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散朝之後,太子便急急地叫住了走在前面的蕭慎。
“蕭将軍……”
剛才在大殿上,蕭慎遞交降書、細禀戰報之後,皇上果然龍心大悅、論功行賞,當即封蕭慎為一品護國大将軍,享侯爵。
蕭慎如今風頭正盛,十分得皇上看重,前途一片大好,那些個見風使舵的大臣還不趕着湊上前去結巴交一二。
這不,早朝剛散,蕭慎還沒走下宣德殿的台階,就被一個個的大臣給包圍了起來。
要不是蕭慎為武将,長期的操練讓他比常人要高大魁梧些許,遲了半步出來的太子還真就可能找不着人了。
衆人聽見是太子殿下叫住了蕭慎将軍,他們自然也就不敢再多作逗留,都識趣地紛紛各自散去。
當今太子可是聖上最為看重的嫡出之子,一出生便被封為太子,生母中宮皇後娘娘又常年聖寵不衰,國丈葉國公更是手握重權。
而太子殿下本人也是文韬武略、知人善任,就連聖上也屢次誇贊這個兒子,言其日後必為一代明君。
況且這次要不是太子殿下慧眼識珠,力薦蕭慎,蕭慎也不可能有如今的風光。
光憑殿下這對蕭慎的知遇之恩,蕭慎能不為他馬首是瞻?
這次太子殿下可是通過蕭慎牢牢地把握住了兵權。
那野心勃勃的晉王現在哪還能是太子殿下的對手,所以這些朝臣中也有不少是一開始站錯了隊伍,想要借此機會以表忠誠的。
“太子殿下。”
一得到自由的蕭慎連忙感激地看着向太子,剛才要不是殿下叫住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要被這些個朝臣包圍到什麼時候。
沒想到這幫在朝堂上無精打采、病氣厭厭的大臣,在下了朝之後會是如此的生龍活虎,連他這個武将都差點招架不住。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他們倒好,不好好思索怎麼為君分憂、為民解難,倒是成天挖空心思地籌謀着結黨營私,簡直愧對頭上那頂烏紗帽。
比起那幫趨炎附勢、虛與委蛇的朝臣,蕭慎還是更願意和心懷天下的太子殿下交流。
“蕭将軍,本宮在此向蕭将軍賀喜了,恭喜蕭将軍如今重掌兵權,蕭府的牌匾也可以再重新換回‘将軍府’了。”
太子臉上挂着招牌式的微笑,寒暄道:“本宮昨日說得沒錯吧,日後本宮都得多多仰仗着将軍了。”
蕭慎聞言誠惶誠恐,忙謙虛地半伏低了身子,道:“殿下言重了,臣能有今日全靠殿下提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臣沒齒難忘,日後……蕭慎全憑太子殿下差遣。”
他蕭慎雖然是個粗人,但知恩圖報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太子殿下能提拔他這個早已被遺忘在邊關的罪臣,這份知遇之恩,他此生難忘。
蕭慎的話,太子依舊隻是一笑置之,不予回應。
他還不曾把那兵權看得如此之重,也不至于沒落到要依賴蕭慎手中的兵權來行事。
武,隻能威懾一時;文,卻能治萬世安邦。
現在邊關戰事已定,西雲國俯首稱臣,四海升平,這兵權要來也沒用,他有那個時間,還不如用來好好思量如何肅清朝野、繁盛南啟。
太子推出蕭慎,也并不是像所大家猜測的那樣,想要通過蕭慎來掌握兵權,而是形勢所逼,當時朝中确實無可用之人。
偏他年少時又常聽外公提起,蕭慎是何等的有勇有謀、堪當大任,對于蕭慎其人,他其實也是不甚了解的,實在是兵行險招了。
太子倒不想在這種事上糾結,他今天叫住蕭慎可是為了另外一樁事。
此事不僅關系着樂儀公主的終身大事,而且還關系着他的安甯,後宮的安甯,甚至整個南啟的安甯。
“對了,如果本宮記得不錯的話,蕭少将軍應該也已經二十有餘了吧。”太子狀似無意地問道。
提起自己的長子,蕭慎心中熨帖,臉上也顯現出幾分自豪。
他不假思索地回道:“太子殿下記得不錯,犬子北陌乃泰和三年所生,今年剛好二十四,應該是比太子殿下還年長一歲。”
隻是不知太子殿下怎麼會問起北陌的年歲?
想着昨兒殿下也是特意點出了北陌,莫不是有什麼想法?
不過也不待蕭慎多想,太子有些驚訝繼續追問道:“哦,蕭少将軍居然比本宮還要年長些,隻是不知蕭少将軍可否婚配?可有心儀之人?”
問罷,他便緊張地盯着蕭慎,似是深怕錯過半分。
“這倒沒有,北陌性子寡淡,對男女之事也不甚上心,以前……唉,賤内也意欲回南都之後便替他張羅此事。”
蕭慎無奈地歎了一口氣,在邊關之時,大家生計都成問題,哪有心思考慮這些。
而且他們一家乃獲罪遭流放,又能有幾個好人家的女兒瞧得上,倒是耽誤了北陌。
“不知太子殿下何故問起此事?”
蕭慎心中疑惑,還是沒忍住問了出來。
“沒什麼,蕭少将軍尚且年少,這事也急不得,回頭本宮定當親自介紹幾位名門閨秀與少将軍認識。”
聽到蕭慎的話,太子心中懸着的大石才算徹底放下。
“南都才貌絕佳的女子多如繁星,本宮相信以蕭少将軍的家世和才能,定會有不少女子對其趨之若鹜,蕭夫人和蕭将軍也大可放寬心。”
如果不是怕蕭慎看出端疑,會損及樂儀的名節,他都想直接告訴蕭慎,樂儀公主心悅蕭北陌,讓蕭北陌務必潔身自好,别被别人給盯上了。