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因為大嫂你人好……先前我多有混賬,阿嫂辛苦了。”
“嗨”,阿嫂擺擺手,“卉妹怎麼又提從前嘛……不提了,不提了。”
“好,不提,不提。”
試菜考較就在明日,李卉便隻剩這件事情操心。
這幾日真是茶不思飯不想,爹娘和大嫂都看不下去了,輪番過來安慰她: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反正咱們還有個小攤兒,不成的話還不那麼累人呢。”
哎,所有的這些勸慰李卉都照單全收,但有句話怎麼說的來着,聽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都怪她的心理素質不太好啊。
這日午後,便有司農監的衙役過來通報,明日考核定在日中。
李卉想也好,考不上還不耽誤回來吃暮食。
不過她心裡還是很想被選上,因為做一頓飯就是二十錢,有些人勞作一天,比如說那些去修長城的,一天也才七八錢的工錢呢!
最重要的這個進項就是細水長流,講究的就是每日都有進項,還是官邸衙門,多少人都眼紅的差事呢。
十日終了,正式考核才開始。
為了緩解焦慮,她吃了朝食便和去市集的大嫂一同出了門。
五月初的時令風物,一切都欣欣向榮,天氣也好,雖然有些日頭,卻不怎麼曬人,農田裡的莊稼更是長勢喜人,不用說今年一定有個好年景啊。
“也希望今日我能一舉奪魁。”
到了司農監,一位頗為嚴厲的考官出的考題也頗為别緻。
“請諸位用面前的豆子做出一道主食來。”
李卉以為像前世看的那些網絡小說裡的女主那樣,可以擁有一大屋子的食材供她選擇。結果到了她身上,就是按照當日的報名順序,依次站到某一種豆類跟前。
而輪到她時,就恰好是豌豆。
“豆”在中國古代屬于較早食用的主食。
先前她剛穿過來時,阿嫂給她煮的那碗豆飯,李卉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所以這次,她便想以豆飯應考。
大秦時,平民百姓吃的豆飯都不怎麼可口,李卉便想到底還是用了前世時去某地旅遊時無意間在一個街頭小巷吃到的豆湯飯,“小小做個改良,也無不可。”
給她的時間是一個時辰,可她光是泡豌豆都花了小半個時辰。
她前世吃到的那碗豆花飯,澆汁濃郁,豌豆軟爛,還加了些剁碎的肉糜,吃來口感極佳。
而面前她隻有豌豆,并一些常見的調料可以取用,而這一次她又不打算用醬。
她先後将幾片薄薄的姜,一勺豬油,還有一勺鹽,放進泡好的豌豆裡,煮到軟爛便放到一旁,接着釜中淘洗麥粒,準備做一碗麥飯來當耙豌豆的澆底。
在等耙豌豆放涼的同時,竈上的麥飯也同時開工地煮着。她接下來的第三步便是切碎了一把霍菜。
此刻的後廚中也沒有碎肉末,李卉便隻做素菜版的,于是她緊鑼密鼓地把雙耳釜中加了一瓢清水,等煮開後就下了幾勺煮好的耙豌豆,她一邊試着鹹淡一邊調試着豆湯的濃稠度,等到她覺得濃淡合宜時,便下入新鮮的霍菜葉子。
等豆湯煮好時,一旁釜中的麥飯也好了,她用普通的粗粝碗裝了一碗飯,再用手稍微做了個形狀來,最後再澆以豆湯。
在端出去讓考官品鑒之前,她也仔細将這碗豆湯麥飯看了看——
“嗯,品相、成色都有,應當還行吧?”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有人來叫她了。
這次不光是叫了她,還有那日她在司農監門口遇到的那個小女孩子。
來傳她的人叫她“荇”,兩人同去面對考官,李卉才知道荇做的是紅豆湯餅,翻譯過來就是紅豆面,沒有石磨卻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内想到辦法将紅豆碾碎做成面條,也是人才一個,所以她便得以入選。
而她正在回味紅豆湯餅在家中如何複刻更加成功時,就聽到考官在讓她自己說今日做豆湯麥飯的理由。
所以她趕忙收斂心神,将方才做菜過程中所想好的一席話全都和盤托出:
“我等平民百姓能吃上豆飯藿羹就已是家底殷實,肉食類不可常有,所以我想這也是今日考題的由來。就是想看看我們能否把一道普通的菜肴做出不一般的風味。”
“而司農監又司農事,管桑蠶,自然便把民生大計放在心頭第一要緊的位置,豈有官吃肉民吃菜之理?自然便要與大家吃得一樣。”
“而越是簡單易得的食材做的飯食,就越容易在普通百姓中間流通開來,這樣便會有更多的人吃飽飯,我想這便是各位司農監大人的初心吧。”
她說完這三段話,在場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了好一會兒。
然後坐在中間席位上的主考官便帶頭為她鼓掌起來,李卉注意看了一下,這位大人面前的豆湯麥飯早就被他吃了個精光,而又聽到了這番說辭,如何能不動容?
再一個時辰之後,她被通知選上了。
而一同被選上的,則是與她做菜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紅豆湯餅阿荇。
人前李卉不好張揚,但确實是相當高興的,所以從司農監院門一出來,拐彎看不到門口守衛的軍士後,兩個姑娘都擊掌相慶。李卉則有更加高興的理由:
“家有千金都要每日進錢一文,更何況家裡沒有金礦的呢?”
離她把小吃攤變成小吃店的夢想,這是又進了一步呀!
她巴不得長了飛毛腿,趕緊要回到家中,告訴家人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