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六年,大秦鹹陽鹹陽宮。
生性沉穩,且不需要“仙緣”為自己職業生涯加碼的嬴政隻穿了一身普通朝服就回到了大秦。而他忠誠的三位将軍自然緊跟秦王步伐,沒有穿些花哨衣服。
是以,秦朝的文武百官都沒有發現從仙界歸來的四人衣物有何不同,衆人隻以為他們大王,不對,現在要叫陛下了。
衆人隻以為他們陛下的舊衣因降龍而損後又取了身新衣。
一襲新衣而已,有何可觀?要知道他們陛下可是能降龍,能帶臣子前往仙界的人間帝皇啊!
群臣兩眼亮晶晶的,一下又一下地瞟着膚若凝脂、青絲如絹的王老将軍。
要知道一息前的王老将軍雖不算皓首蒼顔,但也絕不是現在這副比他兒子通武侯……額、比他孫子武城侯還年輕的樣貌。
“臣等恭賀陛下!”群臣下拜,賀聲震天。
看着一宮殿的腦瓜頂,嬴政平靜道:“賴今海内一統,朕得以見仙人,知後事。”
群臣的眼睛更亮了,雖然沒有溝通,但大家都知道,此刻殿内所有人都在描繪陛下得道,臣子升天後的美好生活。
文武百官們正向往着美好未來,卻聽嬴政的話風一轉,“故朕之少子胡亥貶為庶人,中車府令趙高罪死。”(注1)
殿内寂靜無聲。
嬴政的話音轉變的太突然了,誰都沒想到他上一句還在說“見仙人”,下一句就是“貶庶人”,貶的還是最疼愛的幼子。
群臣懵然,隻有早有心理準備的王翦、王贲和蒙武高聲應道:“諾!”
王翦、王贲、蒙武三人起身擒住趙高,把他押出殿外。
見竟是三位跟去仙界、滅六國之功臣親自上手,趙高知自己再無活路,便趁未堵嘴之際高聲喊道:“陛下!臣敦于事,有何死罪?!”
趙高自認為他任中車府令以來,辦事認真努力,陛下所囑之事從未有過錯漏,更别提有罪,今秦王說他因罪而死,他不服!
“亡秦之罪。”
嬴政的聲音毫無波瀾,但滿宮文武大臣的心卻被要震停了。
其中最為驚駭的除了被王贲堵上嘴的趙高,便是廷尉李斯了。
剛剛陛下那句話明明是對罪人趙高說的,但不知為何,李斯卻有一股陛下在注視着他的感覺。
李斯偷偷擡眼。
不成想竟與嬴政四目相對。
李斯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來,沒兩秒,李斯的裡衣便完全濕透了。
李斯的身子越俯越低,突然,在落針可聞的殿内磕了一個,“今賊人已除,大秦萬世無憂矣!”
?
廷尉,你什麼時候學會阿谀奉承這一套了??
群臣震驚,但不耽誤行動:“大秦萬世無憂!”
雖然人比之前少,但聲音卻比之前更大了。
看着被震飛的鳥雀,嬴政喚起百官,開啟原本計劃中商議帝号後的下一個議題——改正朔、易服色。
“周為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注2)
商議、更改完相應規定、制度後,本來計劃于此時請立諸侯的丞相王绾未曾出聲——和陛下見仙與胡亥亡秦相比,請立諸侯并不是很急。
見王绾等人沒有動靜,嬴政便也不管他們,直接說道:“天下初定,今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
本來不想此刻提及此事的王绾不得不硬着頭皮站出來,“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注3)
在上朝前就為此事做好準備的李斯得到嬴政示意後立刻出列,情緒飽滿,慷慨激昂:“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
廷尉的反駁有理有據,但還在大父身邊站着的王離卻聽不進去了。
自從陛下憑空喚筆之後,一切就發展的好生迅猛。
先是陛下帶龍回秦,再是父、祖受傷,然後好像不過一眨眼的功夫,重傷的大父和父親便突的好了。
甚至好過頭了!
隻是不等王離細細打量,便又聽中車府令因亡秦罪死,再然後不知怎麼就議起了國事。
但是還真别說,廷尉不愧是廷尉,王離這還懵懵然呢,人家都跟丞相等人辯上了,怪不得人家是九卿呢!
王離獨自感歎。
“……廷尉議是。”
聽到陛下的結語,王離才意識到辯論已然結束。
“諾!”
滿臉嚴肅地随着衆人下拜稱是,一臉認真地聽着群臣商議郡縣劃分的王離莫名覺得有些冷。
主要是挨着大父、父親的那半邊身體涼飕飕的,但是蒙叔那邊卻又暖融融的。
而且可能是兩邊一冷一熱有個對比,王離便覺冷處俞冷,熱處俞熱。
真是奇怪。
王離仔細回想宮殿布局。
此處不應該有風啊,難不成是磚瓦漏了?
頭一次站在前排,沒有經驗的王離決定下朝後問問父親,若是父親他們也都感到涼意,那便與少府說下此事,讓他着人檢查一番。
*
太尴尬了,真是太尴尬了!
回到卧室,離開衆人視線的牧以茹以頭抵牆。
告狀這種事情怎麼能搞成這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