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洪武三十一年,20歲的朱允熥、13歲的朱允熞和7歲的朱允熙呢?總不會也是年歲太小夭折了吧?
朱棣沉痛一點頭。
?!
朱元璋眉頭一豎,不等朱元璋開口,朱棣趕忙說道:“允熥……起兵了。”
朱棣的表情很是真摯。
可朱元璋不信。
起兵?
這不可能。
朱元璋可是知道,允熥那孩子生性乖巧,生母早亡,生母親父早亡,生母親長兄還早亡,生母親次兄亦早亡。
也就是說,朱允熥,母族沒人,沒有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的母親,是常遇春的長女,生下朱允熥半個月後便撒手人寰了,時年二十四歲。
而她的父親常遇春,洪武二年暴卒軍中,年僅四十。
當時朱元璋聽聞此事,大為震悼,親自出奠。
可到常遇春的兒子時,便不是那麼回事了。
洪武二十一年,憑借父親的功勳獲封右柱國、鄭國公的常茂,因罪貶去龍州。
同年,常遇春次子,常茂二弟,常升,欽承父業,改封右柱國、開國公。
洪武二十四年,常茂去世。
洪武二十六年,常升卷入“藍玉”案,被坐誅。①
自此,常家無人。②
所以起兵?養在深宮的允熥起兵?
朱元璋不信。
沒有母族相助的他拿什麼起兵?
他的妻族嗎?
朱元璋想起朱允熥的妻子,兵馬指揮趙思禮之女。
兵馬指揮司,負責負責京城的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溝渠、囚犯、火禁等事。
若說趙思禮助允熥起兵,還不如說允熥學戾太子,以囚犯起兵呢。
朱元璋緊盯朱棣,可朱棣神情未變,隻接着說道:“允熞好金石。”
行了,朱元璋懂了。
有過一個嗑藥磕死的荒唐兒子的朱元璋很有經驗。
不過,“咱不是說了不準再行此事了嗎?”
朱棣無奈,“是啊,也不知允熞是如何想的。”
如何想的?
朱元璋冷笑一聲。
至于朱允熙……
“允熙年紀也小……”
說實話,有點牽強,但朱棣相信,他爹會順着台階下的。
果然,他爹沒有說什麼。
隻是在某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問他:“允熥他們都沒了?”
朱棣沒有回答,隻說道:“允熥起兵戰敗了。”
父子二人四目相對,在昏暗的燈光下誰都沒有躲閃。
半晌,朱元璋問道:“真的起兵了?”
朱元璋意有所指。
“當然。”這回朱棣直接回答了,“那時世事艱難,不起兵,便要死。”
朱棣也意有所指。
聽到這話,朱元璋再次陷入沉默,但很快,朱元璋就笑着拍拍朱棣的肩膀,說:“好兒子,難為你了。”
自那天之後,朱棣父子二人便不再說大明相關事宜,隻商讨怎麼在餐廳再創輝煌了。
而朱棣、朱元璋父子二人态度的轉變,有許多因素存在,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聽盡野史、傳播謠言、藏不住話、非常好詐的店主人牧以茹了。
在朱棣剛來的那個夜晚,他就找店主人問過,為什麼是找他來,而不是他父、宋祖等人。
當時,朱棣問“是因為我殺侄篡位”時,店主人毫無反應。
在回答他的問題時,也隻是一味地誇耀他的功績,絲毫沒有對“殺侄篡位”的疑惑與不解。
那時,朱棣就知道,朱允炆的事沒瞞住,他的上位史也沒瞞住。
但就在這種情況下,店主人還是邀請了他,那是不是說明,他的功績與殺兄逼父的唐太宗一般?甚至……更好?
聽到了“遠邁漢唐”這句話的朱棣在心底想着。
然後,不出三天,朱棣就發現,是他想多了。
看看那貞觀朝被店主人熟知的名臣武将,再看看永樂朝被店主人熟知的宦官内侍,朱棣就知道,他對他們永樂朝臣抱了太多不該有的期望。
但是沒關系,他們的火铳、震天雷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随着大明火器的大發神威,朱棣的心也一點一點靜了下來。
——除了從店主人處聽到壞消息時。
說實話,朱棣來餐廳這麼久,也就隻有他剛來那天,從店主人口中聽到了一些誇贊,還是伴随着“秘密暴露”的憤怒與惶恐聽的。
那時的朱棣,自然以為店主人所說皆是史實,所誇皆是真話。
然後朱棣就聽說了“朱元璋誅方孝孺十族”的故事。
方孝孺,方克勤之子,其父因“空印”事獲罪處死,但這并不耽誤他爹朱元璋很欣賞他。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受人舉薦被他爹召見,他爹當場對他大哥說:“這是人才,要用他到老啊!”
後來方孝孺被仇家牽連時,也是他爹朱元璋在卷宗上看見了他的姓名,才将他釋放的。
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又受人舉薦,他爹也還記得他,并說:“現在還不是用孝孺的時候。”
然後給方孝孺安排了一個漢中教授之職,每天給儒學生員講學。③
就這樣一個情真意切的君臣情,在店主人那裡的結局是——誅十族。
那一刻,朱棣就知道,他爹替他擔了罵名。
但沒關系,朱棣願意保守秘密,不讓他爹知道這個殘酷的結局。
可惜,朱棣守住了這個秘密,沒有守住起兵的秘密。
在看過熱鬧的第二天,朱棣收到了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的肯定:“明皇,800打50萬,厲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