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敗了。所以被她囚禁在此。但我也成功了,我看見種子開出的另一朵花将你帶離了鳥籠……時間走向了閉環。”
(是她……)
“不過還不夠。還欠缺些真相。”
“她(種子)需要一個推力,需要陽光、雨露、土壤……”
“用化身來幫忙吧……一個放置在沙漠,一個放置在海洋,一個放置在地底,這三個變量就足夠了。”
“扔到剛來到提瓦特時期的我身邊,再虛構些記憶……拿少女的那些情緒作為輔料吧。忍耐疼痛的……膽怯畏懼的……作為獵手冷漠無情的……”
(為什麼選擇了負面情緒?)
囚徒捏着泥土,摻和進空氣、海水、石粒,捏造出了三個空無的容器。
又拉開時間的長河,定點投放。
年輕人目睹這一切,心下不解:“作為失敗者,你尚且有這樣輕易更改的力量。作為勝利者,她就不會察覺陷阱嗎?”
(疑點。)
“第一,化身的模糊記憶來自我此前的世界。她會感到親切。這是移情。”
“第二,化身的力量并不強大,她可以輕易鎮壓。這是傲慢。”
“第三,最初的我允許、包容這些意外。她甚至會産生靈感,再造幾個化身,幫忙吸收那些污穢的力量。這是符合實際的功用。”
“第四,持續不斷的吞噬就像是一直在吃讨厭的食物,她的大半注意力都放在忍耐上了,就會漠視細小的變化。我隻會注意最緊要的事物。這是我的缺陷。”
“你要好好利用我的缺陷,理解我的思考回路,借此反擊。”
(我當然會。)
·
年輕人閉上眼睛,難得的安睡了。
囚徒沒有打擾,僅僅擡頭望天:遼闊的天、寂寥的天、一無所有的天……
落敗僅是理念之争,而非力量之差。
知道得太多,就會躊躇仿徨;知道得太少,就會無畏自得。
最初,隻是想讓天下人幸福,過上期望的天下大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做不到。
人人有欲望、人人有攀比、人人有惡念。
不是所有人都純粹無暇,不是所有人都能克制己身,不是所有人都能平衡自身。
即便在最初的提瓦特,物産豐饒,風調雨順,風和日暖,他們依舊存在招緻深淵引誘的貪婪。
連這個剛剛離開鳥籠的年輕人都……想看仙人墜入紅塵。盡管隻是他的一時之氣。(大概?)
所以“她”轉變了态度,讓他們沉淪美夢,沉浸在虛假之中。
以“自我滿足”,隔離深淵的侵蝕。
囚徒并不贊同這份控制,卻又思索不出更好的手段——尤其是親自見證了世界的終焉、又提早預見了提瓦特同樣的結局。
囚徒會幫助年輕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找到一個合适的未來。
——找到一個讓我自願放手的結局。
是不是我脫離了塵世太久,才會這般傲慢、無視外物、無視他人對命運的掙紮呢?
這個答案隻能自己尋找,所以囚徒隻好拿自己做實驗,一次次的觀察這個世界,觀察人類造就的曆史,觀察同樣被命運所困的神明。
·
【系統】,【數據體】,【化身】,【禁忌知識】……
重複輪轉的命題終會彙聚出一條足以窺見未來的道路。
然而多次折返的時間線将信息固定、意外的摻雜在一起,成了鏡中的映照。
艾爾海森出生時便有着綠色的眼眸、赤紅方瞳,遠超常人的敏銳,并在長輩的教養下被逐漸塑造成型。
化身們與神明交友,竟與祂們達成了破解命運的約定。
禁忌知識也将改造着年輕人,成為不再疲憊、不再囚困于形體的數據體。
(他被徹底污染,還是意識超越了污染呢?)
變化,才是永恒不變之物。
少女的旅程終将讓囚徒明悟:她會是希求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