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梅是劉東的表妹,比他小兩歲,學習成績一般般,考高中都夠嗆,更别提考中專了。
眼瞅着初中畢業後、閨女也要面臨下鄉的難題,連二姨自然是發愁的,平時沒少跟人打聽那些下鄉了的孩子在農村過得怎麼樣。
聽得多了,鄭小梅倒是越發懂事,這會兒,默默聽了半天的她,在連二姨說完後,立刻就想到了一個人。
“媽,你忘了,韓菁姐還沒對象呢!韓伯伯家不是一直想招個上門女婿嗎?”
被這麼一提醒,連二姨懊惱地拍了下腦門兒:“哎呀,我怎麼把韓菁那丫頭給忘了?”
“小東,給人牽紅線這種事兒,講究的就是一個你情我願,這樣,我先把韓菁的情況跟你說說,回頭,你轉達給你朋友,我呢,也盡快去韓家一趟。
要是兩邊兒都有那個意思呢,我就讓韓家定個時間,約着讓兩個人相看一回,看對眼兒了,再說後頭的事。”
劉東當然沒有異議,他和梁萬都清楚,這事兒與其說是托付給了他,倒不如說是托付給了他媽以及他家的一衆親戚長輩。
畢竟,指望着劉東一個小夥子,上門去替梁萬牽紅線,那不是開玩笑嗎?
要是女方父母脾氣暴躁一點兒,估計都得以為劉東在拿他們閨女開涮、直接拿着大掃帚把他打出來呢!
“韓菁呢,是我們食品廠韓副廠長的女兒,聽說,當年韓副廠長見義勇為的時候,傷到了身體,所以,韓菁是獨生女。
沒記錯的話,韓菁是43年生的,今年是本命年,剛好比你朋友大4歲。
俗話說得好,女大三,抱金磚,再說,人家韓菁年紀是稍微大了點兒,但她條件好啊!
性格、長相、個頭兒樣樣不差,還是大學生,畢業以後直接就進了蔬菜公司當幹部。
要不是她咬死了不松口,非得招個上門女婿、一輩子留在爹媽身邊,她也不至于耽擱到現在都沒嫁出去。
反正,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就算招上門女婿,人家對男方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說随随便便就給自家閨女找個好吃懶做的窮小子。
梁萬要是真打定主意要當上門女婿,那就在相看之前,把自己捯饬得利索點兒,剩下的,等我信兒吧!”
劉東可不是不知好賴的那種人:“行,我現在就去找他,跟他提提這事兒。
二姨,梁萬是我的好哥們兒,這件事,還是得勞你多費心了!”
就在劉東去找梁萬的時候,連二姨也換了身補丁少的衣裳,來到了韓家。
說起來,連二姨作為罐頭車間的一個小組長,為何能跟副廠長家有交集、甚至有勇氣上門去給人家閨女說媒,那還得從前些年提起。
這棟筒子樓是食品廠在59年提出計劃、62年才蓋好的。
經過了近四年的期盼,加上家家戶戶都更願意住樓房,關于這棟筒子樓的分房名額,自然是在短時間内成為了食品廠上上下下最關注的話題。
雖然食品廠的管理層人數不少,但好不容易盼來一棟樓房,要是絕大多數都分給了領導幹部,工人們能答應?
最後,由韓副廠長提出了個辦法,按照分房細則,由房管科仔細核算每戶家庭的分數,筒子樓共四層、48間房,之後,以第48名劃線,由這48戶家庭選出代表、抽簽決出選房的先後順序。
當時,連二姨和她男人都是食品廠的職工,雙職工、多子女家庭,這就加了不少分,兩人工齡又都不短,這才幸運地排在了末尾。
選房的時候,當家人連二姨更是手氣爆棚,抽了個好簽,機緣巧合的,就跟韓副廠長家成了對門兒。
因為住得近,兩家的來往也就變多了,買糧、買冬菜、搶瑕疵布什麼的,連二姨都會約着韓副廠長的愛人一塊兒,他們家小梅,更是小小年紀就變成了韓菁的“跟屁蟲”。
不過,前兩年冬天,韓副廠長的老爹下樓的時候摔了一跤,摔出了骨裂,在職工醫院躺了好些天。
雖說最後是平安無事了,但這事兒要是隔三差五來上一回,誰的心髒能受得了啊?
這不,韓副廠長就想辦法,用這間樓房,跟人換了套平房。
聽起來是吃了點兒虧,但搬家的時候,連二姨是去過韓家的,新換的平房可是獨門獨院,房子面積也比筒子樓大,是傻還是聰明,人心裡還能沒數兒嗎?
因着離得遠,鄭家和韓家這兩年來往确實少了,連二姨站在巷子口的時候,也是回憶了半天,才想起來韓家是哪一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