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是在鴻蒙初開的世界,最初代的神覺醒,誕生世界,初代神經過數百萬年的生存,神覺得這個世界還是太安靜,太寂寞,開始遊曆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始終灰蒙蒙的一片,神讨厭世界灰蒙蒙的,于是開天辟地,世界有了分界線,輕而清,重而濁,有了天空和大地。但神覺得無趣,神與方外之地找到了一些生靈,于是神開始四處尋找這些生靈,但其實神也不知道這些的生靈都是什麼,它們也并沒有直接蘇醒。于是神開始創造生靈,種下生靈,并且滋養生靈。神也用神識澆灌世界,也就是造萬物,也在研究世界。初代的神常常也感到迷茫,這些播種的生命是什麼?需要什麼?神也在慢慢研究他創造的世界,為什麼土裡的生靈有大有小,為什麼有些活不長,有些根本就沒破土就死了,後來神發現水系周圍的草木長得很好,于是神創造了雨,也知道草木需用水澆灌。可水系所在在虛無缥缈,神就固定了所有的水,于是有了湖泊和海洋,那些離水系近的草木逐漸變得種類繁多,而離水系遠的地方,神也會定時運送雨水到那裡澆灌。
又不知過了多久,那些最初收集的生靈開始慢慢的蘇醒,神也知道了那些生靈也是因為他創世而所應運而生的,是他誕生這個世界時候,也就是神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跟世界一起的。神就告訴這些生靈,神是他們的親人,那些人就自然而然的認為自己也是創世的神,但他們也是神的仆從而已,但神從沒有提醒過他們,他們也自诩是神的族人。
他們跟随神研究這個世界,神在那些草木的生長與死亡中,感受到了時間。為了提醒自己有時間,神問生靈們怎麼計算這些時間呢,生靈們有人回答,天空一直亮着,不如有黑暗好了,一明一暗就可以計算時間了。于是神創造了黑夜,但黑夜太黑,生靈們無法視物,為了給生靈們夜晚也有光亮,也為了分辨黑夜和白天,神創造了太陽和月亮。
神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的規律,從開始的天圓地方,到世界變成一個圓,神逐步完善着世界。
神在偶然中發現天空的雲彩會有閃電,閃電之後就會有雨降落,于是神根據太陽和雲的流動創造了四季和節氣。但這些事兒需要運轉的太多,隻有神和生靈們總有纰漏,于是神用靈識造就了跟自己外形一樣的人,也就是後來的仙。神就教給了仙一些法術,讓他們負責給世界運行,有些是照明,有些是下雨,世間萬物的運轉都有仙負責。神給仙劃分了等級及要做的事情,大家都各司其職。但慢慢的神制造出來的第一代仙太忙了,仙以泥做了泥俑,仿造自己的樣子,造就了人族,人族代替仙侍奉神,但泥俑并不是每個都那麼成功,成功的留在神庭侍奉神。不太成功的則降落大地,自己生存。
生靈們原身多為神獸,在跟随神世界久了,也開始變成神的樣子,也就是仙的模樣。生靈們自诩為神的族人,與仙開始分禮抗庭,互相看不順眼,神也無可奈何。
神嘗試改變,希望可以改變生靈、仙對立。
而在此期間神播種下的生命開始出現很多動物,動物們分出了靈獸及普通動物,神開始慢慢教授動物如何生存,後來神觀察萬物,發現動物們通過□□可以繁衍生命。神于是便跟給最初的生靈、仙說可以通過相處,選擇伴侶,然後繁衍後代。但多數動物因為智商不夠,且動物習性難以改變,生靈、仙自視甚高,豈能看得起動物,對神勸導他們繁衍的事兒嗤之以鼻。神隻好開始教導動物,但教導動物艱難,隻有靈獸能開啟靈智,修煉成妖,但甚少有動物可以開啟靈智,修煉成妖,神一籌莫展。
在神庭的人族則經過神的教化,逐漸成型,開始修煉,成為比肩仙的存在。
但那些散落在大地,未曾進入神庭的泥俑做的人族經過漫長的歲月卻長出血肉,有了靈智,開啟了混沌,建立了禮、儀、廉、恥還有基本的社會道德,建立了基本的社會秩序,堯舜開啟禅讓制度,禮儀風範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初代神覺得有趣,就學着人族建立了社會禮儀道德,開始引導萬物修行,神以為萬物皆是自己所造,善良的以為人族的禮儀廉恥也可以教化萬物,可是當時人族也不知道人的思想會進步,所有的教條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神也一樣不知。
人族在最初長出血肉的時候,也是單純的,他們推選出品德高潔的人作為領導,統領人族,建立了社會的初步模型。神想給他們劃分了等級,這樣好維持社會的運轉,如現在的世界一樣。但人族隻是單純選出了領導他們怎麼發展的領袖,并沒有階級之分。後來神還是想給人族劃分等級,希望他們在各自的等級内共同維護他們的世界運轉,跟仙一樣。
可是神不懂,漫長歲月中最初的生靈,也就是神族,他們跟仙族一樣長出了私欲,他們也想高高在上,如神一樣。神劃出了等級是為了有規則,方便管理和運行世界,但神也是第一次做神,不知道心會長出欲望。那些欲望摧使着生靈和仙想要跟神一樣睥睨天下,高高在上。
此時經過漫長的歲月初代神隕落,從遠古開始制約着最初的生靈跟仙、妖的真神消亡。生靈繼承神的力量,自稱為神之一族的生靈,踩着仙的屍體登上他們向往已久的高位。他們之中的領導者自稱新神,新神開始劃分等級,神、仙、妖、人,人族淪為奴隸,那些沒有什麼能力的妖也一樣,這個世界成為力量為尊的世界。
但人族的禮義廉恥還有勇敢卻沒有被苦難磨滅,自由的意志就像火種在人族心中蔓延,星星之火,也會燎原。就如光明一樣,見過光明怎麼還會能人難受黑暗,而黎明之前的黑暗總是讓人感覺那麼漫長。
生靈所化的神,自稱為新神,新神并無感念這世界的心。新神之主,與初代神的十個神官共同統治世界的時候,這種缺陷就慢慢顯露,新神無感念之心,自然不會憐憫萬物,他不知神劃分等級是為了更好運轉世界,并不是分高低貴賤。所以他也仿照初代神重新劃分了等級,但他無形中規定了高低貴賤,那些仙也好,妖也好,人也好,都成了神的一族的奴仆。當第一次他們反抗之時,新神看到了他們心中的火種,為了滅了這些火種,新神給這些除了神族之外的所有的種族從血脈中種下了等級臣服的咒語,一旦他們起了反抗之心,便會如烈火焚身一般痛楚,執意違抗命令則會如同被烈刃劃過身體一般,出現身體的損傷,反抗之心如果不滅則靈魂遭受血脈詛咒的束縛并承受極大的痛苦,甚至靈魂俱滅。這個存在于血脈之中的等級壓制是通過血脈向傳承,這個傳承讓世界歸于平靜。世界表面平靜之下,神之一族也迎來了第一代,第二代後代,仙、妖、人也如此,世世代代帶着血脈詛咒。
但弱小的人族因為血肉為泥土所生,這種血脈的咒語無法施展,所以新神與神官截斷了人族智慧的文化傳承,沒有了文化傳承,人族便沒有了火種,加之神官選擇性教化人族。并選擇性的傳播文化,讓人族變成了依附于神的奴仆,一邊渴望着成仙可以改變自己的為奴的命運,一邊敬仰着神仙,變成了徹底的奴仆。
人和妖、仙、神都有壽命,那時候沒有輪回,壽命結束就是死亡,就是消亡,神的一族也是,最先消亡的就是新神。新神預感自己不久自己也要隕落,聯合十神官打開初代神之墓,打開了初代神創造的輪回體系,用初代神殘留的神智造就了規則,用規則來承擔世界的基本運轉,這個神智後世稱之為天道。
世界開始新紀元,迎來了輪回之說。但輪回并不穩定,一切規則太少,誰能輪回誰不能輪回沒有定數。在輪回體系開啟之前,神之一族已經為了開始了續命而努力,新神的世界本就以力量為尊,很多預感自己要隕落的神族則會用力量比自己弱的仙或妖的骨血為自己續命,而仙用比自己能力弱的妖或者人,妖用比自己弱的人,但這些都是私下進行。
在新神與十神官在開啟輪回的過程,十神官因自私的把整個神之一族從輪回中剔除,招緻天道失衡,被天道責罰,十神官意識到天道就是初代神的意志,誰也無法抗衡,就算新神一樣。新神也差點因為天道責罰而徹底消散。
慢慢的天道也将責罰放大到整個世界,最開始就是神族,特别是那些用别人骨血續命的神族,新神與十神官看着愈加凋零的神族開始調查這件事,這些私下的龌龊操作被擡上台面,新神震怒,十神官成立懲罰堂,完善等級,給每個人登記造冊。
十神官還以當時人族建立社會為模版,以神族為尊,劃分領地,神族人數不夠則以仙族力量大者為尊,劃分領地,統計人口,杜絕這種以命續命。
可是在輪回開啟之前,因為孕育生命很難,二代神、仙、妖很少,開啟了輪回體系之後,孕育生命才變得稍微不那麼艱難,但生靈一族,也就是後來的神族本就是神生神養,初代神隕滅,神族隻能靠天生天養,孕育後代需要大量散落在世界的靈力及機緣才能誕生,所以仍就生育艱難。不得已神族開始與仙結合,仙族不需要天生天養,結合即可孕育生命,後世稱為神仙,但有些神族仍保留天生天養的孩子,并以此為尊。
後來根據血統,根據能量劃分為:神、神仙、仙、妖和人。
又經過漫長的歲月,新神隕落,但神族有血統等級的詛咒,而且血脈詛咒在傳承過程不斷傳遞,靈魂擁有的力量越大,血脈詛咒越強,但神族并不能完全安心。而且十神官依然沒參透輪回的體系,輪回成為擺設。那時候隻有足夠的力量才能進入輪回體系,但所有的力量進入輪回體系,都會被清零,神族希望是重新鍛造生命,而不是失去一切,所以神族對輪回體系排斥,開始研究如果強大自己的力量,并為了防止别人窺伺他們的力量,在血脈詛咒的基礎上,嚴格的劃分了等級,什麼等級可以學習什麼,都得到了限制。
十神官為了加重這些等級,創建了日月學院,教導神族,讓神族永遠處于領袖位置。
日月學院建立之後,神族更加強大,但仙那時候已經有異樣顯示,所以在新神隕落之前,為了防止仙在次反抗,也允許仙開始創辦自己的學校,并規定任何生靈都可以創辦自己的學校。
日月學院也會每隔10年面向所有人招生,不論你是什麼種族,什麼等級都可以全部經過考試去進入日月學院。
同時日月學院也規定,任何生靈隻要能挑戰那屆學生排名從200名到第1名的學生并取得全勝的戰績,日月學院可以答應這個人任何一件事。
本文設定:
一:關于血脈壓制和等級制度
新神在寂滅之前不止做了這一些,他不僅給所有生靈從血脈上下來禁制,任何族群都不能反抗神族,他還要從根本上控制其他族群。
首先就是建立血脈壓制,後世稱血脈詛咒,從血統上規定了尊卑。
在這個世界裡,以神族為尊,因為神族人員凋零,神族孕育後代艱難,神族以天生天養的孕育為尊。但這類神族為少數,神與仙結合後,孕育生命,但孕育生命之後,第二代仍以神族自稱,但多數為神仙,并不為純正神族。而與仙混血後擁有了生育能力的神族,之後隻與神族通婚,也就是多數都是神族内部通婚。這就導緻神族多數為神仙,而不是純神族,但仍以純正神族為尊。
之後神族又模仿人族的社會标準,分封領地,劃分勢力範圍,以神族為首,仙族為輔,将世界劃分為大大小小的勢力範圍。
神族沒有血脈壓制,但是人都有能力高低,何況神族,神族雖然沒有等級可仍有等級之分,天生天養自然孕育的神族為尊,剩下的以力量為尊。但前邊提過能力有高低,弱小的神族或者人丁稀少的神族往往與大神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能一概而論。
但足以造成神族内部關系複雜。
又因為神族壽命漫長,修煉得當,有一部分神族甚至是跟神一起誕生的神族,比如十神官,但大部分神力會随着時間慢慢降低,甚至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會産生“生祭”的原因。
快走向寂滅的神族或者過于弱小的神族想通過生祭獲得永生或者力量,這就造成了一件事,被生祭的大部分都是相對于神族弱小的仙族、人族或者妖族,但又因為仙族普遍可以修煉,法術等級不低,且他們比較團結,所以神族就把目光打到了妖族和人族身上,但因為妖族自帶濁氣,而人族自帶輕靈之氣,所以生祭最好的辦法就是人族和妖族,而且人族、妖族繁育能力強。
對于神仙兩族來說,眨眼的功夫人族、妖族就可以繁衍很多代了,所以在神、仙看來這就是他們圈養的靈寵一般。
之後因為天道開啟,加上生祭的破壞世界,十神官為了保障族群的生存,也為了神族更容易統治,實行等級制度,等級制度就是血脈詛咒的延續。
拿本文主角舉例,赤鱬是從上古開始出現的族群,赤鱬族一直跟着遠古之神,後來又跟着新神修煉,在當時族群并沒有現有的族群豐富,所以族群相對少的情況下,赤鱬族被點化為仙族,分封了領地,在領地内的赤鱬隻要被登記在領主之石上,領主之石上所含的法陣變會與脖頸處烙上等級印記聯合。
這些領主法陣均與十神官管理的神殿建立聯系。
神殿在分封之初,建立領主之石的基礎上,在每個領地都設下負責的法陣,法陣之内領主之石的擁有者為尊,一切以擁有者的意願為主。
等級隻針對普通族群,比如仙來說,仙分等級就是按照你負責的領地職位,領主——祭祀——王族——職能部門(比如懲罰堂、守衛軍的首領,也就是有官職的,官職大小也有分級)——平民等級。
所以前文烏山看見赤鱬一族的平民直呼二公主名字,而且很自然的跟及由想談甚歡,所以烏山很驚奇。
血脈壓制就是神族站在所有族群之上,等級是劃分給仙、妖、人,但其實神族因為人員稀少或者說能力有高低,其實神族内部也有階級。
前文說過神族繁育艱難,所以神族十分稀少,加之不論是否有新神的血脈詛咒,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從血脈中繼承的力量使得遠古之神對這個世界的設定能夠運行,所以早期十分在乎血脈。
說回前文,如赤鱬一般,點化之族變為仙族,他們生出的孩子多數也可以為仙族,但其他自己修煉的後代則仍是本身,也就是熊修煉成神,她的後代還是熊,還要從熊修煉,而相對于赤鱬來說,因為被點化,所以後來不用修煉就是仙。
而這種點化被十神官掌控的神殿管理,這就變向将十神官推向了高位。
但後期因為神族人員過于稀少,且原本仙族過多。神族因為子嗣過少,人員凋零,而原本仙族跟神族隐隐有再一次的反抗苗頭,十神官為了維系平衡,借由神殿之力開始了分封仙族和神族的開端。
時間又過了很久,十神官與神殿發生分歧,加之随着時間流逝,十神官神力開始退化,進入衰敗期,神殿趁機掌握了神殿真正的控制權。十神官離開神殿掌握懲罰堂等等職能部門,不在掌握真正的神殿,而是由他們建立的在各地的神殿分身進行分封。
本文設定就是這個制度剛剛開始,由修為開始分封妖族或者人族中那些修煉的當的人,為仙族,分封領地,甚至有些修為精進,靠近神族修為的,也被分封為神族。但現在隻有一些妖族和人族被封為仙,還未被封為神的階段。
因為十神官脫離了真正的神殿,加之十神官神力退化,所以這種分封的弊端就出現了,就如一個人族被封為仙,可其後代仍是人族,必須自己修煉成仙。
這也就是文中很多人渴望聖山神殿(真神殿)的分封,也是造成很多人仙妖在日月學院入學考試中尋求捷徑,如本文剛開始九良被奪走日月學院的入學資格一樣。
因為隻有掌握了真正的法術傳承的日月學院可以快速讓一個人突破瓶頸進化為仙,而且日月學院是獨立與十神官、神殿之外的第三方。
二:仙族
仙族多數為神創造,無原型,就是仙,外貌從一開始就是人族外貌,所以其實真正的仙與人族無分别。
獸族生來自帶濁氣,所以修煉不易,集天地之氣成的妖,大多是當時跟随遠古之神的族群,當時都被分封為仙族。
如本文主角——及由為例,文中有描述純正的神族和純正仙族所生,是因為赤鱬為遠古之神點化,除了仙族,是唯一一個遠古之神親自點化的,為什麼赤鱬可以分封領地,也是因為那是遠古之神早就許諾給赤鱬族的生存之地。
在這個世界經遠古之神的點化,相當于神創造了他們,所以這都是純正的仙族,使用的也是仙力(暫定白澤和赤鱬、九尾,以後如果肯定會增加,會更改)。
後來經過漫長的發展,有很多修煉成型的大妖後來也被封為仙,這裡是單個的,并非族群,哪怕是這些妖力在強,隻要沒被分封,運用的法力也是他們原本的妖力,非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