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宴會這日。
何夫人一早過來盯着陳萱梳妝。帶着兩個丫鬟勢要讓今日宴上所有人看不出來陳萱是個農女。
陳萱穿上了一件雲紋月白交領上襦,外搭湖藍色蝶紋半袖對襟短衫,下着湖藍色暗花雙羅裙,一雙青色并蒂蓮花繡鞋。
陳萱膚白,湖藍色襯得她小臉瑩瑩如玉,如瓷器般光潔。最妙的是一雙眼睛,瞳色淺談,衣飾的湖藍色印在她的眼底,仿若眼中有一汪湖水。
何夫人不住點頭:“活脫脫一個官家小姐。” 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揚了起來,心裡對今日的謀劃很有信心。
“怎麼還沒好?”一個不耐煩的聲音從屋外響起來。
是何夫人的孫子,今日肩負着送陳萱和何夫人去知州府的任務。隻比陳萱大上個三歲,正是毛毛躁躁的年紀。
俗話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這陳家顯就是何夫人的命根子。這不,這樣的日子,讓他來跑跑腿,見見世面。
陳家顯已是等得不耐煩了。直接撩開簾子進來了。
一進門,直直就看到了打扮妥當的陳萱,一時愣住。
“你這孩子,怎麼這般沒規矩。妹妹的屋子也是能招呼不打就往裡沖的。”何夫人不滿道。
陳家顯這才回過神來。磕磕巴巴道:“我、我還不是怕誤了時辰。你們既不急,那我等着便是。”說着便有些慌亂地退了出去,不敢再看陳萱一眼。
何夫人也舍不得跟自己最寵的孫子計較,收拾妥當了就帶着陳萱出門了。
何夫人這次也是要一起去的,知州夫人賞花宴的帖子是一貼難求。可以說這次是何夫人沾了陳萱的光。即使是知州夫人也不好讓未婚的小姐獨自上門做客的。
陳萱此刻是在昌平縣的陳宅,是族長家的私宅。陳家村離昌平縣還是有些遠了,從陳家村出發去知州府,根本趕不及。
知州府位于縣東邊的綠柳街。這條街上住的無不是眉州的達官顯貴。知州府就是其中最顯赫的宅邸。
門前是一對氣派的石獅子,朱紅的正門此時正大開着,已停了好幾輛馬車,知州府的下人們正有序地接待客人。
陳萱不由得有些緊張,比這大的場面她做陳瑛時見多了,可這是她做陳萱以來的第一個機會,她也不免擔心不順利。
陳萱深吸一口氣,跟着何氏下馬車。跟來的牛姑姑将帖子給了知州府的丫鬟。
今日門口迎客的丫鬟是黃氏身邊的二等丫鬟翠竹。這樣的事翠竹都做過不知道多少遍了,從穿着就可以将來客的身份猜個八九不離十。
比如眼前的這兩位,翠竹暗道:必定是沒什麼底蘊的小家族,在昌平縣可以勉強稱個大族,在知州府這樣的門第面前,可就沒得看了,不知道是從哪兒買來的帖子,想巴結知州府。
心裡暗暗不屑,随手打開,眼角一掃就要合上,卻看到了“陳氏女萱”四個字。不禁驚訝擡頭,看向這二人。露出一副驚喜、激動的表情來。
脫口而出:“您就是陳萱!”說完意識到自己失禮,忙捂住嘴巴。有些歉意地看着陳萱。
陳萱立馬給她一個安撫的眼神。并向她擠擠眼:“是我,你也認識我嗎?”
翠竹此時的心情有點像見到偶像的粉絲。想尖叫,想把她的好姐妹們都拉過來圍觀。又礙于當前的場合隻得做出雲淡風輕的樣子。
怨不得小丫鬟翠竹。着實是陳萱正是近來的話題中心。
與翠竹平日裡交好的小丫鬟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家中長輩常常念叨的就是要孝順、要忠心。翠竹與她的小姐妹們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孝順、忠心是她們人生的教條。
這時出現了一個陳萱。十三歲用刀子割肉救祖,翠竹光是想想就直搖頭了。對傳說中的陳萱是佩服不已。
沒想到今日就見到了陳萱本人,自然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了。
忙說:“府上沒人沒聽過小姐的名字,我們都佩服您呢!您跟我來。”
陳萱祭出C國人的謙虛大法:“過獎過獎。”
跟着翠竹知州府的,穿過二進門,再經過一個垂花門,就到了知州府的後院。
第一次上門陳萱得先去拜見知州夫人。黃氏的院子已經有許多人了,翠竹上前去黃夫人旁耳語一番。黃氏就看向了陳萱,對着陳萱招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