铛(稍稍忍耐)(奧守創被勒死後吊住),躲避頑皮的紅魚(随波逐流)(芳卉枝被推進水中險些淹死)。
“紙船啊紙船,你要到哪裡去?哪裡的你的歸宿?”
“自由是我的目标,崖下是我的歸宿。”
(清泉花開,清泉花開,人不歸,人不歸)。
“這首你寫的童謠,不正是對應了四個人的死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